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教材梳理复习第一部分 第四部分 压强 浮力 课件(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教材梳理复习第一部分 第四部分 压强 浮力 课件(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2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的压强
第四部分 压强 浮力
1. [2023·随州] 风油精因具有提神醒脑和蚊叮虫咬后止痒等功效成为生活常备品。有一种现象引起了物理兴趣小组的注意:打开风油精的瓶盖将瓶口向下提着,不见风油精哗啦啦流出,甩一甩或抖一抖风油精就会从瓶口出来一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甩一甩风油精就会从瓶口出来一些, 利用了液体也具有惯性这一特性
B. 瓶口向下, 此时瓶内液体上方气体的气压一定大于瓶外环境的气压
C. 瓶口向下, 若瓶外环境的气压突然增加则瓶内液体会自动流出
D. 瓶口向下, 若在瓶底外部放一个冰块降温则瓶内液体会自动流出
A
2. [2022·十堰]有一种负压救护车,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有效防护病毒再传播,负压装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气机,将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的被污染空气___________ (填“从车内抽出”或“抽入至车内”),使车内气压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 ________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
从车内抽出
低于
大气压
点拨:负压救护车的原理: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必须用抽气机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从车内抽出,使车内气压低于车外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
3. [中考·湘潭]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B. 牛顿最早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C. 离地面越高, 大气压强越大
D. 气压越低, 水的沸点越高
A
B
4. [2023·成都] 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以下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有关的是(  )
A. 沙漠越野车安装宽大的车轮
B. 用吸管吸玻璃杯中的饮料
C. 船经过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
D. 利用圆木滚动来搬运巨石
5. [2023·烟台]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 图甲, 刮大风时, 伞面会被向上“吸” 起
B. 图乙, 向两张纸之间吹气, 两张纸会相互 “吸” 起来
C. 图丙, 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 否则可能会被 “吸” 向列车
D. 图丁, 将吸盘压在光洁的瓷砖表面, 吸盘会被“吸” 在瓷砖上
答案: D
6. [2023·扬州]如图,下列有关压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 大型客机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 乙: 安全锤做得很尖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 从而减小压强
C. 丙: 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 玻璃管中液柱随外界气压增大而升高
D. 丁: 向盛有刚沸腾的水的烧瓶底浇冷水,增大水面上方的气压从而降低水的沸点
A
7. [中考·遵义]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常会利用“香蕉球”破门得分。“香蕉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在飞行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足球在飞行过程中受惯性作用不断向内侧偏转
C. 足球向内侧偏转是因为内侧空气流速大,外侧流速小
D. 足球向内侧偏转是因为内侧空气流速小, 外侧流速大
点拨:足球向内侧偏转,这说明外侧空气的压强大,内侧空气的压强小,由此可知足球内侧空气流速大,外侧流速小。
答案: C
8. [中考·广州]如图甲,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此时水面上方 a、 b 处的气压为 pa0、 pb0。在 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水面稳定后如图乙所示,此时 a、 b 处的气压为 pa、 pb,水面下 c、d 处水的压强为 pc、 pd,若大气压保持不变,则(  )
A. pc > pd
B. pa > pb
C. pa0 > pa
D. pb0 = pb
点拨:吹气前,该装置为连通器,连通器中的水静止不流动时,水面是相平的,水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所以 pa0=pb0;在 b 上方持续水平吹气, b 中液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所以 pa > pb;由于b 处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所以 pb0 > pb;此时左侧两管相当于是一个连通器,液体密度相同, c、 d 处深度相同,所以 pc=pd。
答案: B
9. [中考·枣庄]如图 是测量 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长约1 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将玻璃管从竖直位置适当向右侧倾斜,
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 mm
B. 若将玻璃管向上提 2 cm, 但玻璃管口仍在槽内水银面以下, 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为 780 mm
C. 在实验中, 若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所测的大气压值偏大
D. 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A
10. [中考·大连]如图所示,将两个吸盘向竖直墙面上按压,发现扎孔的吸盘无法吸在墙面上,而不扎孔的吸盘很容易吸在墙面上。二者对比可以证明 ________的存在;静止在墙面上的吸盘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相互_________ 。
大气压
平衡
11. [2023·自贡]司机开车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紧急刹车时由于________ 造成的伤害;小汽车的外观呈流线型,在高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重力。
惯性
小于
12. [中考·海南]如图是小明玩自制玩具的两个场景。图甲中,往弯曲的纸卷里吹气, 纸卷伸直了, 是因为纸卷里的气压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图乙中,用力向简易喷雾器的 A 管内吹气, B管口喷出了水雾,其原理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_______ 的关系。
变大
流速
13. [中考·东营]在“小实验、小制作”比赛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身边的小玻璃瓶、单孔橡皮塞、两端开口的透明吸管、水,展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敲击实验”。如图甲,用笔杆敲击使空玻璃瓶发生_______ ,产生声音,加大敲击的力量,声音的__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发生了改变。
振动
响度
(2) 自制温度计。如图乙,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吸管中的液面________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验证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3) 自制水气压计。如图丙,提着瓶子从一楼走到四楼,观察到吸管中的液面上升,说明了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 _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上升
热胀冷缩
减小
(4) 自制“喷雾器”,如图丁,往 B 管中吹气,可以看到 A 管中的液面______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表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______(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上升
越小
14. [2023·灵武期末]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有刻度部分容积为 20 mL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a.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 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b. 如图甲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c.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 L。
(1) 设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 V,则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只用字母表示)。
p 大气=
点拨:大气压强的表达式 p 大气= = = 。
(2) 若 F=18 N, L=10 cm,则所测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 Pa。
9×104
点拨: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 20 mL=20 cm3,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 10 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 = = 2 cm2=2× 10-4 m2;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 p 大气= = =9× 104 Pa。
(3) 小组同学发现所测大气压值比标准大气压 _______(填“大”或“小”),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从实验结果看,测量结果小于标准大气压,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等。
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4) 另一个兴趣小组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也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如果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5 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 10 cm2,他是否能够测出大气压的大小( 设大气压约为 1.0×105 Pa),为什么?
