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标要求】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问题导学】
1.判断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判断的表达和类型
3.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类型
4.关系判断的组成和分类
5.复合判断的含义和分类
6.联言判断的含义及正确运用
7.选言判断的含义及正确运用
8.假言判断的含义、分类及正确运用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一 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判断与实践的关系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必备知识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组成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3.种类
(1)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2)依据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如何准确运用性质判断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组成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备知识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及组成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2.判断真假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组成: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2.种类
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3.判断真假
(1)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2)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2.种类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3.判断真假
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难点突破】
1.判断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类型 构成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一切)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一切) 理论 不是 检验真理的标准
特称肯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特称否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单称肯定判断 — 岳飞 是 民族英雄
单称否定判断 —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3.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易错剖析】
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肯定的思维形式。
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3.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4.在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5..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6.在运用选言判断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揭示一两种可能情况即可。
【当堂达标】
1.(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小海计划海南两日游。爸爸建议,如果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不去东坡书院;妈妈建议,如果不去东坡书院,就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朋友建议,要么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要么去东坡书院。下列能同时满足三方建议的选项是( )
A.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东坡书院都去 B.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去东坡书院
C.去东坡书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不去东坡书院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欲望和意愿是人与人工智能(AI)的最大差异,AI可以写诗画画,但只有在接受人的指令后才会执行这些艺术活动,其自身并不具备做这些的冲动与意愿。AI是艺术作品,而非艺术家。如果以上陈述为真,能合乎逻辑地推出( )
①有些会写诗画画的不是艺术家
②只有艺术家才有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
③离开人的指令,AI将一事无成
④有些艺术作品可以创作新的艺术作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如果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则把稳了强国复兴主动权
②如果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则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③如果把稳了强国复兴主动权,则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
④如果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则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2·海南·高考真题)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
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
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
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
5.(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这一判断是( )
A.假言判断 B.联言判断 C.关系判断 D.选言判断
6.(2024·贵州六盘水·统考一模)2023年8月24日日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危害全球海洋环境和世界人民健康权利,严重背离最基本的国际道义,严重违背国际法义务。从逻辑思维角度看,该判断是( )
A.联言判断 B.相容选言判断 C.不相容选言判断 D.假言判断
7.(2024·贵州六盘水·统考一模)某校高三老师组织学生对本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某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后,运用性质判断及其周延的知识对实例进行了分析。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①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②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③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④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特称否定,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云南大理·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这两个判断分别属于( )
①直言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联言判断
④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湖南长沙·长沙一中校考一模)2023年2月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文章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我国经济必须确保国家安全,确保基本民生,确保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总体正常运转。二是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下从文中得出的正确判断有( )
①联言判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②充分条件判断:如果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得以保障,国民经济就会循环畅通
③选言判断: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④关系判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是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内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23·山东泰安·统考模拟预测)某单位要给职工发书报费,其过程如下。
单位通知 凡大专毕业于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领取书报费。
员工舆论 有人说:我是今年来的大专生,就不读书看报?有人说:我都工作5年了,就因为不是大专毕业,就不能领?
