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教材梳理复习第二部分 热 课件(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教材梳理复习第二部分 热 课件(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 2课时 内能
第二部分 热
1. [2022·鄂州] 做完广播体操后,来到餐厅,妈妈为你端上香喷喷的早餐。关于人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一种扩散现象
B. 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 温度越高, 香味越浓
D. 温度越高, 香味越淡
D
2. [2023·荆州]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B. 花园里百花盛开, 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
D.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点拨:分子间存在空隙,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 A 正确。香气四溢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 B 正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组成不同,故 C 错误。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 D 正确。
答案: C
3. [2022·宜昌]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 (填 “ 变大 ”“ 变 小 ” 或“ 不 变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4. [2023·鄂州] 如图所示,该玩具叫做爱心温度计。由上下两个玻璃瓶和中间一段弯曲的心形细玻璃管组成,事先在下面瓶子里装有乙醚液体(沸点约为 34℃)。把热的手捂在下面瓶底装有液体的部位,一会儿后,乙醚沸腾起来,导致下方玻璃瓶上部气压增大,使液体顺着瓶子里的细玻璃管向上涌。松开手后,液体又会流回底部。
热传递
(1) 手握瓶底时,手掌通过_______ (填“做功”或“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 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乙醚蒸气经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又流回底部。
液化
5. [2023·随州]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相同的 100 g 水、200 g 水、100 g 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应选择_______ (填“甲、乙、丙”中的两个) 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甲、丙
点拨: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差异,要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故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 水沸腾时,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______ ( 填“A”“B”或“C”)图。
B
点拨:水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一部分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放热液化,气泡变小;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成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不断增大,故图 B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成员绘制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分析可知 100 g 煤油对应的图象是______ ( 填“b”或“c”)。已 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c
点拨:由图丁可知,质量、初温相同的 b 和c 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 c 的温度升高得多,由公式 Q=cmΔ t 可知 c 的比热容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 c 为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 [2023·怀化]如图所示,古代人们常用钻木取火,下列情况改变内能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
A. 图甲: 冬天搓手取暖
B. 图乙: 小朋友溜滑梯臀部发热
C. 图丙: 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
D. 图丁: 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
C
7. [2023·黑龙江]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大, 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 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物体温度升高, 内能一定增大
D. 物体内能增大, 一定吸收了热量
点拨: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 A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 B、 D 错误。同一物体,质量不变,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故 C 正确。
答案: C
8. [2023·苏州]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 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 发生在白天, 且陆地温度较高
B. 发生在白天, 且海水温度较高
C. 发生在夜晚, 且陆地温度较高
D. 发生在夜晚, 且海水温度较高
点拨: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水面温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晚上,气温下降,陆地温度下降得快,温度低一些,水面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由图可知,此时地面附近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故出现题图所示风向时,通常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答案: D
9. [中考·衡阳]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冬天来临,小周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奶奶购买了一个暖手袋。根据 使 用说明, 他将质量为 0.5 kg、 温度为75 ℃的水装入暖手袋,使用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降低到 35 ℃。
(1) 暖手袋里面装热水取暖, 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 (填“比热容”或“密度”) 大的性质,这里是通过_______ (填“做功”或“热传递”) 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2) 求这段时间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c 水 =4.2×103 J/(kg·℃)]
比热容
热传递
水放出的热量 Q 放= c水mΔ t = 4.2×103J/(kg·℃)× 0.5kg×(75℃ -35℃)= 8.4×104J。
10. [新趋势·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 “清寒小雪前”, 雪的温度很低, 它的内能为零
B. “沙暖睡鸳鸯”, 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
C.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霜实际是固态,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 “大地阳和暖气生”, 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C
11. [新视角·项目探究题]塑料瓶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物品,空塑料瓶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在安全的情况下,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如图所示。随着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瓶内气体内能的。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这一过程与内燃机________ 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
瓶盖飞出的同时,瓶口冒“白雾”,
