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Using language教学设计文本解读:阅读语篇以一位老师自述的口吻描写了他(她)在课堂中观察到的学生的肢体语言。当肢体语言反映情绪或状态时,当事人经常是不自知的。有经验的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特征和自然流露的肢体语言,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精神状态。从文本结构来看,本文是“总一分一总”结构的说明文。作者的写作目的从标题“How Do I Know My Students ”(我是如何了解我的学生的 )就能看出来,本文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从写作技巧上来说,文章第一段是一个“hook”(钩子),用来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段简明扼要地提出,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是了解学生的关键。文章接下来的三段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学生的肢体语言和他们的情绪状态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比如:如果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他们通常愿意抬起头和老师有眼神交流。文章最后总结,对于学生肢体语言的反应是老师的必修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以读促写,深度阅读话题本板块的主题是“如何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中的“沟通技巧”主题。该材料以说明文的形式,讲述了一名教育者如何通过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以及这种观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面对的学生情况:学生是高二年级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大多数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句型和词汇运用上,缺乏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身体语言和心理语言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实际练习和互动来提高。教学目标1.在语言技能方面,学生将通过阅读和回答问题、与小组成员讨论图片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和描述某人的肢体语言等活动,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口语和写作能力。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肢体语言的意义,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2.在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和描述肢体语言,培养他们的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他们将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解释非言语符号来获取信息,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3.本课程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肢体语言的意义和应用,学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还能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描述肢体语言,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锻炼。教学简要步骤教学过程 1.Lead-in Watch the video to introduce the topic Brainstorm different feelings Ss have in class and be aware of their body language in class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引出body language的概念和body language can talk的话题。并且通过视频中截图激发学生思考肢体语言和情感的关系,从而通过brainstorming和描述学生上课的肢体语言的活动环节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兴趣。 2.Read for the structure Let Ss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draw a mind map. [设计意图] 梳理语篇结构,讲解语篇类型。并且学习用mind-map 来理清思维,梳理结构。 3.Read for main idea Let Ss read every paragraph and find out topic sentence [设计意图] 利用topic sentence,从而熟悉说明文的框架结构,了解主题句在段落中经常出现的位置和此文中用到的问答引入话题和举例子说明主题句的写作技巧。 4.Read for details Ask Ss some questions to help S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Ask Ss to Match the body language with the meanings. [设计意图] 借助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和几处语言上的难点,如“what makes each student tick”“who knows what”等句子以及对文中出现的一些关键动词(recognise, perceive,distinguish,remind,infer,inquire,assess,adjust,intervene等)在语境中进行讲解和分析。 通过课文中的配套练习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并引出“To show but not to tell”这一读后续写中的写作技巧 5.Application Task1:Let Ss translate sentences by describing body language Task2:Complet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cene.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文本中丰富的肢体语言描写及进一步了解的肢体语言和情感的关系后,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语境中在练习中进一步学习巩固。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Homework Write a speech themed “Body language” Write a passage to describe the body language of a person, and explain what his/her body language tells us. 本堂课具体亮点1. 读前设计用到了视频导入,头脑风暴和图片,且设计契合主题,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 在Read for main idea 和Read for detail的环节中,能够从写作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欣赏文本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达之美。3. 读写结合的设计:在分析文本时目标指向写一篇同一话题的应用文。文本中的许多肢体语言的表达法适用于读后续写,因而设计了两题进行充分训练。学生收获1.学生能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结构,学习如何通过问答引入主题,如何拓展主题句。2.学生理解描述这些行为特征的语言特征,掌握描述肢体语言的基本方法。可以用书面形式生动地描述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习惯。3.在日常交际中,学生能有意识地观察说话人的肢体语言,正确理解和判断说话人的情绪和意图课堂活跃瞬间1: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 “what makes each student tick”时提问“tick”的含义,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tick”有闹钟滴答的意思,从而自己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词的本意去理解其引申意和语境中的含义。 课堂活跃瞬间2:在学习了文本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并进行了翻译练习后让学生进一步描述图片中的人物肢体语言和猜测他们的内心情感。学生比较感兴趣,并能从学以致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亦能学习如何使读后续写的语言更有感染力。 课后学生1反馈:听完课后,对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了解较多,并且积累了很多续写中可以用到的肢体语言的描述。课后学生2反馈: 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肢体语言,从视频中和课文场景中学到的肢体语言经过操练,印象比较深。课堂遇到的难点处理机智:学生在找第三段的topic sentence时只找出了第一句,只发现了“interested”并没有发现”bored”。教师因有预设在前,并没有把答案告知,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找后面几段的主题句,在第五段发现了承上启下的句子后再让学生回头自己去发现漏掉的主题句。当时在场的老师评价:教学中关注文章篇章结构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其探究精神。反思:做课件前花了较长的时间研读文本,翻看教参和查找资料,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课件时思路理得较为清晰,并且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的各环节的衔接,能够使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活动设计难度上亦是循序渐进。备考环节中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了预设,在上课时显得较为从容。教学的重难点设定清晰,从而在教学中能做到重点突出,教学目标完成较好。文本的语言还是有些难度的,特别是文本中出现了丰富的肢体语言的表达和精准的动词的运用,尽管在学案中和备课中有考虑和设计,但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和预习不充分对上课的语言运用有影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公开课,总会有一些内容没处理完或不尽人意处。但在下课前应尽量留出几分钟对上课所学的和重点进行强调和总结。Homework课后完成了Homework中应用文的写作,鼓励学生充分地用上课堂上所学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并找了一篇肢体语言描写较多的读后续写进行学习和写作,让学生进一步学以致用,能在今后学习中更关注积累读后续写的素材积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