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20分)
1.(7分)阅读回答问题。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一年。在历时4个多月的踌躇中,斯诺采访了众多刚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将帅、普通战士、医护人员、(qiáo)① 首(qī pàn)② 红军到来的民众,记录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鲜为人知的事迹。回到北京后,他笔耕不辍,为英美报刊(zhuàn)③ 写了多篇轰动一时的报道,汇编成书,即《红星照耀中国》。其著书目的就是想要人们铭记这段历史。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在下面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踌躇
B.鲜为人知
C.笔耕不辍
D.铭记
2.(10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③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哪句诗作者赋予故乡水的深情,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
④《三峡》郦道元结尾引用渔者歌谣“   ,   ”来表现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⑤《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写月色的名句是:   ,   。
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   ,   。
3.(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资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
B.《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C.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
D.《美丽的颜色》作者艾芙 居里,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
二、阅读能力(50分)
4.(3分)文学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很多人物形象的描写,下面名著片段描写的人物形象是(  )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
A.周恩来 B.毛泽东 C.贺龙 D.彭德怀
5.(2分)班级里准备举行一场读书交流讨论会,芳芳准备在交流中梳理红军长征的经过,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表格。
6.(14分)现代文阅读。
圆满
连接边陲的铁路终于全线贯通,首发列车命名为“圆满号”,首发通车日定在今天
报社要推选一位随行采访记者,采访的话题定为“讲述你心中最圆满的‘圆满’故事”。报社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柳菡,因为这条铁路线从修建到贯通布满了柳菡采访的足迹
车厢里洋溢着祥和与喜气,八月十五还在旅途中的人一定是奔着团圆而去的。
坐在柳菡对面的,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杯奶茶也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也勾起了她的落寞。今天,原本是柳菡和大明订婚的日子
柳菡调整状态,笑着提出了采访的问题。新娘指着新郎笑盈盈地说:“有了他,我就圆满啦!”新郎虽有些腼腆
坐在柳菡旁边的是一对父子,父亲嘴角挂着藏不住的笑意。听了柳菡的提问,父亲乐呵呵地说:“我家孩子呀,咱刘家的第一个,也是咱村里盘古开天地后的第一个咧!儿女争气
坐在前排靠窗位置的是一位端庄优雅的中年女士,脸上的表情略显忧郁。柳菡有些好奇,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唉……母亲健在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去孝顺母亲,谁知道一错过就是一辈子……我期盼的圆满就是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孩子安好,一桌团圆饭香气四溢。”说着
柳菡也被深深触动,是呀,幸福和美的天伦之乐,大明也因为执行任务而没有回来。
“姐,你在这里呀!我就料到你会乘坐‘圆满号’。”一位帅气的乘务员笑着立在她身旁。“小满,怎么是你?”柳菡惊讶地站起来,“姐是来采访的。今天,也听说了柳菡今天订婚延期的事。
“看你这精气神十足,讲讲你的‘圆满’故事。”柳菡朝他胸前佩戴的“青年先锋标兵”的徽牌竖起了大拇指。小满调皮地挺了挺胸,说:“姐,小满歉疚地说:“不过,对父母,我有五年没有陪父母一起过中秋了!但是我爸妈非常理解我!”小满转而高兴地说:“姐,我还在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呢!作为新时代的乘务员,更要把服务做到乘客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位乘客都满意。”他忽然认真地问:“姐
小满这一问,把柳菡的思绪推向了三年前。三年前,柳菡和大明相识于一次采访。那是个风雪交加的大年三十,她看见正在指挥抢险的大明。他身上的军人气质和镇定自如的神情,一下就打动了从小崇拜军人的柳菡。采访中,这是我的使命!”话音刚落,悠扬激越的新年钟声敲响,喜庆与祥和笼罩着千家万户。柳菡望着风雪中的大明,心想:“他就是我追随的那颗星!”