其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
做功
做功
液化(共18张PPT)
第3课时 内能的利用
第二部分 热
1. [2023·黄冈] 我国幅员辽阔,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昼夜温差大, 是因为火焰山沙石比热容大
B. 云南大理的蝴蝶泉边花香四溢, 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
C. 黑龙江哈尔滨寒冷的冰雕不易熔化, 是因为冰雕没有内能
D. 山东潍坊的潍柴内燃机工作时, 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B
2. [2023·十堰] 2023 年 5 月 30 日,长征二号 F遥十六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运载火箭的喷气发动机向下喷气,推动火箭升空。各地雷达监测站即时向指挥中心传递火箭运行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载火箭应选用密度小、 热值大的燃料
B. 各地雷达监测站利用超声波向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C. 火箭向下喷气获得推力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似
D. 火箭升空过程中, 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 能量不守恒
A
3. [2023·荆州]某燃气热水器将 20 L 的水从20 ℃加热到 70 ℃,完全燃烧了 0.21 m3 的煤气。水吸收的热量是 _________J,该燃气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________。[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煤气的热值为 4×107 J/m3]
4.2× 106
50%
A
4. [2023·新疆] 人类最早发明的热机是(  )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喷气发动机
D. 火箭发动机
5. [2023·岳阳]小明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是通过 _______(填“热传递”或“做功”)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水蒸气驱动下叶轮转动起来,这个实验体现了________ (填“热机”或“电动机”)的原理。
热传递
热机
6. [2023·齐齐哈尔]如图所示是单缸四冲程汽油 机 某一冲程工作示意图 , 该冲程是________冲程。若该汽油机 1 s 对外做功15 次,则汽油机的飞轮速度为_________ r/min。
压缩
1 800
7. [2023·南充]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每分钟转 3 000 转,则每秒对外做功________ 次;每次对外做功 115 J, 该汽油机的效率为25%,连续工作 1 小时需消耗汽油_______ kg。 ( q 汽油= 4.6×107 J/kg)
25
0.9
8. [2023·扬州]请补全下面知识结构图。
(1) ________;(2)_______ ;(3) __________。
转移
做功
弹性势能
9. [2023·扬州]如图所示,在估测薯片热值的实验中,小军设计了两种对水加热的方式。
方式一:薯片在小烧杯中燃烧;
方式二:薯片在燃烧皿中燃烧。
两种加热方式中合理的是 ________。在进行实验时,要让薯片充分燃烧,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天平量取 100 g 水,并测出一片薯片的质量,用以上选取的方式燃尽薯片,并用温度计测出水升高的温度,所测出的薯片热值偏 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式二
用吹风机加快薯片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

薯片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
10. [2022·金昌]绿色环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理念。电动汽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某电动汽车部分参数如下。若某次汽车满载时,汽车和人的总质量为1.8 t,四个车轮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分别为 50 cm2, g 取 10 N/kg。求:
额定乘客人数 5 个
电动机额定电压 500V
电动机额定功率 100kW
电池容量 500Ah
(1) 满载时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解: 该汽车满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
1.8×103 kg×10N/kg=1.8×104 N,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 =9×105Pa。
(2) 若汽车以 108 km/h 的速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 20 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解:汽车行驶的距离 s=vt=108× m/s×20×60s=3.6×104m。
(3) 若汽车在额定功率下沿平直公路以 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发动机效率为 80 %,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
解:由发动机效率为 80% 可得,有用功功率 P=80%P 额, 该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
F′= = =8 000N。
汽车在额定功率下沿平直公路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所受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则f=F′=8 000N。
11. [新趋势·文化传承] 《天工开物》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引水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如图)。使用时下方转轮安装在河道中,流水驱动轮子转动,系在传动绳索上的竹筒将水从河里源源不断输送到上方农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台“永动机”
B. 水在输送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
C. 转轮转速越快输水做功功率越大
D. 上、 下两个转轮可分别看作定滑轮和动滑轮
C
12. [新情景· 生活应用]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用什么方法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大试管中加入 10 mL 的食盐水,组装好器材后,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看到小试管内出现淡化后的水。
则加入的食盐水质量为 ________g,当食盐水从 25℃升高到 75℃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约为________ J(不考虑食盐水质量的改变)。在淡化过程中,水蒸气变成水是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 食盐水比热容近似为 4.2×103 J/(kg· ℃),食盐水的密度为 1.03×103 kg/m3]
10.3
2 163
液化(共30张PPT)
第 1 课时 物态变化
第二部分 热
1. [2023·武汉] 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升华现象
B. 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熔化现象
C
2. [2023·荆州]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 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C
3. [2023·恩施州]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
B. 该物质在第 4 min 时是固态
C. 在第 12 min 时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D.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80 ℃
D
A
4. [2023·潜江] 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冰” 是雪熔化形成的
5. [2023·十堰,多选]地球表面 70% 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表水吸热, 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 液化成小水滴
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 凝华成小冰晶
D. 小冰晶降落过程中, 液化成雨水
AB
