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教育向美而生
教育向美而生
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
主讲人:XXX
日期:2023年XX月
读
书
分
享
好
书
推
荐
Reading and Sharing
Reading and Sharing
CONTENTS
CONTENTS
作者简介
01
about the author
内容简介
02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ent
作品赏析
03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works
精彩回味
04
wonderful aftertaste
读书感悟
05
reading comprehension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01
01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作者简介
《教育,向美而生》的作者郑英,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杂志封面人物,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作者简介:郑英
about the author
内容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ent
02
02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内容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ent
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
作者那深邃的思考以及一如既往的优雅、睿智的文笔,将使本书成为一线班主任和青年教师提升教育修养的难得读物。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内容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ent
在每一部分郑老师都分享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部分来自于经典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另一部分则来自自己的实际经历,每一篇文章透露着浪漫与美的色彩。
第一部分是针对教师来说——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第一
部分
第二部分主要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
第二
部分
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
03
03
作品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works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作品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ork
《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中提到教师有三重境界:
我想,到达第3层境界我还有很遥远的路,但我坚信,通往第3层境界的路一定是一条开满鲜花的路!
第1层境界
是形象上的悦目
第2层境界
是气质上的赏心
第3层境界
是灵魂上的高贵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作品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ork
郑老师平时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她也从不掩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一次课间几个女生叽叽喳喳的围着她,一个女孩看着她问:“老师你化妆吗?”瞬间所有目光都聚集于郑老师身上。郑老师认真地回答:“我认为一个女性30岁以前尽量少化妆,否则对不起自己;30岁以后尽量化点妆,否则对不起别人。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不修边幅的外表来发现你美不胜收的内在。”
下面分享郑老师的一个小案例:
是啊!形象是人的第一张名片,修饰形象,让形象保持清新悦目,这个过程也是悦纳自己发现自己并滋养自己的过程。任何时候,整洁端庄的仪表都展示了一个人的素养和品位,更透露出他对人对己的态度,折射出他的精神里子。
04
04
精彩回味
wonderful aftertaste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精彩回味
wonderful aftertaste
第一个词是“好察非明”。郑老师通过一个自身的小例子,生动地诠释了这个词语。郑老师在当班主任的初期时曾接到一个新班,她对这个班级作业有无抄袭情况进行了突击式检查,果然班上无一漏网之鱼,抄袭者都被郑老师查获了。郑老师两分恼怒,三分镇定,五分得意地站在岸上,看着鱼儿在水里扑腾,从此作业也开始真实了起来,但自此之后每个学生都处处小心地躲避着他,无论她如何表达好意,孩子们总是揣度她的用意——她查明了真相却失去了孩子们的心。
在阅读郑老师的这本书时,郑老师提到两个词语令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精彩回味
wonderful aftertaste
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出,其实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行为拥有单项的最终解释权,如果他们愿意通过编织美好的形象来取悦你,至少说明他们很在乎自己在你心中的形象。有些真相如同河蚌,一经打开便会死去,你善意地与他保持距离,他可能会袒露洁白柔软的内心。所以,我们需要给对方留点空间,为自己留点余地,就好像自行车要保持一定车距,以便让彼此进退有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又何尝不如是?
第二个词是“善辩非智”。郑老师书中所说:“真正的教育者是在教育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的人。”在教育道路上遭遇误会总是难免的,有时甚至还会遭遇一些非议和责难,对此,高明的教师不是急着争辩,而是敬以观之或者因而立之,如弘一大师所言,息谤之法,在于无辩。这短短的几句话,不仅是自身修身养性的诀窍,也是教师为人处事的好方法。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可以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实现自我教育,对自己进行革命,同时也实现自我解放。
05
05
读书感悟
reading comprehension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读书感悟
reading comprehension
从郑英老师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她对教育之美的享受,这也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能达到的较高的境界。书中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直面教育中的问题。
郑英老师的书令我深受启发。在直面教育问题时,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效果,也决定了我们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数。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只有敢于面对具体的问题,并想办法进行解决,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从而丰富我们的教育智慧。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对学生教育日常的疏导。
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固然能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和智慧力。但是,如果能避免问题的出现,能指引着学生向更高层面上发展,那自然是更为省力和高效的教育方式了。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彰显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教师视野的无限拓展。
郑英老师几年来坚持在做的一件事:定期走进大自然。她不仅自己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培养诗心,还把学生指引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的东西。同样,教育之美也是到处都有的,我们不仅要能发现,还要能创造能享受。
01
02
03
教
育
向
美
而
生
读书感悟
reading comprehension
郑英老师说,“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诗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证境界;诗心是致其广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诗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让美成真。”
我要以郑英老师为榜样,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感谢您的观看
感谢您的观看
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
主讲人:XXX
日期:2023年XX月
读
书
分
享
好
书
推
荐
Reading and Sharing
Reading and Sharing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