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沙地、崔坝、双河、新塘四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恩施市沙地、崔坝、双河、新塘四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秋四校联考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CD 6-10ADABA 11-12DC
二、非选择题
26.(1)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国虽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观点正确得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小明观点不正确。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正确态度得1分,表明自己的观点得1分,共2分)
(3)小庆的做法对。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③积极宣传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④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提高创新能力;⑤善于观察、敢于质疑,提高探究能力;⑥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等。(表明正确态度得1分,措施3分,按点给分,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
27.(1)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分)
(2)第一个阶段,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个阶段2分,共4分)
(3)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1点1分,共3分)
(4)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才;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④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民族自信,做自信中国人;⑤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等。(1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
(1)生态优势或恩施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湖北重要生态屏障(回答材料也可。1分 );
措施: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措施1点1分。共4分)
(2)①有利于解决恩施州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问题(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②有利于提升人民幸福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③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⑤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⑥有利于践行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⑦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⑧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等。(围绕基本国情、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实现奋斗目标、党的初心使命四方面具体阐述,灵活表达,采点得分,每一方面1分,共4分)
(3)思路1:美丽恩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等。
思路2: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
思路3: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作答。(开放性答题,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4)
①争做恩施旅游形象小小代言人,宣传恩施的美景、美食;
②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
③参加志愿者、植树造林等活动,为家乡的整洁和美观做出贡献;
④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开放性试题,答2点可得3分。共3分)2023 年秋四校联考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选择题(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从宪法修改,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扩大对外开放,到实施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系列重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只有完成时,没有进行时 C.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 D.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新时代 开新局”主题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对以下三幅进行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①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我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③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④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政治素养提高的重要表现。下列选项对我国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A.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 民主选举B.对不按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行为提出批评 -- 民主决策C.参加市政府机关举行的网上评议活动 -- 民主监督
D.作为选民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 -- 民主决策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有 ( )
①科学立法,制定良法 ②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③全民守法,依法办事 ④无为而治,以德化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因为( )
①法律和道德都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②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③德润人心,法安天下 ④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恩施市通过政府网站“网络问政”栏目、“作风大家评”专场电视问政等活动,以政民互 动为基本形式,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强力推进落实州委州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市委 市政府重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我市的这一举措能够( )
①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③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化决策,依法行政 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彻底根除懒政怠政现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从杭州亚运会开 幕式的良渚文化到溢满国风雅韵的东方美学,从非遗、国粹到之前惊艳四座的的河南晚会《唐 宫夜宴》,中国元素惊艳了世界,中华传统文化频频出圈。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的气度、智慧和神韵
③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包容力 ④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在中国,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 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因为( )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资源需求及消耗量大 ②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
③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毁林开荒可以提供很多粮食④粮食问题已成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恩施州是多民族居住地,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 29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54%。各族习俗相互影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互相促进, 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各族人民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李家超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时发表声明说:“我将不负中央和香港市民所托,带领 新一届特区政府按照香港基本法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区宪制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 定。”以上材料表明( )
①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 ②李家超获得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③中央坚持“爱国者治港”得到落实 ④“港人治港”是解决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 也一定能够实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个中国
C.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梦”复兴的梦、“中国梦”实干的梦、“中国梦”青年的梦,“中国梦”筑起了民族复兴 的美好愿景,开启了神州大地的逐梦之旅,激发了华夏儿女的昂扬斗志。要实现中国梦,就要( )
A.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C.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D.把阶级斗争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下列图片所示古迹属于古埃及的是( )
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该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应是偶 然选中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苏格拉底认为雅典不应实行当时的政治体制B.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担任雅典统治者
罗马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弊端
苏格拉底对雅典公职人员的产生方式不满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
A.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解释的垄断B.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C.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D.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扩充
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 受饥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以邻为壑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D.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
下列组图反映的探究主题是( )
A.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B.西欧庄园制度的盛行
C.西欧大学的兴起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7—8 世纪,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是( ) A.西欧庄园和租地农场 B.手工作坊和租地农场
C.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D.西欧庄园和手工作坊
《鲁滨孙漂流记》出版于 1719 年,小说提到主人公鲁滨孙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下列关于这一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准确的是( ) A.市民阶层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提倡发扬人的个性,享受现世生活