领导解释 误会了!误会了!大专毕业的可以领,不是大专毕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也可以领。
之所以会有误解,是因为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与领导解释的区别在于( )
①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②通知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解释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
④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小红和小佳是邻居也是好朋友。她们家楼下开了一家奶茶店,她们常常在一起喝下午茶,她们发现常去喝下午茶的人或者喜欢红茶,或者喜欢花茶,或者喜欢绿茶。小红喜欢绿茶,小佳不喜欢花茶。根据以上陈述,下列说法必定为真的是( )
①小佳如果喜欢红茶,就不喜欢绿茶
②小佳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
③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或花茶
④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绿茶,就一定喜欢红茶和花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3·河北张家口·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校考三模)以下选项与其包含的思维规则或思维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表述 思维规则或方法
A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联言判断
B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C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矛盾分析法
D 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 质量互变规律
A.A B.B C.C D.D
13.(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酸奶大家都是很喜欢喝的,口感润滑,又好吸收。酸奶又含有钙和蛋白质,营养比较丰富。很多人饭后都不忘来杯酸奶,他们觉得这样能够帮助消化。但有专家指出,饭后喝酸奶其实并不能帮助消化。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观点的是( )
A.饮用过量的酸奶会增加胃液,从而引发腹胀和胃酸反流
B.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被摄入后可促进肠胃蠕动,但酸奶不含膳食纤维
C.消化需要消化酶和有规律的肠胃运动,酸奶中没有消化酶,也不能促进有规律的肠胃运动
D.酸奶含有一定的糖分,营养丰富,饭后喝酸奶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导致肥胖
14.(2023·河北沧州·校联考三模)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引号中的语句属于( )
①联言判断
②选言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复合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3·广东茂名·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三模)大年初一在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观众评价褒贬不一。好评者觉得《深海》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讲述了孤独女孩的救赎之旅,立意深刻且温暖治愈,并且拿出了迄今为止独属于国漫的顶级制作——水墨粒子。而差评者则认为影片中华丽的特效挽救不了单薄的人设,深刻的立意也难掩混乱的剧情。差评者的判断( )
①属于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断定对象之间的关系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③若是真的,要求其所有的支判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3·安徽·校联考三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说到莎士比亚,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来自于《哈姆雷特》的这句经典台词。下列与这句名言采用的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
①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②商品滞销,要么是质量差,要么是价格高
③动物或是原生动物,或是后生动物
④三角形,如果是等角必然是等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3·山东淄博·统考三模)某中学政治学习小组在学习《逻辑与思维》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所有片面的思想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①该判断换质位推理的结论是:所有辩证法的观点都不是片面的思想
习近平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著作,所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②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③该判断是非对称关系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也可能得出正确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基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一论断,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只有实现信息化,我们才能实现现代化
②实现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实现现代化
③如果实现了现代化,则实现了信息化
④没有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没有实现信息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3·山东德州·统考三模)某班围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探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大事。
乙: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红利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挑战。
丙:只要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就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丁: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支撑。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甲的表述违反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全同的逻辑规则
②乙观点是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我国人口国情的真判断
③丙的判断是肯定前件又肯定后件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④丁的表达是联言判断,这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3·辽宁·模拟预测)青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以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青年的寄语与期许:
a.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b.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c.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
d.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
e.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a和c都是简单判断,其中c是全称肯定判断,省略了量项
②b是条件判断,如果青年没有责任和担当,青春必定不闪光
③d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式”是其有效结构形式
④e若为真,可以推断出奋斗和行动对于青年的意义都非常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23·山东济宁·统考三模)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2023年两会外长记者会上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说,中国式现代化一不靠战争,二不靠殖民,三不靠掠夺。服务少数国家、少数人不是现代化,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不是现代化,精神空虚、失德失序也不是现代化。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阐述( )