后来,他们的故事,就像这列奔驰的列车,演绎着执着和坚定。一千多个日子,这条铁路线承载了柳菡无尽的思念。
两人原本定在今天订婚,祈望月圆人圆。大明也已经准假,但是部队突然下达紧急任务,抱歉,我欠你一个圆满!”
柳菡望向窗外,笑着对小满说:“姐的圆满在那里!”此时,天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她仿佛看到了天空的满月与远在边陲的大明融为一体,也映照着人们每一个幸福圆满的日子,更照亮了柳菡的心……
“正是有了满月的光辉,团圆的人们才更感觉到幸福的甜蜜。”柳菡这样想着,对大明有了更多的理解,欣然回复了大明:“亲爱的,你给了我最圆满的“圆满’!”
(1)下列人物与柳菡的采访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新婚燕尔的小夫妻
B.坐在柳菡旁边的父子
C.端庄优雅的中年妇女
D.柳菡的心上人大明
(2)随着采访对象的不同,情节不断推进,柳菡的心理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结合文章内容
情节 心理
……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杯奶茶也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 ①   
中年女士……说道:“唉……我期盼的圆满就是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父母健在,孩子安好 被女士忧郁深深触动
柳菡望向窗外,笑着对小满说:“姐的圆满在那里!” ②   
(3)文中划线句是小满说的话。下面是小满料到柳菡会乘坐“圆满号”的依据,不符合小满猜想的一项是    
A.连接边陲的铁路线上常有柳菡身影。
B.他和柳菡是邻居,彼此都比较熟悉。
C.柳菡订婚延期会与大明在中秋团聚。
D.知道柳菡是首发列车随行采访记者。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圆满”的理解。
7.(13分)阅读回答问题。
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
①一直以来,判断动物是否具备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时,要看它们能否通过“情感发烧”考验。当鸟类、哺乳动物和某些蜥蜴类物种被放入新环境中时,这是真正的“发烧”,就好像它们在对新环境感染作出回应。这种发烧与生物的情绪变化相关联,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情感发烧”现象仅出现在拥有复杂结构大脑的动物中,此前的研究表明,得出的结果与传统认知完全相反。研究人员将72条斑马鱼分为两个对照组,第一组斑马鱼没有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二组斑马鱼被单独放在一个小网中,研究人员释放了网中的斑马鱼,使它们可以在水箱内的其他5个格子内自由游动。
③结果他们发现,和对照组斑马鱼相比,这些鱼类会花更长时间待在温度更高的水槽里。而且,这表明它们也存在“情感发烧”。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结束了一直以来关于鱼类能不能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关键争论
④然而这一结论发表后,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们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来下结论:认为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他们认为,鱼类几乎没有学习和记忆能力,鱼类对新环境变化的“发烧”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⑤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论证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比如负责情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习能力的海马体。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后续试验也证明,鱼类和哺乳动物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
⑥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他们据此认为,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比如大马哈鱼每年溯游而上的产卵行为,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些鱼类甚至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
⑦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体温同样会随之增高。这种行为是心理状态的转变。用于识别意识存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谓的“应激性体温过高”或“精神性发热”,这是一种与人体感染导致的发烧类似的身体反应,这个试验只针对某些表现出“精神性发热”现象的鱼类,它们并不能够证明所有鱼类都具有意识。但是,那些认为鱼类没有感情的人们以后不能再以鱼类没有“精神性发热”来作为争论依据。同时,这也表明鱼类也是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这一发现也影响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情感和意识能力进化的理解。
——摘自相关文章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马哈鱼每年溯游而上的产卵行为体现了许多种鱼类通过记住意境地图,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从而说明鱼类是具备学习和记忆能力的。
B.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所以所有鱼类都是具有意识的。
C.本文是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D.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除“情感发烧”外,鱼类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的依据还有哪些?