C.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 D.鲁滨孙是南方种植园主
出版于 19 世纪中期,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著作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资本论》 D.《共产党宣言》23.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A.自由、平等思想确立 B.完成了工业革命
C.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出现了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发生后,一份英国的官方调查报告指出,在接受采访的 2540789 人中,2010637 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们向往城市的生活 B.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C.火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便捷 D.机器生产完全代替了手工劳动
工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他还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 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B.资本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C.资本主义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D.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非选择题 6 个小题 共 70 分26.情境分析 简要回答 (9 分)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第 36 届,该大赛现已成为我国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情景一:九年级某科技小组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要求收集一些我国近年来科技成就的相关资料,乐乐小组搜集整理了很多科技成就资料,乐乐高兴地对同学们说“我国这么多科技 成就,说明我国科技发达,已成为创新强国了……”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说理由。(3 分)
情景二: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成果展活动,看到小美用矿泉水瓶制作的节水装置,小华不屑一顾:切,这也叫创新。
小华的观点对吗?简要谈谈你的观点。(2 分)
情景三 学校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小庆对活动很感兴趣,但父母以影响学习为由不让小庆参加,小庆说服父母,并积极参加了活动。
小庆做法对吗?国家重视青少年科技人才,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把自己培养 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4 分)
阅读材料,分析说明。(12 分)
材料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材料二 青少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材料三 我们学海泛舟,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在平凡中书写不凡。展望未来,你若前行,便是中国的历程,你若屹立,即是中国的脊梁,你若讲述,就是中国的故事,你若是自 信,定是中国的辉煌。生逢盛世,当不负重托。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1 分)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国家提出了怎样的战略安排(4 分)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请问自信的中国人有哪些表现?(3 分)
置身于伟大的时代,中国青年如何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 分)
实践探究,请你参与(15 分)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代表、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表示,这为恩施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恩施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长 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湖北重要生态屏障。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胡超文强调:“恩施各族人民 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挺起县域脊梁,努力让各族群众 都过上好日子,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材料三 建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恩施要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充分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表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以绿为底色绘就恩施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某校九年级开展以“ 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助力家乡恩施高质量发展” 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学报告、转思想
读材料一,你悟出恩施有什么独特优势?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恩施该如何走绿色崛 起之路?(5 分)
学报告、谋发展
读材料二,请你谈谈恩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4 分)
学报告、绘蓝图
学习了二十大报告,请你大胆描绘美丽恩施的时代蓝图?(3 分) 学报告、干实事
读材料三,家乡发展人人有责,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恩施发展做些什么?(3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 分)
材料一: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雅 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 而且把担任公职当作一种荣誉。
材料二: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 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最高权利机关(1 分)
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1 分)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2 分)
材料三反映了西欧的什么社会制度?(1 分)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1 分)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材料一: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区域里看,要 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 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展开。由于飞梭的使用,提高了织布的 速度,使棉纱供不应求,纺纱技术迫切需要革新。1765 年,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材料一中,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1 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1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1 分)美洲的“发现”后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2 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开始用机器织布的历史背景。(2 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主要发明。(1 分)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3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 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 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 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
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口号到达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 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 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
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 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材料四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 18 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法国、英国、
美国,让世界伟大三百年,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 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有些危机来自我们西方国家自身的错误,而有些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
—摘自法国马克龙的讲话
材料一反映了英国什么重大事件?(1 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融合的手段” 及“崭新制度”分别指什么?(2 分)哪部法律文献颁布后,材料一中的英国“崭新制度”逐渐形成?(1 分)
材料二中“革命的领袖”指的是谁?(1 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1 分)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1 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
材料三中的“革命”具体指美国哪一历史事件?(1 分)美国正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 (1 分)标志美国确立起“新型民主政体”的法律文件是哪一部?(1 分)
材料四中发生在 18 世纪的“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3 分)参考答案
选择题
13—17: ADDAC 18—22: DDCCD 23—25: CBA
非选择题:
29.(1)公民大会(1分)
(2)大化改新(1分)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为封建社会(2分)
(3)封君与封臣制度或西欧封建制度(1分)
法兰克王国(1分)
(4)答: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2分,言之有理即可)
30.(1)人文主义(1分)
《蒙娜丽莎》或《最后的晚餐》(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
(2)哥伦布(1分)
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促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共2分)
(3)答: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1分,写错别字不给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1分)。
(4)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5)答: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奠定了物质基础(1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1分)。
3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
光荣革命(1分) 君主立宪制(1分) 《权利法案》(1分)
(2)拿破仑(1分)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分) 《人权宣言》(1分)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1分),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1分)
(3)美国独立战争(1分) 《独立宣言》的颁布 (1分) 《美国1787宪法》(1分)
(4)法国:启蒙运动(1分)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
美国:美国独立战争(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