①所包含的判断都是关系判断,明确了中国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②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多向思考,为世界展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③明确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④以反推正,彰显中国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勇辟新路的历史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23秋·福建福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 年 5 月 1 日启动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以“民法典进农村” 为重点,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在本次“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中,某社区拟定了一条宣传标语:“人人懂得民法典,世界就无纷争点。”
张三和李四对这一宣传标语分别作了如下推理:
张三:世界上的纷争如此之多,因此并非人人都懂民法典。
李四:并非人人都懂民法典.因此世界上存在很多纷争点。
(1)该宣传标语属于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并简要分析其所属判断的类型。
(2)假定宣传标语的这一判断为真。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张三和李四的推理进行评价。
23.(2023秋·山东枣庄·高三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美方在谈论中美关系时言必提“竞争”,仿佛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主题,甚至是全部议题。“竞争”主导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基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经贸、科技等一些领域存在竞争是正常的,但不应无视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方采取的诸多举措充分说明,美方所谓的“竞争”,已成为其对华进行围堵和遏制打压的代名词。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美方应抛弃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跳出竞争对抗逻辑,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有人认为,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请运用“正确运用判断”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4.(2023秋·吉林长春·高三长春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海南岛更好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更有说服力,更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四年光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明显,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跟随总书记海南足迹,以科学真理为前提,推导科学结论。
下表是“学习进行时”活动中某学习小组部分同学发言前提,结论
前提 结论
2013年海南考察①“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 甲:保住了“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就能建设好海南国际旅游岛。
2018年,海南考察②“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乙:海南要么成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要么成为中国气派的靓丽风范,要么成为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2022年,海南考察③“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丙: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就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定坚持了党的领导。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前提中①②③判断的种类,进一步指出甲、乙、丙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爸爸和妈妈的建议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根据爸爸的建议,去东坡书院可推出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根据妈妈的建议,不去东坡书院就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去东坡书院。但这一结论不符合朋友的建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朋友的建议,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不去东坡书院;根据妈妈的建议,前件真后件一定真,不去东坡书院可推出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根据爸爸的建议,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以不去东坡书院,B符合题意。
C:根据妈妈的建议,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据朋友建议,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去东坡书院;但这一结论不符合爸爸的建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爸爸的建议,前件真后件一定真,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不去东坡书院,但不符合妈妈和朋友的建议,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2.B
【详解】①:全称、单称与特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全称→单称→特称。如果全称为真,那么单称和特称也一定为真;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AI可以写诗画画,AI不是艺术家,据此可推出“有些会写诗画画的不是艺术家”,①正确。
②:依材料,如果自身不具备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就不是艺术家,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有效式否定后件式,无后必无前,可以推断艺术家具备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但不能推导出“只有艺术家才有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②错误。
③:“AI只有接受指令后才可以写诗画画”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否定后件,据此可推出离开人的指令,AI不能写诗画画,但不能断定AI将一事无成,③错误。
④: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依材料,AI是艺术作品,AI可以写诗画画,据此可以推出“有些艺术作品可以创作新的艺术作品”,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
3.C
【详解】“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该判断作为前提的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有效式: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①:该结论中,肯定了前件“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不能必然肯定后件“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推理结构错误,①不符合题意。
②:该结论的推出使用了否定前件式,否定了前件“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一定能够否定后件“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推理结构有效,结论正确,②符合题意。
③:该结论的推出使用了肯定后件式,肯定了后件“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一定能够肯定前件“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推理结构有效,结论正确,③符合题意。
④:该结论中,否定了后件“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不能必然否定前件“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推理结构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C
【详解】“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肯定前件式即前件真,则后件必真,有前必有后。否定后件式即后件假,则前件必假,无后必无前。
AB: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无前未必无后。因此,”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可能下降了,也可能不会下降”。因此这两个选项的判断可能为真,不能判断必为假,AB排除。
C: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如果前件真,后件假,则判断一定为假。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该选项前件真,后件假,因此该判断一定为假,C符合题意。
D: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该选项可以为真,D排除。
故本题选C。
5.B
