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分析:
《卜算子·咏梅》是义务教育课程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第四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词、对陆游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熟练朗读本词,其次对本词进行翻译,解释重点生字词的含义(事实性知识)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概念性知识、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起点能力: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与“词”相关的知识储备,对“词”这种文体有初步了解, 但由于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薄弱,特别是在有关古诗词方面更显不足.
2.认知能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共情能力增强,理解课文的能力增强。
3.学习风格:学生进入八年级,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往往习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事物做出判断,在学习与线索特征关系不强的知识内容时,表现会更好一些。而依存性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较多地依赖外界的环境因素。例如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倾向于对文章中的语言、人物形象等进行研究,有的学生则习惯于搜索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作品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等)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学习到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能够正确解释词牌名。
(2). 学生能够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说出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出词的大意。
(3).学生熟练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之中。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法,创设情景,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能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形成联系。
(3).学生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到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美好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学生通过学习本首词,能够逐渐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意思,及其含义.
2.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手法。
3.知人论世,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精神的关系。
五、教学设计理念
1.九段教学法
运用九段教学法对卜算子咏梅展开教学。首先引起学习者注意 ,再对学习者阐述教学目标。然后向学习者呈现刺激材料 ,教学中对学习者提供学习指导,使学习者能较快的建构新信息的意义。后通过测试等手段为学习成果提供反馈,如果建构不成功,则给予矫正反馈,使学习者重新去建构该信息的意义;如果建构 成功,则给予鼓励反馈。再评价学习者的表现,通过成绩评定对成功的意义建构加以强化。最后促进记忆与迁徙,通过课下作业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把新建构的意义进行归类、重组,以促进知识的保持与迁徙。
2.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法并用
3.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方式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词的主要内容,并且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教材 说出词的主要内容,并且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B C 3min 教材
2 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之中。 教材 能够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之中 C A 7min 教材
3 能够学习到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能够正确解释词牌名。 教材、计算机 够学习到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能够正确解释词牌名 C D 2min 互联网
4 运用多媒体手法,创设情景,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计算机 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B F 5min 多媒体
5 能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形成联系。 电子白板 能够对比两者 B D 5min 教材
6 能够体会到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美好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计算机 能够体会到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美好品质 I J 5min 互联网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媒体设计(如:使用哪种媒体呈现?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 教师:通过一段梅花的视频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同时询问同学们对梅花的了解. 学生:回答 教师:观看陆游生平视频,进行介绍陆游。(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词人及词的写作背景 5min
新授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本词 学生:诵读 声音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词的内容,并且能朗读本词。 3min
教师:带领学生翻译重难点字词,诵读后通过课下注释找出重点字词,体会在句中的含义,在进行准确翻译。(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更: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一任:全任,完全听凭。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碾(niǎn):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土。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学习 声音 能够认识生字词的意思,并说出其含义. 8min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来进行翻译全文,并进行展示,展示过后老师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带领学生进行下一步的精确翻译。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声音 进行课堂互动,同时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精准意思。 10min
(赏析古诗) 教师:提问本文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同时引出与毛泽东的咏梅词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词的上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上片借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的处境,但一个开字,却暗示了梅花的的精神。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托梅寄志: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然清香如故。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本词,反其意而作。写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知,巧借饱经摧残、花粉尤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尚的志向。)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介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手法,同时展示本词主题。 声音 通过提问引出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种手法 7min
课堂小结 呈现本堂课所学重点(词、重点字词 1.作者生平 2.重点字词 3.概括主题) 文本 进行课堂小结,整合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记忆 5min
作业或练习 询问学生还知道咏梅词,最喜欢哪一首,选取一首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 文本 学生将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进行实际运用。 2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