(3)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在科学发现方面,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8.(11分)古代诗文阅读。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至忘寝食。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曰:“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 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②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③奚为:为什么。④有子:孔子的学生。
(1)“即疑有子之言支离”句中“疑”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纪昀《河中石兽》)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C.谓如人之善饮食者……虽是食尽,须得其化。(《西轩客谈》)
D.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尽心下》)
(2)请简要概括文中是如何表现陆九渊自幼好学的。
(3)陆九渊的读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9.(7分)阅读回答问题。
纵笔三首(其一)
宋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_____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请根据上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字填在横线处    
A.暧
B.微
C.霜
D.清
(2)诗歌用笔曲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
三、综合运用(15分)
10.(15分)2023年第19届亚运会,简称“杭州亚运会”,将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106名火炬手参加首日传递,白岩松成为了火炬手
(1)小丽是本次活动的采访记者,她拟写了一份对白岩松老师采访的提纲,本次亚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心心相融,小丽想根据本次的主题口号设计几个问题采访白老师,请你为她补充完整。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23年9月8日在杭州西湖
采访对象 ①   
采访目的 ②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 相机、话筒
采访问题 ③   
(2)下面是小丽整理的消息写作的注意事项,请选出语序最合理的一项    
①消息正文的结构要安排合理,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个部分。
②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③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按照倒金字塔的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④最后要注意消息的语言要准确、简练、易懂,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
⑤与此同时要写好导语,导语是消息的核心。
A.②⑤④①③
B.②①③⑤④
C.②④①⑤③
D.②①⑤③④
(3)杭州亚运会2023年9月8日首日火炬手传递结束后,杭州市阳光报社记者站的两名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中有两处表达不妥
2023年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手首日传递新闻采访报道
①两个报社的记者于9月8日采访了白岩松老师,②亚运会不仅仅是亚运会,他是整个杭州人的亚运会。③那么对于本次亚运会看比赛,白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并讲了许多杭州的事迹。
(4)下面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设计图案,请根据你的理解说出这幅图案的设计理念。
四、写作能力(60分)
11.(60分)小举动,就是微小的一个动作,细小的一件事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一种温和、亲切的语气,一次温暖、友爱的抚摸……亦或是有人默默捡起你掉落的物品,轻轻捡走粘在你衣服上的脏物……这些举动是那么的细微、自然、不显摆张扬,却展现了一个人聪明的智慧、善良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请以“小举动,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小举动”这一具体事件,突出“小”的特点。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小举动”的过程。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从中获得发现、感悟、思考。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积累(20分)
1.【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qiáo首”的“qiáo”应写作:翘。
②“qī pàn”应写作:期盼。
③“zhuàn写”的“zhuàn”应写作:撰。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有误,“踌躇”的意思是犹豫不决;与这里指斯诺历时4个多月的奔走采访的语境不相符。
BCD.正确。
故选:A。
【解答】答案:
(1)①翘
②期盼
③撰
(2)A
【点评】词语运用题,需根据词语和语境分析作答。
2.【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解答】①牧人驱犊返(易错字:犊)
②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④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易错字:猿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点评】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3.【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课上所学和课后积累即可。
【解答】ACD.无误;
B.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可运用排除法。
二、阅读能力(50分)
4.【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 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鼻梁很高,可以判断出:这是毛泽东。
故选:B。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经过12个省份,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答案:
①24②6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分析】本文标题“圆满”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以奉献自我成全了千万人的幸福而感到圆满,是一种“大我”的精神境界,如大明、小满、柳菡这类人心中的“圆满”。另一层是个人、家庭期盼的“圆满”,是一种“小我”层面的圆满,如小夫妻、老刘与中年女士这类人心中的“圆满”。有了“大我”的奉献精神,才有“小我”的“圆满”。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柳菡只采访了父亲。
