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0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给人带来愉悦,并通过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及其引发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美好家园。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已经初步懂得公共环境卫生需要共同维护,知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的表现。但是孩子自控力不足,在教室、校园等监督力度较强的公共场所,能自觉爱护并遵守,但在其他公共场所,就会随意一些。因此,教学中需加强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帮助他们解决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重点是促使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不同公共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理解保护“不乱扔”的重要性,充分感受整洁的环境带来的舒适。
2.提高学生讲卫生、爱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维护公共卫生,人人有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教学难点: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学习用具。
教师准备:拍摄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激趣导入
1.热身游戏:魔力小手指
2.走进我们美丽的家
①指导齐读儿歌《家》
②延伸我们身边的“家”有哪些?
③提问:你喜欢学校的哪些地方?为什么?
二、活动体验,加深理解
活动一:我的眼睛最闪亮
1.图片欣赏
2.提问:我喜欢哪些地方?
3.教师小结。
活动二:我们也去秋游
1.观看小电影。
2.师生交流:
①电影中,她们发生了什么?
②妹妹后来又将垃圾捡干净扔回去垃圾桶?为什么?
3.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①学生模拟表演教材“不只是为了干净”中部分学生秋游的场景。
②师生交流:情境中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
三、情感触动,产生共鸣
活动三:共建文明之树
1.将文明之花派发给学生。
2.引导学生有序粘贴到文明之树上。
3.引导拍手,全班齐读儿歌。
四、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作业:整理好自己座位附近的环境卫生。
2.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我喜欢 干净 整洁 的地方
不乱扔垃圾是责任
我是文明小游客
美好环境齐共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