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内容和信用期限的确定(教案)- 《财务管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内容和信用期限的确定(教案)- 《财务管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简介

【课题】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内容和信用期限的确定
【教材版本】
张海林.财务管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张海林.财务管理习题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信用标准的“5C”评价法,理解应收账款成本的构成,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内容和信用期限的确定,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应收账款的成本、信用政策的内容、信用期限的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信用期限的确定方法。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围绕案例展开,运用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方法,辅以讲授法、对比法、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使教学的思路始终以案例为纲,问题为线,对学习内容进行层层分析,结束案例分析的同时也达到了学习任务的落实。一是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内容、“5C”评价法等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通过对比知识、分析疑点、讨论热点进行学习,教师只进行必要的补充;二是应收账款的成本的计算和信用期限的确定时,教师在学生讨论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给出建设性的公式,对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使学生的知识获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并自己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建议】
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较为分散,不利于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特别是信用条件的确定,仅靠自学难度较大,所以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应对本节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案例教学法,按案例提问的顺序,结合信用政策的内容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的影响,将信用政策内容之一的信用标准先提到信用期限的确定前来学习,最后集中学习信用条件的确定(在此先安排一课时的教学,提高题再安排另外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演示:
QSP公司一位金融职员向公司提出建议,将信用政策由“n/30”改为“n/60”,还建议放松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她认为,政策变更将导致销售额从24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具体的变化对比如下表:
信用条件方案表
信 用 期 项 目 “n/30”(老) “n/60”(新)
销售额(万元) 240 300
变动成本(万元) 120 150
固定成本(万元) 70 70
毛利(万元) 50 80
预计收款费用(万元) 2 5
预计坏账损失(万元) 2 10
其他因素都不随信用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说服公司领导层采纳她的新政策,她列出了以下列题:
(1)流动资产管理中哪个方面存在问题?这项资产有何功能?
(2)在当前和提议的信用政策下,应收账款的相关成本分别是什么?各为多少?
(3)公司的信用政策由哪几个变量组成?如果放松信用政策,各个变量将朝哪个方向变化?各个变量如何影响销售额、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
(4)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后,预期利润会增加吗?增加多少?(如减少则减少多少?)基于该分析,是否应该改变信用政策?
二、新授课(60分钟)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功能和成本
1.概念
师生互动:
案例中的“流动资产管理中哪个方面存在问题?”
回答参考:
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及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讲解:
应收账款产生的前提是由于赊销,影响企业应收账款水平的主要因素虽有需求状况、产品定价、产品质量和企业的信用政策等,但只有信用政策是财务部门所能控制的,所以在此我们作为财务部门的人员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从而改变应收账款的水平。
2.应收账款的功能
师生互动:
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销售,二是减少存货。
讲解:
由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赊销能够加速产品销售的实现和产成品向销售收入的转移,缩短产成品的库存时间,降低产成品存货的费用支出,这体现了应收账款的增加销售和减少存货的功能。
3.应收账款的成本
(1)成本的内容:
讲解: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虽然能够促进销售,同时也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应收账款的成本。
师生互动:
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有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案例中的预计收账费用就是管理成本,坏账损失就是坏账成本,还有机会成本就是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的所丧失的其他收入。
(2)成本的计算:
演示:
管理成本即收账费用=2万元或5万元
坏账成本即坏账损失=2万元或10万元
讲解: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赊销收入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平均收账期=信用期 (前提是在没有现金折扣的条件下)
师生互动:
机会成本=(240÷360)×30×(120÷240)×10%=1(万元)
或 机会成本=(300÷360)×60×(150÷300)×10%=2.5(万元)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订
1.信用政策的内容
讲解:
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基于客户资信情况的认定而给予客户赊销方面的优惠。公司的信用政策的变量(构成)如下:
信用条件的表现形式如“2/10,1/20,n/30”,在这个表现形式中包括了现金折扣率、现金折扣期限及信用期限三个要素。信用标准的评价一般通过“5C”评价法来进行。
回顾案例:
问题(3)说明了信用政策的内容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的影响。相对地,如果放松信用政策,意味着信用标准将更宽松,信用条件将更优惠;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越宽松,则销售额和应收账款水平将提高,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将提高,呈同方向变动。
讲解:
用表格形式体现变量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的影响。
