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与液化 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道液化的定义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及实现液化的两种方法。知道液化放热。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难点:液化放热以及实现液化的两种方法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图片早晨的大雾 冬天说话时,口腔中吐“白气”?[提出问题] 雾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什么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什么时候会发生液化现象?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液化呢?学了这节内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板书课题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3节2课时液化。【新知探究】(一)液化[课件展示][课件展示]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水蒸气遇到遇冷形成白雾[提出问题]液化是一个吸热还是放热的过程呢?接下来让我们观看一个实验视频。[播放视频]液化是放热的过程(壶口冒出的“白气”人不断地呼出“白气”冰淇淋周围有“白气”)[课件展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液化成小水珠。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提出问题]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学生讨论后回答:“白气”是小水珠,气态的水蒸气是无色的,是看不见的。[提出问题]你能解释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吗?[课件展示]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烧水、做饭的时候,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伤得很厉害,就不只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还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的缘故。[特别提醒]凡是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白雾”、“出汗”等,这些现象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二)液化的方式[提出问题]喝观察分析上表并结合生活中更多的现象,可以发现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些呢?[课件展示]1.观察分析上表并结合生活中更多的现象,可以发现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和___2.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汽化的过程要吸热,根据逆向思维可以知道液化的过程会___[说明]生活中的雾、露、白气、冒汗、出汗、冒气等都是液化现象。其中“白汽”其实是由很多小液滴聚集而形成的。教师板书液化的方式。[板书]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降低温度可以使任何气体液化,但压缩体积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需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注意: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说明: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是液体小液珠。[延伸扩展]液体能维持液态的最高温度叫做该物质的“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以上物质以气态存在;临界温度以下物质以液态存在,所以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但氦的临界温度是-269℃,常温下氨均以气态存在,此时无论怎样压缩都不能使氨液化。所以:压缩体积不一定能使所有气体液化,有时还需要同时降低温度才可以。水的临界温度是374℃,远比常温要高,因此平常温度下水蒸气极易冷却成水。(三)常见的液化现象[提出问题]结合生活和今天所讲解的知识,讨论并解释相关现象。露:白天温度较高,地球表面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到冷空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上面液化成小水珠。雾: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上,就形成了雾。【课堂小结】一、液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二、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三、液化的现象【课堂训练】1.(2022.平房区一模)下面对平房公园美景的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B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C.深秋,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松D.隆冬,人工湖中的水变成剔透的冰2.(2022·许昌一模)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吸热3.(2022春·泉州月考)下列事例中,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A )A.家用液化石油气B.打开啤酒瓶,瓶口冒“白气”C.蒸饭时锅上方喷出“白气”D.温度降低到-253℃以下,可使氢气液化4.(2022·根河市校级模拟)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液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___会放热_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一窗上,水蒸气变成水。一般是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______压缩体积______的方法液化而成的。5.(2022·广东模拟)如图所示,戴眼镜的人在配戴口雪时,总是会发生眼镜起雾的现象。下列对这种“雾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雾气”是水蒸气B.起雾的原因是眼镜片温度较低导致的C.与霜的形成原理相同D.“雾气”消失需要放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十二章 物态变化与温度计第3节 汽化与液化 2课时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1.气体液化的方式:a.降温(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b.压缩体积2.”白气“是小液滴,属于液态【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通过对这堂课的演示实验的处理,联系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很好。从这两方面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2.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此实验用高温的开水为了避免学生烫伤,所以必须由教师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