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2张PPT)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 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作者名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者名片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创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徒,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字词学习
确凿( ) 菜畦( ) 皂荚( )
桑椹( ) 云霄( ) 油蛉( )
斑蝥( ) 鉴赏( ) 秕谷( )
和蔼( ) 蝉蜕( ) 倜傥( )
人迹罕至( ) 人声鼎沸( )
záo

shèn
xiāo
líng
máo
jiàn

ǎi
tì tǎng
tuì
hǎn
dǐng
jiá
字词学习
(cuán)攒集
(zǎn)积攒

( ǎo )拗断
( ào )拗口
( niù )执拗

(jì)系鞋带
(xì)系列

字词学习
儒(rú)宿儒
濡(rú)濡湿
孺(rú)孺子
霄(xiāo)云霄
宵(xiāo)元宵
蜕(tuì)蝉蜕
锐(ruì)尖锐
悦(yuè )悦耳
髓(suǐ)脑髓
随(suí)跟随
字词学习
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敏捷。
倜傥: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划分课文结构,概括全文内容。
如何默读?
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2.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注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8段)
第二部分(第9—24段)
回忆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课文赏析

回忆百草园游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初读课文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初读课文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以空间变化为写作顺序
1-8段:回忆儿时在百草园的生活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过渡
10-24段:回忆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
课文赏析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课文赏析
3.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静态
视觉


课文赏析
3.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肥胖的)
(轻捷的)
(长吟)
(伏)
(窜)
(低唱)
(弹琴)
(翻开)
(按住,拍,喷)
动态
听觉


声音,动作
(动物)
课文赏析
3.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形状,味道
(植物)
缠络
像莲房
拥肿,像小球
又酸又甜
课文赏析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课文赏析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课文赏析
木莲藤
何首乌
覆盆子
课文赏析
4.文章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赏析。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发出的声音的美妙动听,充满童真童趣,流露出“我”的喜爱之情。
课文赏析
4.文章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赏析。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运用比喻修辞,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特点,流露出“我”的喜爱之情。
课文赏析
5.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景物描写连缀起来?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后面的内容,还突出鲁迅描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课文赏析
6.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
课文赏析
7.你会分析“扫”“支”等系列动词的表达效果吗?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冬天雪后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体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课文赏析
8.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开头先“抑”,写百草园冬天的无趣;然后再“扬”,详写雪后捕鸟的过程,在对比衬托下,突出了冬天雪后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课文赏析
9.作者在百草园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默读第九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课文赏析

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课文赏析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试用一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课文赏析
书屋内的陈设(第10段)
对先生的印象(第11段)
询问怪哉虫(第12-16段)
后园拾趣(第17-20段)
师生读书(第21-23段)
做戏、画画(第24段)
三味书屋的生活
课文赏析
三味书屋的生活——快乐
课文中写了读书时偷跑进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写了被先生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听先生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先生读书入迷,“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
课文赏析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寿镜吾先生的语句,思考: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概括老先生的为人,通过外貌描写,简单几笔勾勒出一位高瘦、博学、和蔼的老先生形象。
课文赏析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寿镜吾先生的语句,思考: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微笑”的神态和“仰”“摇”“拗”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时的入神、陶醉,刻画了一位热爱读书、陶醉于读书的老先生形象。
课文赏析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寿镜吾先生的语句,思考: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不常用”“也不常用”“总不过”体现了先生和蔼可亲的一面,先生的宽容、淳朴、亲切跃然纸上。
课文赏析
3.文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
课文赏析
4.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如老和尚、先生)的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如不愿离开百草园、溜到书屋后园玩、上课画画儿)等。
课文赏析
4.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
不同:(1)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2)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恩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的追求;(3)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有后园玩乐和课上画画儿的片刻逍遥;(4)百草园里有朴素的自然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出的美好情调。
文章主旨
关于本文的主题,历来是专家们探讨的课题。有人认为作者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有人认为本文只是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回忆,并无批判之意。同学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文章主旨
一是“批判说”。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从而表现了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例如作者对私塾老先生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形象;特别是写“我”如何抱着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问题去请教他,却遇见了“不知道”和脸上的“怒色”——说明了他是一贯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从而得出此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文章主旨
一是“儿童心理说”。这种观点认为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和韵味之所在。因此主题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文章主旨
还有一种是“对比说”。即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儿童热爱自然的心理,同时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文章主旨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童年生活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既写出了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称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写出了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戏、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而学生乘机偷玩的乐趣,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玩乐天性。
写作特色
1.结构明朗,脉络清晰
文章紧扣标题“从……到……”格式行文,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用第9段自然过渡,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是一致的。写童年的玩乐生活与学习生活,形成对照,表现童年生活的变化。
写作特色
2.写景状物,绘声绘色
文章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从视觉角度写颜色如“碧绿”“ 紫红”,写形状如“高大”“肥胖”
“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从听觉角度写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从味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
写作特色
3.景物描写,层次井然
第2段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先从整体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使描写内容既丰富,又条理分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由动物写到植物。其中“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态景物,“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态景物。
课外拓展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的名言
资料链接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资料链接
三味书屋的三味:古人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谓之三味;绍兴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先生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即经书是米谷,史书是蔬菜,子书是酱油肉末等调料。吃谷物是正道,表明了办学宗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