信用政策 变化 应收账款水平 销售额 坏账损失
信用条件 信用期限 ↑ ↑ ↑ ↑
↓ ↓ ↓ ↓
现金折扣政策 ↑ ↑ ↑ ↑
↓ ↓ ↓ ↓
信用标准 ↑ ↓ ↓ ↓
↓ ↑ ↑ ↑
2.信用标准的“5C”评价法
(1)“5C”评价法:
讲解:
信用标准是客户能够获取企业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一般以预计的坏账损失率为判断标准。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必须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对客户的信用评价通常采用“5C”评价法,所谓“5C”评价法是指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的一种方法。
评价的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品行、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条件。
(2)客户信用资料的获取来源:
学生阅读:
获取客户信用资料的来源主要包括:
①企业自身的经验积累;②客户的财务报表;③向客户的往来银行申请调查;④从客户的其他供货商处获取信息;⑤从信用咨询机构处获取信息。
3.信用条件的选择(信用期限的选择)
讲解:
为适应竞争需要,适时采用“赊销”方式可弥补“现销”的不足。“赊销”在强化企业市场地位、扩大销售收益有着“现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赊销”会产生应收账款问题、坏账问题,有一定的风险;同时,这部分应收款项因被客户占用而无法用来投入运营并增值,从而形成机会损失,而且企业还得为之付出一定的管理费用。还可以从上表的对比分析中也可看到信用期限的长短与销售额和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缩短收款期可以降低成本,但延长信用期,可以拉拢客户,增加销售量,如何解决这两难的矛盾关系,就是要当所延长的信用期限内的边际收益(赊)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大于其边际成本(相关的成本费用),即当信用期限内的净收益大于零时,则信用期是合理的。
师生互动:
计算新老方案的边际成本(相关的成本费用):
旧方案的边际成本=1+2+2=5(万元)新方案的边际成本=2.5+5+10=17.5(万元)
讲解并板书:
边际成本(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管理成本
师生互动:
计算新老方案的边际收益:
旧方案的边际收益=240-120=120(万元)新方案的边际收益=300-150=150(万元)
讲解:
评价方案的方法有两种:
(1)净收益比较法:
净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固定成本
=营业收益-边际成本
说明:营业收益=边际收益-固定成本
=(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赊)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边际收益=(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赊)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只要比较多个方案的净收益,选择净收益最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即可。
讲解:
旧方案的净收益计算如下:
营业收益 =240-120-70=50(万元)
边际成本(相关成本)=1+2+2=5(万元)
净收益=50-5=45(万元)
新方案的净收益计算如下:
营业收益 =300-150-70=80(万元)
边际成本(相关成本)=2.5+5+10=17.5(万元)
净收益=80-17.5=62.5(万元)
因为62.5>45(62.5-45=17.5),所以新方案的延长信用期限是合理的。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后,预期利润会增加,增加17.5万元,基于该分析,应该改变信用政策。
(2)差额比较法:
师生互动:
差额边际收益(新-旧)=150-120=30(万元)
差额边际成本(新-旧)=17.5-5=12.5(万元)
差额净收益=30-12.5=17.5(万元)
讲解:
计算方法如下:
差额边际收益=△(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赊)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差额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管理成本
差额净收益=差额边际收益-差额边际成本
即:差额边际收益=(300—240)—(150—120)=30(万元)
差额边际成本=(2.5—1)+(5—2)+(10—2)=12.5(万元)
差额净收益=30—12.5=17.5(万元)
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后,预期利润会增加,增加17.5万元,基于该分析,应该改变信用政策。
讲解:
差额比较法中之所以没有用到固定成本,是因为新旧方案的固定成本是相等的,边际收益只是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而营业收益则是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再减去固定成本,两者的计算过程是有区别的。
三、课堂练习:(20分钟)
1.参见《财务管理习题集》。
2.练习案例:
某企业以往采用现销方式,每年销量8万件,每件售价3元,单位变动成本1.5元,固定成本30000元。现企业尚有剩余生产能力,考虑进一步扩大销售,决定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期限,以促进销售。经测定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信用期限为20天,销量可达12万件;二是信用期限为60天,销量可达13万件。现金销售没有坏账损失和收账成本,20天销售的坏账损失率估计为2%,并要发生收账成本4000元,而60天销售的坏账损失率估计为5%,并要发生收账成本14000元,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为10%。根据以上资料,可列表所示,要求:完成以下表格并确定该企业应选择哪一个信用期限。
三种销售方案对照 单位:元
项目 现金销售 20天信用期销售 60天信用期销售
销量(件) 80000 120000 130000
销售收入 240000 360000 390000
变动成本 120000 180000 195000
固定成本 30000 30000 30000
营业收益
机会成本
坏账损失
管理成本
净收益
四、小结(5分钟)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应收账款管理的有关内容,我们要注意掌握三个内容的要点:
1.应收账款的成本及其计算: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管理成本,其中特别是机会成本的计算是难点,也是重点。
2.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的内容,以及信用政策的内容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的影响,“5C”评价法的应用。
3.应收账款信用期限的确定的两种方法——净收益比较法和差额比较法。
五、作业
参见《财务管理习题集》。
【板书设计】
(
第三章
流动资产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的功能:增加销售,减少存货
2.
信用标准
应收账款的成本:
3.
信用期限的确定
机会成本
净收益比较法:
坏账成本

营业收益
=
(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管理成本

边际成

=
机会成本
+
坏账成本
+
管理成本

净收益
=
营业收益-边际成本
其中:
差额比较法:
坏账成本
=
赊销收入×坏账损失率

差额边际收益
=
△(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
(赊销收入
/360
)×平均收账期

差额边际成本
=
△机会成本
+
△坏账成本
+
△管理成本
×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差额净收益
=
差额边际收益-差额边际成本
三、信用政策的制定
1.
内容:
信用期限
信用条件
信用政策
现金折扣政策
信用标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