【详解】A:假言判断是断定某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判断,材料不体现,A不选。
B: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是联言判断,B入选。
C: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是复合判断,C不选。
D:选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材料不体现,D不选。
故本题选B。
6.A
【详解】A: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日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危害全球海洋环境和世界人民健康权利,严重背离最基本的国际道义,严重违背国际法义务的判断属于联言判断,A正确。
BCD:题干所断定的几种情况是同时存在的,是属于联言判断,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B
【详解】①:所有同学都是勤奋学习的——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①正确。
②:有些同学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②错误。
④:小明不是学生会成员——单称否定,主项周延,谓项周延,④错误。
③:张三是足球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③正确。
故本题选B。
8.D
【详解】①:直言判断又叫性质判断,是指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该选项材料不涉及,①排除。
②:关系判断是指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该选项材料不涉及,②排除。
③:联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对象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可见,“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这属于联言判断,③正确。
④: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是指断定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可见,“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属于条件判断即假言判断,④正确。
故选 D。
9.A
【详解】①:题干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又要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同时断定了事物的几种情况,这是联言判断,①符合题意。
②: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得以保障是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该是:只有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得以保障,国民经济才能循环畅通,②表述错误。
③:“既……又”是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联言判断,③表述错误。
④: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是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内容,该句断定了“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和“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关系,为关系判断,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①: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字在的判断叫做联言判断,因此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以都存在,因此领导的解释是相容选言判断,①正确。
②: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②错误。
③:联言判断要求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是真的,③正确。
④: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由题意可知,常去喝下午茶的人或者喜欢红茶,或者喜欢花茶,或者喜欢绿茶。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①:根据相容选言判断规则,我们可以得知,小佳不喜欢花茶,如果喜欢红茶,那么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绿茶,①不一定为真。
②:小佳不喜欢花茶,如果不喜欢红茶,那么就一定喜欢绿茶,这样才不会三者全假,②一定为真。
③: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红茶,那么剩下两个选言判断就一定要二者至少有一个为真,该判断才为真,③一定为真。
④: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绿茶,那么剩下两个选言判断不一定同时为真,④不一定为真。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A:“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属于联言判断,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陈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情况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状况,以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运用了矛盾分析法,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质量互变规律是指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属于质量互变规律,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C
【详解】A: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饮用了过量的酸奶,就不能帮助消化。该假言判断只断定了“饮用过量的酸奶”不能帮助消化,并不涉及饮用少量或适量酸奶是否有助于消化,无法准确支持专家的观点,A排除。
B: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食物含有膳食纤维或维生素B,就有助于消化;酸奶不含膳食纤维;所以,酸奶不能帮助消化。在这一推理中,“酸奶不含膳食纤维”这一小前提并没有完全否定大前提的前件,而结论否定了大前提的后件,其推理结构是错误的。因为酸奶不含膳食纤维,但可能含有维生素B,该选项无法支持专家观点,B排除。
C: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有食物含有消化酶并能促进有规律的肠胃运动,才能有助于消化;酸奶中没有消化酶,也不能促进有规律的肠胃运动;所以,酸奶不能帮助消化。对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而言,如果否定了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大前提的后件。该选项推理正确,且能支持专家观点,C正确
D:专家的观点是“饭后喝酸奶不能帮助消化”,而该选项论证的是饭后喝酸奶容易导致肥胖的结论,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无法支持专家的观点,D排除。
故本题选C。
14.B
【详解】①: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这是一个联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①入选。
②: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材料不体现,②不选,
③④:性质判断属于简单判断,材料是复合判断,③不选,④入选。
故本题选B。
15.D
【详解】①②:观众的判断中,视觉效果很壮观和叙事技巧很平庸是同时存在的,因此该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不属于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①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④:题中,差评者的判断属于联言判断,而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都存在的判断,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③错误,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A
【详解】①③:“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采用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与“动物或是原生动物,或是后生动物”采用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②:商品滞销,可能是因为质量差,可能是因为价格高,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因此该选项应表述为“商品滞销,或者是质量差,或者是价格高”这种相容选言判断,②错误。
④:“三角形,如果是等角必然是等边”,这是假言判断,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A
【详解】①:所有片面的思想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换质“所有片面的思想都不是辩证法的观点”,换位“所有辩证法的观点都不是片面的思想”,①表述正确。
②:第一个习近平著作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习近平著作是个体概念,不是一个概念,故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②表述正确。
