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3运动的快慢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3运动的快慢 讲义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 讲 练
1.3《运动的快慢》课时知 讲 练(含答案详解)
【知识点梳理】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距离相同比较时间,时间长的运动慢;(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如:v=5m/s表示: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为5m。
(2)速度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3)速度计算公式:v=s/t。v、s、t对应同一段路程或同一段时间。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m/s,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②常用单位: km/h ,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 3.6 km/h。
路程 时间 速度
m s m/s
Km h 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时间无关。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 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s/t ,式中,t为总时间,s为总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
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 速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 ,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分类标准(运动轨迹是否直线) 运动形式 分类标准(运动速度是否匀速) 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曲线运动 变速曲线运动
如右图所示的s—t图像和v—t图像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
s—t图像中,图线越陡,速度越大,水平线表示静止;
v—t图像中,图线越陡,表示增速越快,水平线表示匀速。
)
【典型例题选讲】
【例题一】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学中,把时间与路程之比叫做速度;
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
C.速度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任意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答案】D
【详解】
A.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故A错误;
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故B错误;
C.速度公式 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物体通过路程s需要的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故C错误;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D正确。
【例题二】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强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详解】
AB.小明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一个定值,表明其速度不变,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小强0~2s通过的路程为40m,0~4s通过的路程为60m,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所以小强的速度在改变,属于变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前2s,小明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0m,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小明的速度为
而小强前2s的速度为,所以小强跑的快,故C错误;
D.前8s内,两人通过的路程都是80m,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两人的速度均为
【例题三】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24m/s C.25m/s D.50m/s
【答案】B
【详解】
设全程为2s,则前半程的时间为
后半程的时间为
故全程的总时间为
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例题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3:4 B.4:3 C.12:1 D.1:12
【答案】C
【详解】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例题五】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m/s.
【答案】 7.50 0.15
【详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7.50cm;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物体在AB段运动的时间t=0.1s×5=0.5s;则平均速度为:v==15cm/s=0.15m/s.
【例题六】今年清明节假期,小华全家开车自驾游,他们07:00从家出发,08:00在服务区吃了早餐后,08:30继续前进,10:00到达南京,途中有辆宝马轿车超过了他们,小华感觉自己的车在后退,此时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已知从小华家到南京全程为216km,则小华家的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宝马轿车 20
(1)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根据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休息时间也是全程时间的一部分.
【详解】
途中有辆宝马轿车超过了他们,以宝马轿车为参照物,小华是向后运动的,所以小华感觉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宝马轿车为参照物;全程的时间:t=10:00-07:00=3h,全程的速度:
故答案为宝马轿车; 20.
【分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关键是看被研究对象与参照物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注意路程s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全程时间中包含中间休息.
【学科核心素养训练】
1.运动会上高速摄像机抓拍甲、乙、丙三位百米比赛运动员,在某时刻三者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从起跑到该时刻,有关甲、乙、丙三位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甲运动员跑得最快
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D.丙运动员每个时段的速度一定都是最小的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着路程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正确的是(  )
A.该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为10m/s B.整个1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
C.物体在5s时的速度为10m/s D.物体在前2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前6s内的平均速度小
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5.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24m/s C.25m/s D.50m/s
6.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
A.4:9 B.9:4 C.1:1 D.3:2
8.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风驰电掣 D.姗姗来迟
9.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10.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C.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D.乙车在10s~4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11.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
A.只需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B.1s 内运动 5m,2s 内运动 10m,3s 内运动 15m
C.每隔 1s 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D.任何相等时间内,沿直线运动且路程都相等
1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
13.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A. B. C. D.
