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会 虚假正义感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班会 虚假正义感 素材

资源简介

虚假正义感
午自习期间,学生A折纸飞机,想飞给其形影不离、下课都要手牵手的好兄弟——学生B,结果飞机“偏航”,飞到了值日班长前面的同学身上,这位同学比较有正义感,就交给了身后的班长,于是班长就把学生A的纸飞机撕碎并把“残骸”还给了学生A,学生A本性顽劣,瞬间气急败坏,于是把“残骸”揉成一团扔向班长,不巧恰好被我撞见。
然后我就开始了解事情经过,以下是学生A的描述:
今天中午语文老师布置写作文,但是那个题目不知道怎么,就四处看,然后看见学生B眼神示意我,朝我点头,我就以为他没有作文纸,于是用作文纸折了一个纸飞机想给他飞过去,结果飞偏了。
学生B的描述只有一点不一样:他说自己并没有点头示意A。
事情发展到这里,有一点很明显了,那就是二者之一必定说谎了。学生A说是学生B示意他,他才折纸飞机的,而学生B对此表示否认。前面提到过,这俩人是“亲如兄弟”的关系,如此看来,并不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真兄弟、真朋友啊,利益面前,存在反目成仇的可能性。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当老师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其实小孩子或者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并不那么简单、单纯,反而有时候更加复杂、更加虚假和不真诚。所以作为老师,应当适时地给予修正和指导。但这并不是本次事件的核心。
我本想利用他们俩的兄弟关系,迅速结束这件事,于是就让学生B问问他的好兄弟学生A在这件事情中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然后该如何纠正。结果学生A说:我觉得自己没有错误,我是因为想要帮你才那样做的。学生B一时语塞,但我是早有预料,因为学生A本性即为这样,极为固执,擅长无理搅三分。但我没有接着打断他俩的对话,耐心旁观——学生A压根不听学生B讲的东西,只活在自己的那套思维理论里面,把事情都归结于学生B,全是学生B的错误,要不是因为B,他此刻就不会站在这里挨批评。听到这儿,我示意他们两人停下,暂时先让学生B回去,然后和对手戏演员学生A开始了本次事件的重头戏。
我:和你比较类似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活在自己的逻辑体系中,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和建议,往往比较傲慢和自大,觉得自己的理论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但是一个人要是这样想,他就会变得很危险,因为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现在就有点儿要陷入这样的危险之中。你觉得你是为了帮助别人才犯错的,所以就不叫犯错,这是你的理论。那我问你,如果一个爸爸,他没有钱,孩子吃不饱饭,为了不让他的孩子挨饿,他就去偷东西给孩子吃,那在你看来,他为了帮助他的孩子而去偷东西的这种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学生A:(沉默片刻)是错的。
我:那你在上课期间折纸飞机的行为呢?
学生A:(沉默良久)不会说。
我:这有什么不会说的呢?是对的,是错的,哪一个字你不会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该名学生非常喜欢玩文字游戏,喜欢钻漏洞、走灰色地带)
学生A:是错的。
我:刚才我之所以说一个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只活在自己思维逻辑里的人是很危险的,是因为这种人特别容易有一种虚假的正义感,他们心里的“正义”和“正确”并不是道德、法律、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正义和正确;同时又因为他们傲慢到认为自己无比正确,所以他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刚才举的例子里那个爸爸,他觉得自己为了帮助孩子而去偷东西符合他心中的“正义”,但他从不想哪怕我去工地搬砖也能挣钱出来给孩子买个馒头吃啊。刚才我也提到了,你现在有点儿陷入到这种危险之中,一定要及时调头,千万别成为和那个爸爸一样的人。
然后我把学生A、B叫在一起,说:如果最初你们都只专注于自己的书本和思考,没有左顾右盼、交头接耳,那么之后一系列事情都不会发生,所以起因还是在你们俩身上,以后要注意专注于自己,把自己该做的事请做好。
至此,事情告一段落。
每个班级都有学生A这样的“三寸不烂之舌”,他其实明白正确的道理,只是想把自己的那套逻辑理论强加在辩不过他的人身上,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硬碰硬,用真诚加智慧的“游击战”让他服气,用他的方法让他说不出话来,让他自己用真正正义的观念击碎他自己那一套虚假的正义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