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学生认识到国家制定的各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感受党和政府及各方力量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做出的关爱和保护。法治观念: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了解其他法律,要求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健全人格:通过了解国家不断加深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懂得作为未成年人应该要珍惜国家的这种特殊的保护,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教学难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防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画作: 哪位同学愿意尝试为这幅画拟一个标题,或者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幅作品?(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请学生们为画拟标题,简洁明了,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习兴趣,导入本节课的课题——《法律为我们护航》。讲授新课: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展示图片:想一想:你身边有这样的行为吗?为什么这些行为容易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引出第一部分内容:我们需要特殊保护)1、什么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思考: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图片等材料的设计源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分析生活。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分析容易受伤害的原因。3、通过习近平语录、《儿童权利公约》等材料,思考为什么我们国家、国际上如此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学生回答)知识归纳: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必要性: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和不法侵害。重要性: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二:感受法的关爱1、展示预习成果:知道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学生回答,PPT展示图片。两部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小组讨论:结合 P98相关链接,讨论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否违背法律的平等原则?(2分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并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平等包含两层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不具备承担责任能力,对他们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对他们的关爱,也是平等原则的真正体现;从长远来看,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这一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平等的含义,以及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小组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享保护:课前布置“课前微观察”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发现、观察、搜集、记录受保护的瞬间。课堂展示、分享“课前微观察”(学生制作 PPT,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受到的保护,并进行分享)知识归纳: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的六大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我们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防线,让我们感受到全社会像呵护一朵朵花蕾一样为我们保驾护航!设计意图: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看似普通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感知来自法律多方面的关爱,明确整个社会都在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护航。另外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内容整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4、播放视频:进一步了解、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的六大保护。5、写一写:给予我们未成年人这么多特殊的保护,那我们未成年人该做些什么?(写感悟,与同学进行分享)设计意图:进行情感升华,让同学们意识到来自各方的关爱和保护,要心怀感恩,向阳而上,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设计:实践作业:以“六大保护”为主题,制作一个创意书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