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二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二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与液化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道汽化的定义,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不同点和相同点。
会做水的沸腾实验并能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及条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常见的汽化现象,知道汽化(蒸发)吸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难点:掌握汽化吸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实验导入]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装有几滴酒精的塑料袋的变化
[提出问题] 你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学了这节内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板书课题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3节 第一课时 汽化 。
【新知探究】
(一)沸腾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雨后的地面,一会就干了。装有水的水缸,时间长了会变干
这些水都去了哪里?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水变成了水蒸气
[归纳总结]像水变水蒸气那样,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让学生思考一杯水敞开口,过一段时间水面将有什么变化?同样一杯水用酒精灯烧开,一段时间后水面有没有变化?它们降低的快慢一样吗?
[教师引导]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板书--沸腾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课件展示]
(二)水沸腾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呢?
[过渡]想一想平常烧茶水,需要怎么做?
猜想与假设:
一定要加热水才会沸腾,水沸腾时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实验器材]
温度计,中间带孔的杯盖,烧杯,石棉网,酒精灯,停表,铁架台,火柴。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安装这些实验器材呢?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呢?
教师演示如何安装,学生分组动手安装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得出:由下往上安装
[解释原因]1.酒精灯要用外焰加热。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的底部和侧壁。
[提示]实验中为避免加热时间过长选择加热适量的温水;使用中间带孔的杯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在加热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记录一下温度计示数和烧杯中水的状态。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思路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引导:学生记录数据
(
水沸腾时
)[特别提醒]水沸腾前后气泡是如何变化的呢?
(
水沸腾前
)
[议一议]
1.沸腾前,对水加热,水温如何变化?你还发现了其他什么现象吗?
2.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发生的现象如何?
3.停止加热,水温度又如何变化?此时水能否沸腾?
[得出结论]
水在沸腾前,气泡_较小,沸腾时较大(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大沸腾时变小。
在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停止对水加热,水不能沸腾。可见沸腾需要吸热。
[提出问题]液体沸腾前,气泡在上升时为什么由大变小?
[展示课件]答案:在液体沸腾前,上面的水温低,下面的水汽化成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上面低温的水又液化成水,所以气泡由大变小;水沸腾后,上下的水温相同,上下的水均汽化成水蒸气,所以气泡由小变大。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为什么温度却保持不变?
[展示课件]
答案:水沸腾时,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距变大。吸收的外界的热量仅仅能使物质的分子间距变大,让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而无多余能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总结]
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沸腾的现象:
(1)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特别提醒]
温度观察课本一些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总结不同液体的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同的。
(三)蒸发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沸腾属于汽化现象,还有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观察图景,你能说出有哪些因素影响蒸发快慢吗?
[课件展示]
[分析原因]
1.现象: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原因: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快
2.现象: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原因: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快
3.现象: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原因:通风处空气的流速大,水蒸发快
[讨论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师生结论](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越 大,蒸发越快。
(4)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5)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
【课堂小结】
汽化的两种形式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二、水沸腾的特点
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三、蒸发的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课堂训练】
1.(2021秋·海州区期末)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慢慢变少,因为水发生了( B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2.(2022 滨州一模)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
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烧杯上方加盖纸板可以增大烧杯内的气压
D.水的沸点是99℃,此时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3.(2021秋 商河县期末)下列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B )
①老师做演示实验,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②林业部门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③农村地膜种植花生
④将洗过的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22·内黄县模拟)为加强疫情防控,进入校门后,师生要在自动感应免洗手装置前洗手(如图所示)。洗手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酒精,倒在手中的洗手液一下子“消失不见”了,这是( B )
A.熔化现象
B.汽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5.(2021秋 崇川区期末)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 D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沸腾
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物态变化与温度计
第3节 汽化与液化 1课时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节课的引入我是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然后演示: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滴几滴酒精,系紧袋口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认为导入新课过程合理,以演示实验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2.为了确保实验效果我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例如怎样让酒精汽化又液化的实验我在家里做了七八次,选用了不同的塑料袋,用不同量的酒精,以及不同的水温。最后取定用那种很薄的保鲜袋,酒精最好4——5滴,多了汽化不明显,少了液化不明显,以及水温一定要高,最好是刚刚烧开的。我第一次在学校一个班上做失败的原因就是水温不够,还有做沸腾实验时用的烧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约50ml的效果最好,大了烧水时间太长沸腾现象不明显,小了看不到气泡上升变大的过程。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虽然这两种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具体,特别是沸腾现象,只知道水烧开时有很多白气,但不知道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