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衣》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无衣》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文化洪流,精神滋养——《无衣》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无衣》,部编版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第一首诗。《无衣》出自《诗经·秦风》,采用重章叠唱手法抒发了先秦时期秦地战士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语言质朴而富有气势,其中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团结友爱的精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文本内容难度不大,学生能读懂和感悟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但是很多学生只有模糊的认识,欠缺精准描述与表达的能力,不能达成诗歌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综合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对比同类题材诗歌,生活化、生动化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情境式的学习活动中通过阅读和表达的实践,深化审美鉴赏体验,增强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熟读成诵。
2.对比阅读,学习掌握重章叠唱的手法效果。
3.表达实践,培养诗歌的艺术鉴赏能力。
4.理解诗歌团结友爱、昂扬向上的精神,领悟主人公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课前5分钟分享展示 对比阅读
学生分享《诗经·采薇》,介绍《诗经》基本常识。
寒冷的冬季,阴雨霏霏,大雪纷飞,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漫漫的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小雅·采薇》就是三千年前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全诗以采薇起兴,吟唱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倾诉强烈的思乡情绪,透露出抵御猃狁胜利的喜悦,也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薇菜发芽长大,四节更替轮回,青春戍边,白首归来,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叠唱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学习活动二:诵读诗歌 把握基调
1.解读西周分封形势图,了解背景。
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西戎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秦人响应王室号召,奋起反抗,打败了西戎的进攻。《无衣·秦风》相传为秦人攻逐西戎时的战歌。
2.对比诵读《采薇》,请你展开想象,假如此时你身处兵戎相见的战地前线,因战事紧急征衣难备,但战争一触即发,你将如何吟诵《无衣》以鼓舞士气。
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范读,全班齐诵诗歌。
明确:
与《采薇》白发戍卒的忧伤沉痛、悲慨哀怨不同,《无衣》要读出慷慨激昂、高亢豪迈之感。
学习活动三:细致研读 赏析手法
在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院即将召开“秦风古韵”展览,假如你是博物院的一名讲解员,请你选择《无衣》的特色句子为参观者解说,以表现秦地将士的英勇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课前预习写作成果,择优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预设〕
1.战地前方烽烟四起,厮杀震天,战斗紧急,军需不足。听闻将士们没有征衣,后方军民,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岂曰无衣?”怎么说没有军衣呀!我的就是你的,我们的就是你们的。这战袍给你!这下衣给你!还有这贴身的内衣都给你!敌军压境,我们团结抗敌,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
2.西戎在外虎视眈眈,“王于兴师”,君王就要起兵了,家园在这里,亲人就在这里。快速修整武器,磨励兵刃,拿起你的戈矛,亮出我的古戟,擦拭尘封的盔甲,只等君王一声号令,因为卫国杀敌,就是你我的使命。
3.听,战鼓就在城外擂得震天响。看,烽烟就在家门外燃得冲云霄。西戎的兵刃就要杀进都城,这里有我们的亲人,这里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让我们拿起武器,誓死保卫疆土!
明确:
师生要紧扣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结构特点点评,体会其回环往复,渲染气氛,强化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
学习活动四:深情诵读 传承精神
《无衣》与其他爱国情怀的诗歌相比有何不同之处?跨越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你看到“无衣精神”凝集在现实生活的哪些地方?
教师预设抗美援朝、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山火等背景,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首《无衣》慷慨激昂,让我们感受到了跨越民族、跨越国界的同袍之谊,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荣辱与共、团结敦睦的大爱格局。历史的车轮滚滚,战火的烟尘远去,家国情怀不灭,民族力量不减。新的征程,我们更应传承这份情怀,集聚更大力量,团结奋进,走向民族的复兴。
【学习评价与检测】
2022年是抗美援朝作战72周年,10月学校拟将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我们班选择《无衣》,请你设计一下诗歌的朗诵编排,并组织同学示范一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