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对花》教案教材分析:《对花》是人音版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选自安庆黄梅戏小戏《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唱段。讲述的是女孩陶金花因打猪草无意折断两根竹笋,男孩金小毛误以为陶金花偷笋,最后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对花》是五声徴调式,四二拍,旋律热情、欢快,节奏鲜明、结构严谨,采用对唱式,多由简单的上下句组成,有很多装饰音和衬词衬句,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成长的过程中,情感、情绪、意志不稳定,课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易变性,他们对于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于中国地方戏曲传统音乐知道的甚少,并羞于表现,所以本节课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正确的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大胆的表现,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学生能融入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教学目标:1、能准确演唱《对花》中的拖腔如:“呀 嘚呀 嘚儿 喂呀 嘚儿 喂呀,嘚儿 喂呀 嘚儿 喂 嘚喂尚 喂”,体会黄梅戏花腔的韵味。2、通过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各种形式来表现黄梅戏,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3、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体验黄梅戏的唱腔特点,了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感悟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讲方言、模仿演唱、辦乐器等多种方式感受、体验黄梅戏的风格特点。难点:能准确把握《对花》的锣鼓点,为《对花》加入生动的配乐。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1、观看视频思考:戏曲的名字是?属于哪一类剧种?生:《天仙配》、黄梅戏2、《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3、介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介绍黄梅戏发展三个阶段二、新授(一)戏曲介绍它是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讲得是农村姑娘陶金花在打猪草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家金小毛的竹笋给折断了,金小毛误以为陶金花在偷笋,后来经解释后,误会解除,俩人逗趣,唱起了这首《对花》。(二)走进黄梅调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演唱形式是什么?生:热情、欢快;对唱3、你听到了哪些伴奏乐器?生:鼓、锣、小锣、高胡4、音乐小知识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被称作“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5、节奏练习“锣鼓经”注意:乙是空拍,双手掌心向上表示;冬是鼓,可用拍桌子代替;匡是大锣,可用拍手代替;呆是小锣,可用食指击桌子。6、学唱黄梅调师:注意:前倚音、一字多音的演唱。7、这段旋律有何特点?生:歌唱时用到了衬词,用安庆方言演唱,旋律口语化。(3)学唱黄梅调1、跟视频学唱2、音乐小知识严凤英: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代表作品:《打猪草》《天仙配》。3、服饰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4、妆容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四)著名演员名人榜:严凤英、王少舫、余顺、潘璟琍、黄宗毅、 黄新德、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五)优秀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三、小结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是无穷尽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黄梅戏已经从安徽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海外的朋友把黄梅戏称作‘中国的乡村音乐’,我们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希望同学们关注和重视中国戏曲音乐、了解热爱中国戏曲音乐、传承和发扬中国戏曲音乐,让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永远闪耀!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歌曲《对花》,从中了解黄梅戏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有地方特色的音调来演唱歌曲《对花》。但前倚音和衬词的地方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师生接龙、对比演唱、口口相授的方式,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学起更简单,更有兴趣。(共21张PPT)欢迎来到音乐课堂让艺术融入生活 让生活充满艺术观看视频思考:戏曲的名字是?属于哪一类剧种?观看视频思考:戏曲的名字是?属于哪一类剧种?《天仙配》《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黄梅戏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只有表演者,没有表演团体。纯粹是自娱自乐。代表剧目:《打猪草》。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逐渐职业化,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产生了职业艺人,以“三打七唱”为主。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梅戏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等有成就的艺术家。代表剧目:《女驸马》《天仙配》。《对花》——黄梅戏《打猪草》片段9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执教人:一、戏曲介绍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讲得是农村姑娘陶金花在打猪草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家金小毛的竹笋给折断了,金小毛误以为陶金花在偷笋,后来经解释后,误会解除,俩人逗趣,唱起了这首《对花》。二、走进黄梅调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演唱形式是什么?热情、欢快对唱二、走进黄梅调你听到了哪些伴奏乐器?高胡鼓锣小锣音乐小知识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被称作“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节奏练习“锣鼓经”空拍鼓大锣小锣注意:乙是空拍,双手掌心向上表示;冬是鼓,可用拍桌子代替;匡是大锣,可用拍手代替;呆是小锣,可用食指击桌子。注意倚音的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二、走进黄梅调这段旋律有何特点?歌唱时用到了衬词,用安庆方言演唱,旋律口语化。三、学唱黄梅调跟视频学唱音乐小知识严凤英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代表作品:《打猪草》《天仙配》。音乐小知识服饰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音乐小知识妆容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四、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余顺、潘璟琍、黄宗毅、 黄新德、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名人榜五、优秀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小辞店》《玉堂春》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是无穷尽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黄梅戏已经从安徽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海外的朋友把黄梅戏称作“中国的乡村音乐”,我们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希望同学们关注和重视中国戏曲音乐、了解热爱中国戏曲音乐、传承和发扬中国戏曲音乐,让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永远闪耀! 谢谢观看让艺术融入生活 让生活充满艺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对花》.pptx 9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对花》教案.doc 天仙配.mp4 对花.mp3 对花第三段.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