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1)教学目标了解地形特点及山脉分布。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我国地形分布特点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分布。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 ,气势磅礴的 ,一望无际的 ,群山环抱 ,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2.纵横交错的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3.我国四大高原: 、 、 、 、。4.我国四大盆地: 、 、 、。5.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平原面积仅占多一点。合作探究课本25页活动题。二、课堂检测1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 )A.南高北低B.南低北高C.东高西低D.西高东低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B.太行山C.秦岭D.昆仑山3、我国最西面的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祁连山—横断山 C.台湾山脉D.长白山—武夷山4、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5.第二级阶梯上,但没有绿洲分布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2)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2.了解我国地势阶梯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名称。3.分析地形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我国地势总特征 ,受到它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 。2.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 ,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3.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 。4. 是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5.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是 。合作探究课本28页活动题二、课堂检测1.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B.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河流大多流入太平洋C.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平原面积约占20%2.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__高、__低,呈__状分布,这一方面有利于__上湿润的水汽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__,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__交通,方便了沿海和__的经济联系,同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梯形成了巨大的水流落差,使我国许多大河蕴藏有丰富的__资源。3. 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地势第__级阶梯上。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第二节 气候(1)教学目标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候分布特点。知道我国夏季气候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我国冬季越往 气温越低,南北气温 。夏季,除 了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夏季最热的地方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等温线,它是我国1月份 ;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河流 结冰期;南方地区结冰期 。4.我国五个温度带,山东省处于 。合作探究完成课本33页活动二、课堂检测1、 气候包括哪两个要素?2、 我国的气温特点是什么?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省 县 村),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 )。5、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6、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划分了四大干湿地区分为: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为( )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的为( )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间的为( )地区;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为( )地区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第二节 气候(2)教学目标学会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降水量分布图分布图的技能。了解我国干湿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总结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从 ,沿海向 内陆递减。2.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3.根据 和 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地区, 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和 地区。合作探究完成课本37页活动二、课堂检测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和( )。2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容的是( )地形区。3.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影响3.四川盆地冬季暖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4.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2月10日,莫言参加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莫言的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的情感,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莫言故乡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为( )①中温带 ②暖温带 ③一年一熟 ④两年三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适宜在莫言故乡大面积播种的农作物有( ) 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甜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第二节 气候(3)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除了季风气候外,我国还有其他多种气候类型。西北地区主要是 气候,东部地区主要是 气候、 气候和 气候。此外,受地形影响,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 气候。2.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形成了典型的 气候。3.季风区受 影响,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4.习惯上,以 —— ——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和非季风区。合作探究完成课本40页活动二、课堂检测1.下列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是(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2.北京地区属于(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半干旱地区3.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4. 列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同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5.读大学的小明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们的校园里长满了参天大树,冬天的大雪有时会压断它们的枝桠”,请你判断小明的大学可能位于下列城市中的( )A.海口 B.广州 C.上海 D.北京 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第三节 河流(1)教学目标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知道内外流区划分。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河文特征。加强对祖国的热爱,理解人地关系。教学重难点分析外流河水文特征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 。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 。西南地区有些河流向南流入 。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 。外流河流域称为 区,内流河流域称为 区。——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合作探究完成课本44页活动二、课堂检测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B.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C.下游培修、加固大堤 D.中下游疏浚河道2.下列关于长江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良好,没有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 C.长江治理投资大,航道长期管理良好,水位变化不大,内河运输居世界第一位 D. 长江下游的洞庭湖、翻阳湖湖面开阔,容纳洪水能力高,生态环境良好3.长江、黄河都发源于 ( ) A.青海省 B.四川省 C.x藏自治区 D.湖北省4.我国注入渤海的大河有 ( ) A.松花江、辽河、海河 B.辽河、淮河、黄河 C.松花江、黄河、淮河 D.辽河、海河、黄河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第三节 河流(2)教学目标了解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教学重难点长江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脉,注入 海。全长 千米,有 和 之称。2. 我国长度最长、流域最广,水量最大河流。3.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主要集中在 河段。4.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了滩多流急 江和九曲回肠的 江,提高长江运输能力。合作探究完成课本48页活动二、课堂检测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最终注入海洋的或地下径流叫内流河 B.我国内流区的河流较多C.外流河的分布区叫外流区 D.最终流入湖泊或消失荒漠的叫外流河2.长江发源于( )A.巴颜喀拉山 B.天山 C.阴山 D.唐古拉山3.我国有天然湖泊(A)多个A.2000 B.3000 C.1500 D.18004.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 )A.秦岭-淮河以南 B.西北地区 C.沿海地区 D.东北地区5.以下哪个是建在长江上的水利枢纽( )A.小浪底 B.刘家峡 C.葛洲坝 D.龙羊坡判断题。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我国以外流区为主。(对)3.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4.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5.黄河的源头在唐古拉山。( )6.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 )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第三节 河流(3)教学目标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黄河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教学重难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识记法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1、黄河发源于 ,呈巨大的“ ”字形,曲折东流入海。2、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 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年净流量约为长江的 。3、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 游。4、黄河流经地区被誉为“塞上江南”的 和 。合作探究完成课本52页活动题二、课堂检测1.下列河流中位于非季风区但属于外流河的是 ( ) A.塔里木河 B.黑龙江 C.黄河 D.额尔齐斯河 2.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3.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形容的是 ( ) A.长江上游的景观 B.黄河下游的景观 C.黄河中游的景观 D.珠江下游的景观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在中游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B.在上游停止农业灌溉 C.在下游修建水库、加固大堤 D.在中游冲沙、疏浚河道6.黄河有“地上河”的河段是 ( ) A.黄河上游 B.黄河全段 C.黄河下游 D.黄河中游 7.黄河下游无支流汇入的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严重 B.下游形成“地上河”,水位高于两岸 C.荒漠化严重 D.下游出现凌汛 8.“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谚语,从地理的角度反映了黄河水文特征中的( ) A.河流流量大 B.河流有凌汛 C.河流含沙量大 D.河流汛期短 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自然灾害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了解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及其原因。了解一些防灾减灾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各主要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导致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分析法自主学习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 、 、 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等。气象灾害主要有 、 、 、 等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 、 、 等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高。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 、 等,形成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 发生 最为 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 。同一灾害如干旱、 等,在大多数地区 。合作探究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课本58页活动题1、2、3)了解减灾避灾方法。(课本60页活动题1、2)课堂检测1、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行为正确的是( )A.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C.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2、地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当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的我们应该( )A.立即跳楼逃生 B.一直躲在教室里等待救援C.抱住固定物体不让自己摔倒 D.护头蹲在课桌下,震动结束后迅速撤离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北京雾霾 B.某县天然气泄漏C.日本发生地震 D.某地石化管道泄漏导致自来水苯含量超标2.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台风 B.洪涝C.滑坡 D.干旱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2、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