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的概念、意义、内容及方法(教案) 《财务管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财务分析的概念、意义、内容及方法(教案) 《财务管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简介

【课题】财务分析的概念、意义、内容及方法
【教材版本】
张海林.财务管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张海林.财务管理习题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财务分析的概念、意义、内容,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教学难点:比较分析法中比较的基数与比率分析法中总体的选择。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如果说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其经营状况,那么在此基础上对其分析,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了解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新授课(163分钟)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讲解:
财务分析是指依据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借以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状况,预测财务发展趋势和进行经营决策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2.意义
设疑:
哪些人会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
回答参考:
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银行、财税机关等都会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设疑:
这些相关的利益人是如何判断企业经营的优劣呢?主要是通过财务分析,其目的就是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那么,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有哪些意义呢?
回答参考:
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
②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
③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理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讲解:
由于报表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各不相同,其分析内容也就各有不同。下面分别分析不同使用者的财务分析目的与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
报表使用者 分析目的 分析内容
所有者(或股东) 决定是否投资; 考察经营者业绩; 决定股利分配政策 企业资产和盈利能力; 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 筹资情况
债权人 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 了解债务人短期偿债能力; 了解债务人长期偿债能力 贷款报酬和风险; 流动资金状况; 盈利状况
供应商 决定是否与购货方长期合作和是否对其延长付款期 购货方销售信用状况
政府相关部门 了解企业纳税情况、职工收入和就业状况等 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和社会贡献程度
企业经营管理者 协调企业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财务报表使用者关心的一切问题
归纳:
就企业总体来看,财务分析产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其中,偿债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性保证,营运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既是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增强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起着推动作用。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导入: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在进一步学习财务分析相关知识之前,我先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某企业2018年创利200万元,而2019年创利300万元,请问2019年该企业经营的如何?我想大家都会回答2019年比2018年多创利100万元,因此2019年比2018年经营得更好。其实,大家在给出这个回答时,已不自觉地采用了财务分析的方法。如果我再进一步问大家,为什么2019年经营得更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就更需要使用财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学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财务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
讲解:
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进行。刚才我给大家提出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比较来分析。当财务指标出现了数量差异,就说明有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从而为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指明方向。
(1)概念。比较分析法也叫对比分析法,它是指通过同质财务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财务指标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的一种方法。它也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2)形式。
①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比较。将指标的实际数同计划数进行对比,可以说明企业业绩的计划完成进度和完成情况,分析实际与计划的差异,为财务分析提供依据。
·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是以计划数为比较的基础,用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00%
计划完成差额=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注意:
公式中的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举例(教材例1):
·计划完成进度的分析。分析完成计划的进度情况可以逐日、逐月或逐季进行。其计算公式为:
累计完成计划进度=(期初至某日累计实际数÷本期计划数)×100%
举例(教材例2):
·计划完成情况的预计分析。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月中、年度中,运用比较分析法根据已完成情况,预先计算和分析完成计划尚需天数、预计可完成计划的数额,可以事先了解完成计划指标的保证程度,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掌握主动权,确保计划指标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其计算公式为:
预计完成计划尚需天数=(计划数量-截止期累计已完成数量)÷平均每日数量
预计可完成的数额=(已完成数量÷已用去日数)×全部计划期日数
举例(教材例3):
②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历史最高水平或与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指标、平均水平指标比较。
讲解:
这是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对比。通过比较,可以确定前后不同时期该项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赶超先进水平,并有助于规划未来。其计算公式为:
差异额=比较指标数量-被比较指标数量
差异率=(差异额÷被比较指标数量)×100%
课堂练习:
参见《财务管理习题集》。
说明: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学生能掌握相关指标的计算,但根据计算出的数据进行简要评价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示范。
(3)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①用于比较的指标的内容、范围、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应保持一致性
②采用的会计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③行业类型、经营规模上具有可比性
2.比率分析法
导入: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如果要了解实际完成的情况或不同时期企业经营的好坏,就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那么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身经营的状况,则需采用比率分析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率分析法。
讲解:
(1)概念。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该方法相对于比较分析法更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用于不同经营规模企业之间的对比,因此比率分析法已成为当前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2)形式。由于分析目的和角度的不同,比率分析法中的比率可分为结构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
①结构比率。
讲解:
财务报表中个别项目数值与全部项目数值的比率。它揭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不同时期结构比率的比较,还可以揭示其变化趋势。例如: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等属于结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比率=(个体数量÷总体数量)×100%
注意:
在计算结构比率时,选择恰当的“总体”是关键。在财务分析中,资产负债表的“总体”是资产总额或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利润表的“总体”是主营业务收入。
②效率比率。
讲解:
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利用效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例如:盈利能力指标中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属于效率。
③相关比率。
讲解:
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有联系的财务指标,以其中一项指标为基数,求得两者数值之比率。利用相关比率,可以考察有关联的业务安排得当与否,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畅进行。例如: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属于相关比率。
说明:
比率分析法中所涉及的结构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在后面学习财务指标的计算时被经常采用,因此在这里我们只需了解该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
(3)应注意的问题。①对比项目的相关性;②对比口径的一致性;③比率指标对比标准的科学性。
3.趋势分析法
(1)概念。
讲解:
趋势分析法是指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将各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比较分析法的延伸,是将连续数年的财务报表以第一年或选择某一个月份作为基期,计算每期各项指标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借以表示其在各期间的上下变动趋势,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2)具体运用的主要方式。
①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定基动态比率。它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差异额、差异率和趋势率。其计算公式为:
定基动态差异额=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
定基动态差异率=定基动态差异额÷固定基期数额×100%=定基动态趋势率-1
定基动态趋势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100%
·环比动态比率。它是以每一分析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差异额、差异率和趋势率。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差异额=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
环比动态差异率=环比动态差异额÷前期数额×100%=环比动态趋势率-1
环比动态趋势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100%
设疑: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问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回答参考:
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的主要区别是对基期数额的选择不一致。定基动态比率的基期数额是固定的某一时期数额,而环比动态比率的基期数额是前期数额,是会随着分析期的变化而变化的。
②财务报表的比较。
讲解:
将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等。比较时,既要计算出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的绝对额,又要计算出其增减变动的相对百分比。
③财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讲解:
它是以财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方法更能准确地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3)趋势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建议:
在运用趋势分析法分析时,会涉及两种指标: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在这里我们只学习如何编制定比比较资产负债表,并在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简要评价。
师生互动:
参见《财务管理习题集》实训八。
说明:
在做这类题型时,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公式计算定基动态比率差异额和差异率,但在作简要评价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分析时,总的原则是先对总体差异进行分析,再对构成总体的各部分的差异作深入分析,找出引起变化的真正原因。
(4)应注意的问题。
师生互动:
①掌握分析的重点。
②在分析时应将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两种指标结合使用。
③定基比较法和环比比较法两种方法均可使用,财务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本次课重点学习了财务分析的方法,要求同学们掌握并熟练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趋势分析法的基本理论,熟练趋势分析法编制定比比较资产负债表,并能够作简要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10分钟)
参见《财务管理习题集》。
[板书设计]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 (1)概念 (2)形式 ①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比较 ·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计划完成进度的分析 ·计划完成情况的预计分析 ②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 (3)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2.比率分析法 (1)概念 (2)形式 ①结构比率 ②效率比率 ③相关比率 (3)应注意的问题 3.趋势分析法 (1)概念 (2)具体运用的主要方式 ①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定基动态比率 ·环比动态比率 两者主要的区别 ②财务报表的比较 ③财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3)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