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标要求】
把握逻辑要义;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问题导学】
1.怎样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
2.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
3.逻辑学研究思维的方法是什么?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4.同一律的含义和要求。如何避免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5.理解矛盾律的含义与要求。如何避免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6.理解排中律的含义与要求。如何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逻辑”的不同用法 eq \a\vs4\al()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 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知识点二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逻辑学
(1)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
(2)广义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3)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2.推理
(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3.论证与论辩
(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知识点三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4.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5.实质: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知识点四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4.条件
(1)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2)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知识点五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4.错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5.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
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
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两可)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
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易错剖析 】
1. 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2.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3.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充分必要条件。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5.“自相矛盾”与客观矛盾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7.矛盾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8.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违背矛盾律。
9.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0.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有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当堂达标】
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
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
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
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
3.(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A.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
B.古田是历史名镇,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
C.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
D.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某校举办教职工健康长跑比赛,分男女两组记名次。赛后,赵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钱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第三。”孙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最后。”李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四位老师所言属实,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 )
A.李、钱、赵、孙 B.钱、李、赵、孙
C.李、赵、钱、孙 D.李、钱、孙、赵
5.(2024·贵州六盘水·统考一模)2023年8月22日,贵州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在黔南州荔波县民族体育活动中心篮球馆闭幕。来自全省各市州9支代表队共18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赛后,记者采访了甲、乙、丙三位获奖选手:“你们哪位是冠军 ”其中一位获奖选手说:“我们各提示你句话且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然后你猜看谁是冠军。”甲说:“不是我。”乙说:“也不是我。”“丙说:“是乙。”记者停顿了一会儿推理出了谁是冠军。记者推理的冠军和推理的依据分别是( )
A.甲,矛盾律 B.乙,矛盾律 C.丙,排中律 D.甲,排中律
6.(2024·河北邯郸·统考模拟预测)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小王和小李的对话中,违反同一律的是( )
①小王:你是怎样认识莫言的 小李:我根本不认识莫言。
②小王:你怎么每天都吃外卖 小李:你不也天天拿快递吗
③小王:去年我还是个大四学生。小李:是啊,今年你都是创业精英了。
④小王:你相信我的话吗 小李:我坚信妈妈给我说的“不要相信任何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河北·二模)一只大老虎患上重感冒,想要吃掉熊猫,熊猫伤心地哭着说:“你患重感冒了,为什么要吃掉我呢 ”大老虎回答:“广告商都说了,重感冒就要吃白加黑!”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大老虎( )
①违反了同一律要求
②违反了矛盾律要求
③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④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海南·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逻辑与思维角度看,这是基于( )
①不同风格的思维在质量和效果上有很大差异
②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帮助人们完整认识事物
④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吉林长春·统考模拟预测)2023年5月21日,七国集团峰会在日本广岛闭幕。此次峰会的目标之一,是希望各国在废弃核武器上达成一致,但七国集团认为他们自己拥核没问题,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核是危险的,暴露出明显的双重标准。七国集团的观点( )
①变更判断、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
④转移论题、偷换概念,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鲍西亚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的父亲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猜匣为婚”:三个匣子中只有一个匣子里装着鲍西亚的照片,金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着“肖像在金匣子中”,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为真,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①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为假
②铅匣子上刻着“肖像不在此匣中”为真
③根据矛盾律,金匣子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银匣子上的“肖像在金匣子中”必有一真
④根据排中律,金匣子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银匣子上的“肖像在金匣子中”必有一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俄乌冲突悬而未决,2022年9月26日,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北溪二号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五家欧洲公司的合作项目,可绕过鸟克兰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输送到其他欧洲国家,针对这次爆炸,有人说,只有从中获益者才会去干这件事儿,以下推理能够成立的是( )
A.如果乌克兰没有从中获益,那乌克兰不一定没干这件事儿
B.如果德国从中获益了,那德国一定干了这件事儿
C.如果美国干了这件事,那美国一定会从中获益
D.如果俄罗斯没干这件事,那俄罗斯一定不会从中受益
12.(2022·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以下说法违反了同一个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①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②甲说:“你会做饭吗?”乙说:“我会呀!”甲:“那你会做什么菜啊?”乙:“我只会做饭!”
③甲对乙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参与,我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你们。”
④甲说:“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问:“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甲:“去年3月13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酸奶大家都是很喜欢喝的,口感润滑,又好吸收。酸奶又含有钙和蛋白质,营养比较丰富。很多人饭后都不忘来杯酸奶,他们觉得这样能够帮助消化。但有专家指出,饭后喝酸奶其实并不能帮助消化。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观点的是( )
A.饮用过量的酸奶会增加胃液,从而引发腹胀和胃酸反流
B.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被摄入后可促进肠胃蠕动,但酸奶不含膳食纤维
C.消化需要消化酶和有规律的肠胃运动,酸奶中没有消化酶,也不能促进有规律的肠胃运动
D.酸奶含有一定的糖分,营养丰富,饭后喝酸奶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导致肥胖
14.(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以下是某同学关于民营企业的观点以及对这些观点的认识
某同学的观点 对前述观点的认识
① 民营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所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余力量都不是民营企业
② 甲企业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因此甲企业属于新兴行业 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 我既赞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赞成限制民营企业发展 违反了排中律,犯了“骑墙居中”的逻辑错误
④ 民营企业家要踏踏实实办好企业、真情实意回馈社会 乙作为民营企业家应真情实意回报社会
对该同学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3·江苏扬州·扬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面是甲乙两个同学的对话,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甲:“我和同桌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乙:“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甲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B.乙违反了逻辑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C.甲违反了逻辑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D.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16.(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民主灯塔”“民主教师爷”“民主样板间”,认为自己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顺我者民主,逆我者专制”。如美国政客将发生在本国的民众冲击国会山的行为视为暴行,却把反中乱港暴行称为“美丽风景线”;当美国、西欧等国家或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后,美忧心忡忡,并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之情,而对包括在中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美国往往很少谴责恐怖分子或组织,反而会借题发挥,指责这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
结合材料,从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角度,揭示“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标。
17.(2023·北京·模拟预测)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重要精神。
关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经济学界存在如下甲乙两种不同的论断。
内容 依据
论断甲 粮食安全没问题 我国口粮自给率为98%,粮食连续19年丰收,粮食储备量足够吃1年
论断乙 粮食安全是难题 口粮消费只是粮食总消费的一部分,我国民众吃饱没问题、吃好需进口,每年进口粮食达1-1.5亿吨,对外依存度高
有人说:甲乙两个论断只能有一个是正确和有益的。依据材料和《逻辑与思维》知识简要辨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