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促进民族团结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促进民族团结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题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本课为 1 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主题关键词是“民族团结”。本课是第四单元的开篇内容,正如单元导语所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血浓于水,中华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一课是和谐中国建设的一部分。
学情分析 川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部分学生有过或者正在打算与父母一道进行川西游,所以有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性和民族地区发展状况的需要。这一课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与少数民族同胞相处。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教学重点 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 国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广西陈双村的发展视频,让学生体会陈双村的发展既有当地人民的自我奋斗,更离不开全国的扶持。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华一家亲
新课讲授 一、民族大家庭 环节一:【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回顾地理课上关于民族分布的内容,结合教材总结归纳我国民族的现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1.我国的民族大家庭:P91 (1)分布: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2)方针: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情谊: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5)关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环节二:【教师引导】请阅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的相关材料,谈谈感悟。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2.民族平等的表现?P91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环节三:【教师引导】请阅读课本“探究与分享”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们感受到西藏人民群众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民族团结御侮精神,以及置自己生命于外的献身精神;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P92-96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饶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环节四:【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陈双村的发展中体会我国的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因为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对玉树地震灾区提供大力支援和帮助。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二、家和万事兴 环节一:【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陈双村的发展视频中体会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P93(为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环节二:【教师引导】从陈双村的发展中找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P94-95(怎么办) ①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②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③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环节三:【教师引导】引导通过陈双村的发展,体会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义务:P96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书上的内容,加强了学科融合。 通过人大代表的组成,学生体会到民族的平等。 本部分除了运用教材资料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学科中各民族团结一致的事例,加深对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此前的一些各民族团结一致应对灾难的感人故事,由此引导学生感悟五十六个民族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本部分要让学生重新回顾公民的基本义务。
课堂小结 1.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重点) 2.国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难点)请结合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分析课本需要知识;
课堂练习 《探究丛书》
课后拓展 课后调查:走访仁寿的少数民族乡——青岗乡。 自行收集材料,下节课讨论,陈述观点,教师点评。 通过课后搜集少数民族的相关材料,加深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地理、历史学科联系较为紧密,与第一单元经济的发展、第二单元民主制度和八年级相关内容都有联系。所以在上课中要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单元知识的整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