6. [2021·十堰] 2021 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 ℃,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 电风扇吹出的风, 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B. 电风扇吹出的风, 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 电风扇吹出的风, 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 电风扇吹出的风, 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点拨: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故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风吸收人体的热量;在室内,风也不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答案: C
7. [2023·恩施州]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会 _______身体的热。
汽化
吸收
8. [2023·山西]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
“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 会放出热量
C.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 需吸收热量
D. 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 温度均保持不变
B
9. [2023·苏州]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 仅液化
B. 仅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D
10. [2023·凉山州]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 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
A. 能沸腾
B. 温度达不到沸点, 不能沸腾
C. 温度能达到沸点, 但不能沸腾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点拨: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试管中的酒精温度能达到沸点,且能持续从水中吸热,故试管中的酒精能沸腾。
答案: A
11. [中考·江西]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 体温为______ , 其体温________ ( 填 “正常”或“不正常”)。
36.6 ℃
正常
12. [2023·遂宁]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 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 2 m,在路基下还埋有 5 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_______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
发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熔化造成路基崩塌。
吸收
液化
13. [2023·包头]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如图所示。
(1) 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________ 纸的着火点。
(2) 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_________ 来判断水是否烧开。
低于
气泡变化
点拨: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点拨: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气泡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烧开。
(3) 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_____ 。
(4) 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温度计
点拨: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测温工具——温度计。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纸杯加盖子等)
点拨: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
14. [2023·陕西]如图甲,是一个探究酒精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示意图,具体实验步骤略。
(1) 小华对图甲(b)的实验设计提出质疑: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 500 ℃,酒精的沸点约为 78 ℃,实验时,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 ______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沸腾
点拨:由题知,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 500 ℃,酒精的沸点约为 78 ℃,因此,实验时,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沸腾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2) 小华做出如图乙的改进,用热水改变酒精的温度。在保温杯内加满 70℃的热水,用薄片盖在保温杯上且与水面充分接触,将 0.1 mL 酒精滴在薄片上,记录酒精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换用70 ℃以下不同温度的热水多次实验。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他可选择______ ( 填“塑料”或“铝”)薄片进行实验,理由是 _____________。

铝的导热性好
点拨:根据实验要求,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应选择铝薄片进行实验,因为铝的导热性好。
(3) 小华根据“在气候湿润的地方,或阴雨天气的时候,空气湿度大,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密闭的房间内,用智能加湿器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到一定数值。
②用 10 g 水将 1 张全棉柔巾全部浸湿,然后完全展开,用细绳和吸管将其悬挂在电子秤下端,如图丙所示,记录此时电子秤示数m1;1 小时后,再次记录电子秤示数 m2。
③改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换用规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 1 所示。(实验过程中,房间内温度及空气流动变化忽略不计。)
空气湿度 40% 45% 50% 60% 70%
m1/g 11.8 11.8 11.8 11.8 11.8
m2/g 6.4 6.6 6.9 7.5 7.8
物质 密度 /
(kg·m-3) 沸点 /℃ [J/(kg·℃)] 比热容 /
水 1.0×103 100 4.2×103
酒精 0.8×103 约 78 2.4×103
食用油 0.9×103 约 250 约 1.9×103
表1
表2
分析表 1 中的数据, 当空气湿度为 60%时,1 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_______g。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 _____,水蒸发得越快。
4.3

点拨:分析表 1 中的数据,当空气湿度为 60% 时, 1 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11.8 g-7.5 g=4.3 g。可得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小,水蒸发得越快。
(4) 请你参考表 2 中的数据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 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______有关,事实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类
点拨: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比如:在相同的条件下,酒精蒸发比水和食用油快。
在相同的条件下,酒精蒸发比水和食用油快
15. [新趋势·文化传承]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谷雨” 节气, 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白露” 节气,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霜降” 节气,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雪” 节气, 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16. [新趋势· 过程探究]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_______。
-5

点拨: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温度在 0 ℃以下,示数为 -5 ℃。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此时温度为杯内物质的凝固点(或熔点);由图甲知,当盐水浓度较低时,温度计示数为 -2 ℃,凝固点为 -2 ℃;由图乙可知,当盐水浓度较高时,示数为
-5 ℃,凝固点为 -5 ℃;可见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