故选:B。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结合“坐在柳菡对面的,一杯奶茶也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也勾起了她的落寞”,落寞,对大明有了更多的理解,②概括为:理解大明。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联系全文,你在这里呀,以及“我就料到……”的“料到”即“猜想到”可以得知。
故选:D。
(4)本题考查标题理解。标题“圆满”有两层意思,这是我的使命”等内容分析,是一种“大我”的精神境界、小满。结合“新郎虽有些腼腆。幸福的表白仿佛让空气充满了甜蜜的味道”分析、家庭期盼的“圆满”,如小夫妻。有了“大我”的奉献精神。
答案:
(1)B
(2)①羡慕,落寞 ②理解大明
(3)D
(4)“圆满”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以奉献自我成全了千万人的幸福而感到圆满。另一层是个人,是一种“小我”层面的圆满,才有“小我”的“圆满”。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7.【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主要说明了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出现“精神性发热”现象的鱼类才具有意识。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的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还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概括为:二是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结合“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体温同样会随之增高”,会对有毒刺激物做出反应。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比如负责情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习能力的海马体,如果这些区域受损。列举杏仁核和海马体的例子,结合“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分析,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结合“研究人员表示,鱼类也具有情感”分析,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继续向前发展,鱼类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的依据,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充分地论证。
答案:
(1)B
(2)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的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这种能力能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会对有毒刺激物做出反应。
(3)举例子。列举杏仁核和海马体的例子,说明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
(4)示例: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继续向前发展,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充分地论证。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8.【分析】【参考译文】
陆九渊,字子静,长到三四岁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为什么无边无际,他的父亲只是笑着并不回答。他于是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到了他童年时期,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他对别人说:“听人诵读伊川的语录,自我感觉伊川之学不合口味。”他又说:“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为什么与孔子、孟子的言论不相类似,最近我发现他学说里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初读《论语》就怀疑有子的言论有些矛盾;一天他读到古书,有对“宇宙”二字的解释,解释说“四方上下是宇,往古来今是宙”,他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疑”在句中的意思是“怀疑”。
A.告诉人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B.告诉人们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
C.告诉人们读书要善于理解;
D.告诉人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不能完全相信书籍。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由第一段中“生三四岁,陆九渊三四岁时;由“及总角”“又曰伊川之言、孟子之言不类,童年时期的陆九渊善于质疑,至‘宇宙’二字,往古来今曰‘宙',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等语句可知。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根据“生三四岁,根据“闻人诵伊川语,奚为与孔子?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可知;根据“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经历理解书中要旨及精髓。
答案:
(1)D
(2)①三、四岁时;②读程颐书、孟子不相类似;③初读《论语》;④读古书到宇宙二字,忽然大有省悟。
(3)读书要善于发问,要质疑,如此才能真正读懂书。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9.【分析】《纵笔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反映了苏轼晚年落荒艰苦的生活与乐观豁达的心境,从中亦可看出作者和儋州人民的密切关系。第一首诗以达观的态度自嘲衰老,第二首诗以恬淡的笔墨描写处境的寂寞,第三首诗反映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组诗笔调恬适闲远,情韵俱佳,充分体现了作者超旷闲逸的心境与诗境。此为其一。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作者在诗中自嘲衰老,写处境寂寞。次句。用“霜”字既显须白之色,符合诗意和语境。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小儿误喜朱颜在,我木然一笑露出了真相。作者在诗中自嘲衰老,写处境寂寞。次句。“霜”字既显须白之色。这二句使人感到萧飒可伤,表现轻快的情绪。“小儿误喜”,更可能是诗人故作设想之辞,随侍诗人身边的儿子苏过,不会幼稚到把“酒红”当作“真红”,有意借儿子的话引来“喜”字。但在“朱颜”与“喜”之前;经过“一笑”之后。对儿子之喜的否定又回到对衰老的肯定,诗人的情绪改变了,但前面所写的可伤之事并没有改变,就是通过情绪的变化,内容的反复的否定和肯定、风趣的笔墨去对待和描写引人感伤之事,情趣风生。
答案:
(1)C
(2)“误喜”写出了小儿把父亲“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表明衰老的实质没变,表达出诗人的旷达和洒脱。