14.一个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第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在第二个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000米,第三个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毫米,那么这个物体( )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做曲线运动
15.下列各种运动物体中,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匀速转动的电风扇 B.正在平直跑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正在平直跑道上起飞的飞机 D.正沿直线射向球门的足球
1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快慢与方向都不变化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运动快慢不变化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C.沿直线且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D.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1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可知v与s成正比 B.由可知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C.由可知v与s成反比 D.由可知s与t成正比
18.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二、填空题
19.A、B两地相距3.6km,小明从A地出发前往B地,前一半路程骑行,后一半路程步行, 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他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0.一辆小汽车沿平直公路做直线行驶,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该汽车在做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或“加速直线运动”);其中10~30s内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2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两辆汽车路程s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___________车的速度较大;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___。
23.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h。
24.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选填“甲”或“乙”)。
25.如图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所得到的小球和刻度尺的照片;AB段之间的路程为____ cm,平均速度为 ____ cm/s。小球正在做_____ 运动。(选填“变速直线”“匀速直线”)
26.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s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1)___球作匀速直线运动,丙图中描述的运动形式与其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
(2)若MN间距离60cm,则乙球从M运动到N过程中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27.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______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1 09:15 536
28.下图是成都—上海K1158/1155次列车的部分时刻表。由表中可以算出:成都到营山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达州至汉口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9.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______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______vB(选填“=”“>”或“<”)。
30.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m/s.
3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有效方法.“频闪摄影”的特点是照相机总是每隔一定的时间就对运动物体进行一次拍摄如下图为一小球从点沿直线运动到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点到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__,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3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cm/s.
33.今年清明节假期,小华全家开车自驾游,他们07:00从家出发,08:00在服务区吃了早餐后,08:30继续前进,10:00到达南京,途中有辆宝马轿车超过了他们,小华感觉自己的车在后退,此时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已知从小华家到南京全程为216km,则小华家的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三、计算题
34.江西首条湖底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 965 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 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下图所示.
(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师傅驾车经过此隧道,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长时间?_____
35.小明在跑百米时,前一半路程以8m/s的速度运动,后一半路程以10m/s的速度运动.(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求:
(1)小明在通过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各是多少?
(2)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6.某一时期,扬州开往黄山的K221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
(2)假如列车用第一问中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0m,K221次特快列车有11节车厢共长190m,求列车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
37.我省第一条高铁被誉为“风景最美、颜值最高的高铁”.以下是合福线G1632次列车时刻表,如果你乘坐该次列车从南平北站出发前往八闽第一名山“武夷山”旅游.求:
(1)从福州至上海的距离;
(2)从福州至上海需多长时间;
(3)该次列车从福州发车运行至上海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8.“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明一家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9.梧州市内的岑梧高速是车流量最大的公路之一,为了行车的安全,在其间设置了定点测速和流动测速之外,还在垌心互通与新地之间设置了区间测速.已知测速区间的路程为13km,限速为60﹣100km/h,求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通过此区间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若汽车在前9km以90km/h匀速行驶,司机想在10分钟内通过此区间,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司机会不会违反交通规则?
40.如图 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3)以该速度匀速行驶 30 分钟,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4)小红应付给司机多少元车费?
41.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 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乙所示.求: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百米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都不相同,所以甲、乙、丙都在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
B.这张照片是在各运动员起跑后相同时间抓拍的,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因为相同时间,甲运动的路程最大,所以甲运动员跑得快,故B错误;
C.从起跑到该时刻,时间相同,甲运动的路程最大,根据可知,甲的平均速度最大,故C正确;
D.从起跑到该时刻,丙运动员运动的路程最小,丙的平均速度最小,但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是最小的,故D错误。
2.C
【详解】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B错误;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C正确;
D.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是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故D 错误。
3.C
【详解】
A.由图像知,物体2~4s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第3s末,物体的速度为0,故A错误;
B.整个10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30m,则物体运动的速度
故B错误;
C.由图像知,物体4~6s运动的路程为
s'=s6-s4=30m-10m=20m
则这2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
故C正确;
D.物体前2s内的平均速度
前6s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前2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前6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错误。
4.A
【详解】
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可知其速度为
由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羚羊奔跑的速度为20m/s;
所以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A。
5.B
【详解】
设全程为2s,则前半程的时间为
后半程的时间为
故全程的总时间为
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故B符合题意。
6.D
【详解】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7.B
【详解】
根据,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8.B
