单元六 场地测量 教案(表格式)- 《建筑工程测量》同步教学(大连理工·202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六 场地测量 教案(表格式)- 《建筑工程测量》同步教学(大连理工·2022)

资源简介

科目: 建筑工程测量 月 日
专 业 班 级 课 时 课 型 讲 授
课 题 单元六 场地测量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种类和比例尺精度。2.使学生掌握地形图分幅的方法与图外注记方法。3.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4.使学生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绘。5.使学生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重 点难 点及关键 1.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原理与方法3.地物测绘方法,碎部点的测定方法4.坐标格网的绘制的方法和控制点的展绘方法。5.地貌的测绘方法,等高线的特性
教学设备
教 学 过 程 或 内 容 教 法 要 点
课题一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比例尺基本概念:1.地(形)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2.普通地形图:按一定比例尺、正射投影、内容有地物和地貌。3.比例尺的表示方法:(1)数字比例尺 ——用1/M表示。如1500,1 1000,1 5000等 M为比例尺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2)图示比例尺——绘制于图上,可消除图纸伸缩的影响。4.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2)中比例尺地形图——1:1万、1:2.5万、1:5万、1:10万(3)小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万5.比例尺的精度——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问题:1:500、1: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多少?6.地形图比例尺的选用1:10000、1:5000——城市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区域布置、方案比较。1:2000——城市详细规划及工程项目初步设计。1:1000、1:500——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工程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第二节 地形图图廓一、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名:每幅地形图都应标注图名,通常以图幅内最著名的地名、厂矿企业或村庄的名称作为图名。图号:编号接图表图廓和坐标格网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线,有内、外图廓线之分。内图廓就是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用0.1mm细线绘出。在内图廓线内侧,每隔10cm,绘出5mm的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外图廓线为图幅的最外围边线,用0.5mm粗线绘出。内、外图廓线相距12mm,在内外图廓线之间注记坐标格网线坐标值,。四、三北方向线及坡度尺五、投影方式、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六、成图方法第二节 大比例地形图图示一、地物的表示方法1.比例符号: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绘在图纸上,这种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房屋、湖泊、农田、森林等。2.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只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类别,不能用来确定物体的尺寸。非比例符号的中心位置与地物实际中心位置随地物的不同而异,在测图和用图时注意以下几点: (1)规则几何图形符号,如圆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等,以图形几何中心代表实地地物中心位置,如水准点、三角点、钻孔等。 (2)宽底符号,如烟囱、水塔等,以符号底部中心点作为地物的中心位置。 (3)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如独立树、风车、路标等,以符号的直角顶点代表地物中心位置。 (4)几种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符号,如气象站、消火栓等,以符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代表地物中心位置。 (5)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如亭、窑洞等,以符号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代表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3.半比例符号 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按规定尺寸绘出,这种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用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都是一些带状地物,如管线、公路、铁路、围墙、通讯线路等。 上述三种符号在使用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地物,在大比例尺图上采用比例符号,而在中小比例尺上可能采用非比例的符号或半比例符号。4.注记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为地物注记。如城镇、工厂、河流、道路的名称;桥梁的尺寸及载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及森林、果树的类别等,都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 二、地物测绘的基本方法 1.居民地的测绘 2.道路的测绘 3.管线的测绘 4.水系的测绘 5.植被的测绘 6.境界的测绘 7.独立地物的测绘 三、地物综合取舍原则 1.地物位置准确,主次分明,符号运用得当,充分反映地物特征 2.在一处不能同时清楚描绘两个和两个以上地物时,可将主要地物精确表示,而将次要地物移位、舍弃或综合表示 3.对于易变化、临时性或对识图意义不大的地物,可以不表示第七节 地貌的测绘一、等高线的概念及地貌的表示方法1.等高线:(1)等高线的概念: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为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 式中 M——比例尺分母。