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一、品德教育理论指导2022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道德行为规范、核心素养。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法治观念:守法用法意识行为。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健全人格: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一)本课内容:礼的含义及表现,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以礼待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二)教学方法梳理:激趣导学法导入新课;感知教学法学习礼的起源——文明传承;自主学习法、总结归纳法学习礼的探寻——礼的含义及表现;创设情景法、情感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习礼的思索——礼的重要性;活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学习礼之践行——做文明有礼的人。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礼并不陌生,但是对礼在认识上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刻理解礼丰富的内涵以及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在行动上不太善于文明有礼的交往。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五、教学目标结合本框教学内容,联系八年级学生实际,设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礼含义及表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2.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 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六、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七、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视屏 、图片等教学素材。八、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我们每节课都会老师行鞠躬礼,相互问好,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略反馈指导:这个环节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更展示了一种礼仪文化。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展示学习目标: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社会价值;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和展现文明有礼;3、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环节一:礼之起源——文明传承播放视频《传承文明》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礼的历史及礼的传承,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气。过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疫情期间“拱手相见,有礼有距”见面行拱手礼卫生、安全。我们来感受一下。环节二:礼之探寻——礼的含义及表现1.活动:心理小测试---谁能搭上车?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心理试验,让下面四个人分别搭车:一位身着笔挺漂亮军服的海军军官;一位戴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分析思考,谁更容易搭上车?学生回答:略反馈指导:前两个人比较容易搭到车,第三个人比较困难,而那个男青年很难搭到车。个人的仪容仪表等外在形象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既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又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自尊、尊人以至于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那什么是礼 学生回答:略反馈指导: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设计意图:心理小测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心态。2.礼的发现首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开头7秒最重要。人们的确会通过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相关研究还发现,这7秒钟的第一印象可以保持七年,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出示任务:从心理学首因效应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明有礼是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方面,那么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略反馈指导:在社会生活中,礼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有心:表情真诚,表达自然(举止文明);有礼:美由心生,礼行于外(礼貌礼节);有型:衣着得体,胜过名牌(仪表端庄);有声:语速放缓,语气肯定(语言文明)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礼就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礼,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过度:礼仪是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岩的表现。环节三: 礼之思索——礼的重要性小严故事续写小严与朋友约好一起吃晚餐。天气炎热,他便没穿上衣,拉着拖鞋,骑着共享单车随意穿梭马路,到达约定地点后,便将自行车随手停在十字路口,将口香糖吐在地上。到了餐桌,大声吆喝“喂!我说,你们几个吃饭倒是积极,跟个猪一样”!吃饭时,更像在自家一样,把脚放在旁边椅子上,且自顾自的玩手机,时不时发出大笑。另外的几个朋友也不想理他,聊起天来“你们看黄渤发的微博没?”“看了看了,就是那个在帕劳度假潜水时捞出“中华”的烟盒啥。”“什么,我不知道,跟我说说呗”“黄渤在微博中晒出了中国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的照片,并感慨说:“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中华)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这条微博得到了过万网友的热议和支持。”“确实,现在很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有很多不文明现象,有损中国的形象!出示任务:小组讨论:材料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分别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反馈指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同学们掌握文明的重要性。过度:展示生活中不文明现象图片,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环节四:礼之践行——做文明有礼的人活动1:游戏“礼貌用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小组接龙其中一类礼貌用语,哪一个小组说的多,哪个小组就赢得比赛。见面语,感谢语,致歉语,感谢语。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文明用语。反馈指导:做文明有礼的人一、要态度谦和、语言文明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明、态度谦和的重要性。活动2:评选班级“礼仪之星”, 判断正误。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大敞。③在食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等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⑦在教室内讲粗言滥语、肆意打闹嬉戏。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正误课堂活动检查学生在生活中的文明意识。反馈指导:做文明有礼的人:二、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活动3:讨论我们慢慢长大,以后还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应该主意些什么呢?课本方法与技能。反馈指导:做文明有礼的人三: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今后的社交生活还需要不断学习、改进、践行。归纳总结: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学生回答:略课堂总结思维导图:设计意图:整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寄语:《荀子 修身》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愿大家常怀感恩,面带微笑,将礼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随堂练习:见PPT布置作业:基础题 1、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实践题2、安顺市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中学生你能做些什么?拓展题3、以“文明有礼 从我做起”向学校广播站投一篇通讯稿。设计意图:拓展题适合学生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这个题目不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能让同学们能耳晕目染,在充满文明有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实践题适合有一定的基础的学生,但是能力不强,让他们做实践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基础题适合基础较差学生,做这个题达到掌握知识点,打牢基础,逐步提高的目的。九、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内容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方面,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2.本节课主要以课堂评价为主,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进程、行为表现,分析、把握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学习困难,给予必要的指导。3.评价反馈应注重即使性、生成性、针对性,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十、设计特色简述本节课依托希沃白板,从礼之起源——文明传承,礼之探寻——礼的含义及表现,礼之思索——礼的重要性,礼之践行——做文明有礼的人,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结合本地创建文明城市,引导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十一、板书设计用本课内容绘制一个“礼”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