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曹刿论战(第2课时)1.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辨析人物形象。2.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1.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2.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结合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新课导入通常说《左传》“长于记事”,《曹刿论战》一文是如何用精练的笔法体现这一特点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探究竟。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本课的重点句子,学生翻译。【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理解人物形象和精神思想做铺垫。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简要分析。2.从课文选出一个双音节词概括曹刿的形象,结合课文具体的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3.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明确鲁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担当精神,以及赤诚之心,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如何看待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2.有人这样评价:曹刿是智慧的代表,鲁庄公则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代表。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最后在组内分享你的见解。【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深入探究人物形象特点,感知人物形象。四、写法探究【活动内容】1.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详细写了哪些内容?简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2.作者于简练叙事中生动刻画了主要人物曹刿,刻画次要人物鲁庄公和“乡人”的用意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详略安排、对比、反衬等方面探究课文的写法,掌握课文围绕主要人物详细叙述和刻画,以次要人物反衬主要人物的特点。课堂小结课文以精练的笔法、简约的对话、精妙的详略安排,刻画了两个立体丰满的形象:一为主动请战、为国效力的曹刿;一为知人善用、胸怀宽广、谦虚好学的鲁庄公。他们的政治智慧、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贵宝藏。我们要用心感受、践行,向古人表达心中最崇高的敬意。布置作业课文中“齐师伐我”的“师”是指“军队”,能够印证此意的成语有:师出无名,师出有名。请同学们找出含有下列加点字的成语,并摘录积累。示例: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三而竭——殚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故逐之——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高深莫测、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