③:坚持唯物辩证法是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该判断是反对称关系,③表述错误。
④: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是哲学上世界的全部,因而该推理属于完全归纳推理,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18.B
【详解】①③:“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一论断,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只有实现信息化,我们才能实现现代化”符合否定前件式的要求;“如果实现现代化,则实现信息化”符合肯定后件式的要求,①③符合题意。
②:由“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肯定前件,无法必然的肯定后件,②不选。
④:由“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无法必然的否定前件,④不选。
故本题选B。
19.D
【详解】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同不等于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全同,且甲未出现逻辑错误,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红利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挑战”,乙表述成相容选言判断形式是错误的,应该表述成联言判断形式,②错误。
③:只要……就……,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不唯一)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正确。
④:是……又是……,属于联言判断,这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现代化,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C
【详解】①:a是联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不是简单判断,①说法错误,排除。
②:b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属于条件判断,其真假值为:前件假,后件必假,②符合规则,可以入选。
③:d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以判定真假值,但不存在有效式,“肯定前件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结构形式,③不能入选。
④:e是联言判断,若e为真,则要求联言支均为真,可以推断出奋斗和行动对于青年的意义都非常大,④可以入选。
故本题选C。
21.D
【详解】①:该阐述所包含的判断都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①排除。
②:运用发散思维,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多向思考,为世界展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式现代化一不靠战争,二不靠殖民,三不靠掠夺,并没有明确概念的内涵,③排除。
④:运用科学思维,以反推正,彰显中国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勇辟新路的历史自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1)“人人懂得民法典,世界就无纷争点”的宣传标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属于复合判断。“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条件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人人懂得民法典”是“世界就无纷争点”的充分条件,所以“人人懂得民法典,世界就无纷争点”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2)①“人人懂得民法典,世界就无纷争点”的判断为真。可知张三的推理是正确的,李四的推理是错误的。②张三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这一推理遵循否定了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并非人人都懂民法典”表明张三判断的后件被否定,可知世界并非无纷争点,即“世界上的纷争如此之多”为真。③李四的判断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这一推理的前件为假,后件不一定为假,也不一定为真。“并非人人都懂民法典”在李四的判断中是前件,否定了前件,并不能否定后件,无法得出“世界上存在很多纷争点”的结论,李四的判断过程是错误的。
【分析】背景素材:“民法典宣传月”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和推理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该宣传标语属于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并简要分析其所属判断的类型。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人人懂得民法典,世界就无纷争点”的宣传标语→可联系复合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指向“民法典宣传月”的宣传标语,要求调用假言推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张三和李四的推理。回答逻辑与思维的材料分析题,侧重于思维过程和思维推理。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人人懂得民法典,世界就无纷争点”→可联系真判断。
有效信息②:世界上的纷争如此之多,因此并非人人都懂民法典→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否定后件,否定前件。
有效信息③:并非人人都懂民法典,因此世界上存在很多纷争点→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3.①相容选言判断是指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并且允许其同时存在的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指几种事物情况有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中美之间的交往或者中国得利,或者美国得利,或者中美均得利,应为相容关系的选言判断。而“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未能正确认识中美交往。②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交往完全可以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③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没有选言支为真,是错误的判断,这一错误判断势必损害中美关系。
【分析】背景素材:中美关系
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判断”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分析“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知识角度限定为“正确运用判断”,可用的知识要点有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属于辨析题,解答时,先作出判断,然后解释正确合理的部分,再解释错误不合理的部分;或者驳斥题中观点的错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可联系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含义,以此确定题中判断的类型。
关键词②:中美之间的交往是不是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可联系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以此分析题中判断的错误。
关键词③:“中美之间的交往要么美国得利,要么中国得利”是真是假→可联系经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误用,否则不能正确认识事物。以此分析题中判断的真假,进而分析其危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24.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甲的推理错误,因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而肯定前件不能必然肯定后件。
②是联言判断。乙的推理错误,因为联言推理为真,当且仅当所有联言支为真,而乙运用了非相容选言推理,选言支只能有一真。
③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丙的推理正确,因为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肯定后件也必然肯定前件。
【分析】背景素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
能力考查:论证和探究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前提中①②③判断的种类,进一步指出甲、乙、丙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必然肯定后件,故甲的推理错误。
关键词②:“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可联系联言判断,当所有联言支都为真时,联言判断为真,而乙用了不相容选言推理,故乙的推理错误。
关键词③:“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可联系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肯定后件也必然肯定前件,肯定后件也必然肯定前件。故丙的推理正确。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