译文:
孤苦寂然的东坡老翁我在病中,须发萧然。邻家儿童欣喜地夸我脸色泛红,原来是酒后的醉容。
【点评】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综合运用(15分)
10.【分析】(1)本题考查采访提纲。
根据题意“小丽是本次活动的采访记者,她拟写了一份对白岩松老师采访的提纲”可知,参访对象是白岩松,“白岩松成为了火炬手,并特意让市民摸‘薪火’分享亚运喜悦”可知②填:了解白岩松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思考。采访问题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可以是:白老师您作为一个火炬手参加本次活动感觉怎么样,您想对杭州说点什么?白老师如果用一个关鍵词来形容今天这个火炬传递,您会用一个什么样的关键词来形容,包括为什么?白老师对于本次亚运会的吉祥物和主题您有什么了解吗?白老师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是什么,火炬为啥中“薪火”?白老师2023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是什么?等问题。
(2)本题考查消息写作。
写消息首先确定题目(即主要内容),然后依次交代正文的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部分,有了内容后,按倒金字塔的结构安排内容,最后注意语言。因此顺序为:②①③⑤④。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题干中“杭州市阳光报社记者站的两名记者”报道的。而第①句“两个报社的记者”存在歧义,可能是两个报社,一报社各一名记者,共两名,也可能是同一个报社的两名记者。据题意应改为“报社的两个记者”;第④句“记者对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进行了深度采访,白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并讲了许多杭州的事迹”中“许多杭州”是错误的,应为“杭州的许多事迹”。
(4)本题考查图案的说明与解读。
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观察画面,弄清画面的构成要素,抓住画面的要素,包括主体、背景、人物、话语、标题等可以辅助理解画面内容的东西;第二步:抓住特征,客观描述画面描述时,要根据画面本身特征加以说明,不可超越画面所给的图文信息添枝加叶,第三步:注意说明顺序,按顺序依次描述画面内容。若是会徽的解读,则要先认真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寓意,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再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明。本题会徽以“潮涌”为主题,寓意着杭州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杭州独特韵味和现代气息,亚运会的国际化和开放性,整体形象凸显了杭州作为东方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解答】答案:
(1)①白岩松;
②了解白岩松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思考;
③白老师您作为一个火炬手参加本次活动感觉怎么样,您想对杭州说点什么?
(2)B
(3)第①句和第④句,第①句有歧义;第④句语序不当应改为“并讲了杭州许多的事迹”。
(4)以“潮涌”为主题,寓意着杭州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会徽中的弧线图案代表着亚运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整体形象凸显了杭州作为东方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写作能力(60分)
11.【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一、审题:题目要求以“小举动,大情怀”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关键词是“小举动”和“大情怀”。其中,“小举动”指的是细微、自然、不显摆张扬的动作或事情;“大情怀”则是指这些小举动所展现出的智慧、善良、高尚等情怀。二、立意:通过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的小举动,表达对那些关心、帮助、支持自己的人的感激之情,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善良本性。三、构思:1.明确“小举动”的具体事件和背景。可以通过举例或描述个人经历,突出“小”的特点,如一个安慰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等。2.分析“小举动”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和感受。描述这些小举动如何触动自己的内心,给自己带来力量和勇气,以及对自己的生活、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3.阐述“大情怀”的意义和价值。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分析小举动所展现出的智慧、善良、高尚等情怀,并阐述这些情怀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成长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四、写作:1.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避免过于夸大或虚构情节,保持真实感和可信度。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小举动”的过程。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或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小举动的意义和价值。3.语言流畅,用词得当,句子通顺。保持文章的流畅性和可读性,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解答】
小举动,大情怀
在我们的生活中,却能够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内心。这些小举动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动作,彰显出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它们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和勇气,我在比赛中失利,这时有一位老师走过来,用温和的语气对我说:“不要放弃。”这句话虽然简单,也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还有一次,它无助地望着我,带到了附近的宠物医院,小猫不停地舔着我的手。那一刻,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
这些小举动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善良。而这些小举动背后的意义。它们让我们明白、不问形式的、用爱去传递。
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忽视这些小举动,但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温暖,用心去感受。只有这样。
【点评】作文以“小举动,大情怀”为标题,突出了小举动的特点和重要性。通过讲述个人经历中的小举动,如老师的安慰和鼓励、救助小猫等,表达了小举动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