由于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h是相同的,所以,地面坡度i与等高线平距d成反比。地面坡度较缓,其等高线平距较小大,等高线显得稀疏;地面坡度较陡,其等高线平距较小,等高线十分密集。因此,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面坡度的缓与陡。即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d越大,坡度i越小;等高线平距d越小,坡度i越大,如果等高线平距相等,则坡度均匀。 2.等高线的特性:(1)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同。(2)闭合性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相邻的图幅内闭合。所以,在描绘等高线时,凡在本图幅内不闭合的等高线,应绘到内图廓,不能在图幅内中断。(3)非交性 除在悬崖、陡崖处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4)正交性 山脊、山谷的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密陡稀缓性 等高线平距d与地面坡度为i成反比。二、几种典型地貌的表示1.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山头和洼地(又称盆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山头内圈等高线高程大于外圈等高线的高程;洼地则相反。这种区别也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并指示坡度降落方向的短线。示坡线往外标注是山头,往内标注的则是洼地。2.山脊与山谷的等高线 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称为山脊,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或分水线。山脊的等高线是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在两山脊间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称为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的等高线是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山脊线、山谷线与等高线正交。3.鞍部的等高线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鞍部的等高线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组成,即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三、地貌的测绘方法 1.测定地貌特征点 2.连接地性线3.确定基本等高线的通过点4.等高线的勾绘一、首级控制测量的技术计划1.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标注出测区的范围,并进行概括的分幅编号2.在图上标出已有的国家控制点和城市控制点3.确定图形的布设形式4.组织野外观测图形,进行精度估算,编制测量技术要求,拟定技术计划二、图根控制测量的技术计划1.图根点要有一定的数量,满足测图的要求2.选好点位3.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4.编号统一,不得重复三、测图计划 为了测图工作顺利进行,应制定相应的测图计划和工作进度安排课题二 经纬仪视距法测图一、图纸的选用主要有:1.磅纸(机械制图用的图纸) 2.聚脂薄膜——透明、不变形、可洗。坐标格网一般已绘制。二、坐标格网的绘制1.目的:在图纸上精确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格网。2.方法分:(1)坐标格网尺法(2)圆规的对角线法(3)软件绘制方法。如:AutoCAD或CASS软件。3.格网的检查要求:格网交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于0.2mm。每格长度误差也不应超过0.2mm。三、控制点的展绘1.根据控制点坐标,确定所在的方格,再用比例尺展出该点。2.检查:在图上量取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将其与实际距离相比,误差应不超过图上的0.3mm。四、 碎部点的测定方法(一)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 1.极坐标法 2.直角坐标法3.方向交会法4.距离交会法(二)碎部点高程的测定经纬仪视距法:———碎部点高程———测站点高程D———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碎部点的竖直角i———测站点仪器高v———碎部点水准尺读数五、经纬仪法测图 (一)配置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人员:一般是: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2人。(二)步骤1.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B,度盘置。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2)“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6.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7.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1)地物的描绘——按图式规定。(2)等高线的勾绘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按平距与高差成比例的关系,内插出等高线。8.地形图的检查、拼接与整饰(1)检查包括:图面检查、野外巡视和设站检查(约占每幅图的10%)。(2)拼接为接边方便,一般规定每幅图的图边应测出图幅外1cm。若偏差小于容许值,可以平均分配到两幅图中。(容许误差为P156的表8-8 的倍)(3)整饰: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等。使图面整洁、规范。课题三 全站仪数字测图一、全站仪测绘法简介1.工具:全站仪、棱镜、小钢尺、电子手薄、电脑。2.方法:用全站仪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薄中——通过电脑处理,成图。二、数据采集三、数据处理四、图形输出课题四 地形图和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及地形图的应用第一节 地形图、规划图和施工平面图的识读一、地形图的识读1.注记得识读2.地物和地貌的识读二、规划图的识读三、施工平面图的识读第二节 地形图的应用一、基本应用1.确定点的平面坐标2.确定直线的长度、方向和坡度3.确定点的高程4.图形面积量算二、地形图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1.绘制断面图2.选线3.土方估算4.确定汇水面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