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 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单元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里的第二课。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我们在公共场所所应该形成的公共意识和习惯。第一课《这些都是大家的》的内容是养成爱护公物的意识和行为;第三课《大家排好队》的内容是养成公共场所活动有序排队的意识和习惯;第四课《我们小点声》的内容是养成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意识和习惯。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单元的第二课《我们不乱扔》,旨在培养孩子养成保持公共卫生的意识和习惯。(二)、本课分析:1.总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行为,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了一定的公共常识,但是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卫生,树立环保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本课呈现脏乱、整洁的环境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整洁卫生的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通过思辨对话,引导学生能做到不乱扔,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好习惯。2.分步:内容一:我喜欢哪种环境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带给人们的愉悦。内容二:不是为了干净通过一组情景图——秋游,从主人公的视角,了解到外出秋游——公共场所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自觉捡拾垃圾,养成正确的扔垃圾的习惯。内容三:这样可不行通过发现和观察表的运用,了解到生活当中还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找不到垃圾桶就把包了痰液的面巾纸随处乱扔……内容四:我能做到通过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引入卫生之花,将自己的行为记录下来,进行行为强化。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自觉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学做文明公民。2.初步掌握爱护环境的常识,发现生活中不讲卫生的现象,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通过观察记录、对比选择、思辨对话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学做文明公民。难点通过观察记录、对比选择、思辨对话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四、教学过程(一)对比选择、发现现象1.孩子们,还记得一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一首小诗《家》吗?谁来背一背。(板书:家)是的,谁都有家,地球妈妈是我们所有人的家。老师带来了两个家,请你选一选。2.出示图片,让学生选一选,你想在哪个家里学习玩耍,说说选择的理由。3.教师点出——舒服(板书:舒服)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干干净净的,让你觉得很舒服的呢?4.学生说一说。5.而这一组图你为什么不选?学生点出——脏、乱6.这些地方为什么会这样脏、乱?学生点出:乱扔垃圾。7.教师板书:乱扔总结:对呀,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我们很舒服,而垃圾乱扔东西乱放的地方让我们很不舒服。有一个叫明明的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跟着老师去认识认识他,去看看他的烦恼最后解决了吗?好不好?(二)情景体会(明明的烦恼)、寻找原因1.出示情境图(逐一出示)2.体会情境图里的含义第一幅:出门记请学生观察图,思考明明去秋游,而明明出门前带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带垃圾袋?有不乱扔垃圾的意识。为了不弄脏,为了干净(板书:干净)大家出门游玩是否带过?为什么不带?学生说。总结:嫌麻烦。地球妈妈这么干净的脸,你天天在上面踩来踩去,她都没有嫌我们麻烦哦!而明明很自觉地带上垃圾袋,是不是要为他点个赞啊!竖起我们的大拇指,说——真棒!紧接着明明的烦恼来了。第二幅:就餐记请学生观察图,看看明明遇到了什么烦恼?请学生说。你赞同谁的说法。说说理由——脏、污染环境……垃圾随手扔的行为好吗?你会把垃圾扔在哪?(板书:不)对了,我们应该把垃圾扔到它的家里,它的家就是垃圾桶。(板书:垃圾桶)烦恼继续第三幅:游戏记请学生观察图,说说明明的烦恼。他们做的对不对?说说理由。他们应该怎么做才对?第四、五幅:离开记请学生观察图,说说明明的烦恼。总结:乱扔垃圾不捡。而明明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板书:我们)在明明的带领下,同学们回头来捡拾垃圾了,明明的烦恼解决了吗?第六幅:打扫记请同学观察图,说说明明的烦恼。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类似这样扔垃圾的动作,比如站在很远的地方,像投篮一样向垃圾桶里投掷垃圾,最后垃圾没有投进去,被扔在了桶的外面。遇到这种现象怎么办呢?说说你的解决方法。现在,我们实行垃圾分类,那怎样扔垃圾才是科学的呢?(三)视频学习、掌握方法1.观看视频。2.垃圾有哪些种类?3.列举几种垃圾,请同学进行分类。总结:不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它的人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只有有个地球。(四)特殊情况、寻找金点1.出示图。2.说说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3.寻找金点子。老师总结作业:调查表还有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