【详解】
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中“离弦之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而“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但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分析】
本题很好的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科渗透的思想。
9.D
【详解】
AB.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但是题中并没有给出运动时间的关系,因此无法判断谁的路程更长,故AB错误;
C.甲同学的速度大,因此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更短,故C错误;
D.相同的时间内,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就越长,故D正确。
10.B
【详解】
AC.由图示知道,甲车每个10s内的路程都为300m,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知道,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D.在10s~4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乙车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D
【详解】
A.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考虑运动的路径是否是直线,故A不符合题意;
B.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虽然每秒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但是物体运动过程可能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因此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物体的运动可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因此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可知,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D符合题意。
12.A
【详解】
A.设“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t,甲球所用时间为5t,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所以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正确;
BC.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
D.甲球所用时间为5t,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由图知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则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故D错误。
13.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分析各选项运动轨迹是否是直线,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A.物体沿斜上方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故做曲线运动,则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相邻两点的距离逐渐变小,故做减速直线运动,则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相邻两点的距离逐渐变大,故做加速直线运动,则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沿斜上方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相邻两点的距离相等,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D符合题意。
14.C
【详解】
第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第二个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000米=50千米,第三个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毫米=50千米,在直线运动中,虽然物体每小时均通过的路程50千米,但不能保证任意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15.B
【详解】
A. 电风扇在转动时,方向始终发生改变,并且做圆周运动,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正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速度保持不变,运动路径是直线,选项符合题意;
C . 正在起飞的飞机,路径是曲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并且速度是变化的,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正沿直线射向球门的足球,是变速直线直线运动,选项不符合题意.
16.B
【详解】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快慢不变,同时运动方向也不变的运动,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17.D
【详解】
由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或时间无关,故ABC错误;
因为速度一定,由可知t越大则s的值也越大,所以s与t成正比,故 D正确.
18.C
【详解】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19.2.4
【详解】
由图全程
s=3.6km=3600m
用时
t=25min=1500s
则他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
20. 加速直线运动 99
【详解】
[1]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2]从10~30s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则10~30s内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其中10~30s内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9km/h。
21.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 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
【详解】
[1]由图a可以看出,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越快。
[2]由图b可以看出,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路程相等时,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2. 乙 3∶5
【详解】
[1]由s-t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2]根据图像可知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v甲==6m/s
v乙==10m/s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s甲∶s乙=v甲t∶v乙t=v甲∶v乙=6m/s∶10m/s=3∶5
23. 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1.5
【详解】
[1]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北京6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北京还有60km;从此标志牌处到达北京最快需要的时间
=1.5h
24. 甲 乙
【详解】
[1][2]频闪照片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说明甲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乙球速度越来越大。
25. 7.50 15 变速直线
【详解】
[1]由图可知,小球在AB段运动的路程s=7.50cm。
[2]因为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1s,所以小球在AB段运动的时间
t=0.1s×5=0.5s
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
[3]由图可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为0.1s,两点之间的路程逐渐变大,由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6. 甲 b和d 20
【详解】
(1)[1]甲图中,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s﹣t图像:随时间的增大,a路程不变,表示物体静止;b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v﹣t图像:随时间的增大,c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d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丙图中描述的运动形式与其相同的有b和d。
(2)[3]乙球从M运动到N过程中运动的时间
则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为。
27. 130 217.3
【详解】
[1]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2] 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28. 75.4 19.8
【详解】
[1]成都到营山的路程
时间为
速度为
[2]达州到汉口的路程
时间为
速度为
29. A =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刻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sA=sB,由可知,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vB。
30. 7.50 0.15
【详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7.50cm;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物体在AB段运动的时间t=0.1s×5=0.5s;则平均速度为:v==15cm/s=0.15m/s.
31. 12.00 0.15
【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B点的位置坐标为0.5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则小球由B到F的路程为s=12.50cm-0.50cm=12.00cm,B到F所用的时间t=4×0.2s=0.8s;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2. 3.84 19.2
【详解】
由图示可读出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3.84cm,此时所用的时间是0.2s,所以可求出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33. 宝马轿车 20
(1)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根据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休息时间也是全程时间的一部分.
