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中练习一、单选题1.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振兴等问题都是围绕着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来开展的。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②我国现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已发生变化③发展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其他矛盾都会得到解决④依靠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来解决人民生活需要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②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③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制度保证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②主张阶级斗争,反对阶级调和,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③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需要明确的( )A.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6.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④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述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②邓小平理论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在世界历史上,人们因为战争、犯罪等原因成为奴隶。在被当成有价值的货物进行赠赐与交易的同时,奴隶们在奴隶主的皮鞭和屠刀的监督下从事着最艰苦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奴隶们厌恶劳动,经常用怠工、破坏生产工具等方式来发泄对奴隶主阶级的刻骨仇恨。奴隶主为了防止奴隶破坏生产工具,就给奴隶使用最粗糙最笨重最不容易损坏的工具。从中可以看出( )①社会阶级矛盾从尖锐趋向缓和,延缓了奴隶制社会的消亡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③奴隶社会是压迫剥削的阶级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④新式生产工具不能被广泛应用,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顺利地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鲁迅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A.中国人民群众作出的自发选择B.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决定的C.学习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D.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1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以下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②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③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体现在( )A.石器农具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C.城市出现、文字发明使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13.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阅读《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时曾说道:“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对人类社会的真知灼见。下列经典著作与其蕴含基本原理相一致的是( )①《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阐明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②《资本论》-科学社会主义-标志着工人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奴隶主把大批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中劳动,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而且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运河、水库工程,使用的奴隶数目都多达几十或几万人。这种工程,在原始社会,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表明(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奴隶社会出现了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③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中剥削最为残酷的时期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某校举行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演讲活动,下列材料符合演讲主题的是( )①党领导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党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化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改革时曾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梦,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的奋斗,载人航天事业经过30年的发展,航天人交出了他们的答卷……材料一 1992年党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发射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安全返回和精确落点(神五神六已完成)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航天员出舱(神七已完成);交会对接(天宫一号、神九、神十已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天宫二号和神十一已完成)第三步,空间站建设阶段空间站初具规模,包括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材料二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次飞行任务,也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材料三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天测控精神……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并结合中国梦的特点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却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小林同学和小张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小林同学说:“夏朝时,奴隶主残暴地压迫和剥削奴隶。奴隶社会的建立,改变了原始社会那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状况,因而是历史的倒退。”小张同学说:“尽管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残暴地压迫和剥削奴隶,但它代替原始社会,仍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分析小张同学观点成立的理由。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材料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哪些深远的意义?(2)材料二中“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指的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1.C2.C3.D4.B5.A6.B7.D8.C9.D10.D11.C12.B13.D14.D15.B16.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7.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特点: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18.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19.①判断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没有压迫和剥削。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人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虽存在压迫和剥削,但仍是历史的进步。20.(1)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指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它的内容是“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