【详解】
途中有辆宝马轿车超过了他们,以宝马轿车为参照物,小华是向后运动的,所以小华感觉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宝马轿车为参照物;全程的时间:t=10:00-07:00=3h,全程的速度:
故答案为宝马轿车; 20.
【分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关键是看被研究对象与参照物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注意路程s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全程时间中包含中间休息.
34. 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通过此隧道暗埋段的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 49.5
【详解】
解答:(1)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汽车通过该路段的最大速度为40km/h.
(2)小车的最大速度v=40km/h=m/s,由v=得,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的时间:t==49.5s.
分析 :(1)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2)已知所行使的路程和允许的最大速度,利用公式v=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所需的最少时间.
35.(1)6.25s、5s;(2)8.89m/s.
【详解】
(1)小明在跑百米时的总路程为100m,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s1=s2=50m,由v=可得,小明在通过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 =6.25s,t2==5s;(2)小明全程的总时间:t=t1t2=6.25s5s=11.25s,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v=8.89m/s.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小明在跑百米时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又知道两段的路程的平均速度,根据v=求出两段路程的运动时间;(2)先求出小明在跑百米时的总时间,根据v=求出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
36.(1)30m/s;(2)232s
【详解】
分析:(1)从列车时刻表找出由扬州到黄山的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的平均速度;
(2)求出了列车的行驶速度,再求出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走的路程(桥长加上车长),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经过大桥所需时间.
解答:(1)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所需的时间:,s1=486km,;
(2)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走的路程:,
答:(1)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为30m/s;
(2)列车经过大桥所需时间为232s.
【分析】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列车时刻表得出列车的始发时间、到站时间和路程,知道列车过桥走的路程.
37.(1)876km; (2)4.62h;(3)189.6km/h.
【详解】
(1)由表格数据知道,从福州至上海的距离:s=876km-0km=876km.
(2)由表可知,从福州开车的时间是:t1 =08:00,到上海的时间是:t2 =12:37,
则从福州至上海所用时间是:t=t2 -t1 =12:37-08:00=4h37min≈4.62h;
(3)该次列车从福州发车运行至上海的平均速度是:v=s/t=876km/4.62h≈189.6km/h
38.80 km/h 70 km/h
【详解】
(1)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速度值为80km/h;
(2)汽车行驶半小时后:t=0.5h
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13596km-13561km=35km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答:图甲中汽车的速度是80km/h;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70km/h.
39.见解析所示
【详解】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以最大速度100km/h通过此区间需要的时间最少:t===0.13h=7.8min;(2) 汽车在前9km所用时间为:t1==0.1h,t2=10min=h ,则汽车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为:v==48.75km/h60km/h, 所以该司机违反交通规则.
【分析】
(1)当汽车以最大速度行驶时,通过此区间需要的时间最少,由t=求出最少时间;(2)首先求出汽车在前9km所用时间,再由v=求出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与限速标准对照即可.
40.(1)480s;(2)12.5m/s.(3)22.5km.(4)54元.
(1)已知该出租车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可求行驶的时间;
(2)已知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已知时间和速度,利用可求出租车行驶的路程.
(4)已知单价和里程,二者的乘积即为小红应付给司机的车费.
【详解】
(1)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根据可得,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行驶的距离:.
(4)小红应付给司机的车费:2.40元/公里×22.5公里=54元.
答:(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480s;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2.5m/s.
(3)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行驶的距离是22.5km.
(4)小红应付给司机的车费54元.
【分析】
本题考查时间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出有用的数据,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41.(1)G1348车次;(2)240 km/h
【详解】
(1)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可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 =0.5h=30min,他们9:35开车出发,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05,由于到站时火车G1386正好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348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所用时间t′=13:41 10:26=3h15min=3.25h,总路程s′=78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 =780km3.25h=240km/h.
分析:(1)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南昌西站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v=求到南昌西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上海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