解:不能; 由 p= 可得, F 示 =p0S=1.0×105Pa×10×
10-4m2=100N,至少需要一个量程为 0~100N 的测力计,所以用量程为 0~5N 的弹簧测力计是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的。
15. [新趋势·学科内综合]在化学实验中,常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拔火罐时玻璃罐“吸” 在皮肤上
B.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灰尘
C. 磁体可以“ 吸” 引钉子、 大头针等铁制品
D. 若人站在安全线以内的区域候车, 会被驶过的列车“吸” 进铁轨
A
16. [新考法·逻辑推理法]如图为自制发球机示意图,当吹风机向水平管吹风时,乒乓球上方的气体压强变 _____。已知球的质量为2.5 g,竖直方向受大气压作用的等效面积为 12.5 cm2,若不计管壁摩擦,当球下方和上方气压差为_______ Pa 时,球恰能上升;若考虑管壁摩擦,则需要 _______乒乓球上方的风速。( g 取 10 N/kg)

20
增大
点拨:当吹风机向水平管吹风时,乒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小于下端管口气体压强,原本静止的乒乓球沿管上升;球的重力 G=mg=2.5× 10-3kg× 10 N/kg=2.5× 10-2 N,球下方和上方受到的压力差 Δ F=G=2.5× 10-2 N,受力面积 S=12.5 cm2=12.5× 10-4 m2,球下方和上方气压差 Δ p= = =20 Pa;若考虑管壁摩擦,则需要增大乒乓球上方的风速,则球下方和上方气压差增大,从而使球沿竖直管上升。(共40张PPT)
第3课时 浮力
第四部分 压强 浮力
1. [2023·武汉] 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 20 cm2 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 N、密度为 4×103 kg/m3 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 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
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 (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 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 g 取 10 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块体积为 300 cm3 B. F1-F2=0.18 N
C. p=150 Pa D. T2=T1
点拨:金属块的重力为 1.2 N,其质量 m= = =0.12 kg,体积V物= = =3× 10-5 m3=30 cm3,故 A 错误。金属块有 的体积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 浮 1=ρ 水 V 排 g= ρ 水 V 物 g= ×1.0×103kg/m3×3× 10-5m3×10 N/kg=0.06 N,此时拉力 F1=G 物-F 浮 1;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 此时的浮力为 F 浮 2=ρ 水 V 排 g=ρ 水 V 物 g=1.0×103kg/m3×3×
10-5m3×10 N/kg=0.3 N,此时拉力 F2 为 F2=G 物 -F 浮 2,
因此 F1-F2=(G 物 -F 浮 1) - (G 物-F 浮 2) = F 浮 2-F 浮 1=
0.3 N-0.06 N=0.24 N,故 B 错误。
金属块从有 的体积浸在水中到刚好浸没在水中,增加的排开水的体积为 Δ V 排= ×30cm3=24cm3,底面积为 20 cm2 的圆柱形小桶水深为 h= = =1.2 cm=0.012 m,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 p=ρ 水gh=1.0×103 kg/m3× 10 N/kg× 0.012 m=120 Pa,故 C 错误。
提绳的拉力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及金属块对水的压力(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金属块浸没前后浮力的增加量等于水重力的减少量,因此前后提绳的拉力不变,因此 T2=T1,故 D 正确。
答案: D
2. [2023·荆州]如图甲所示的密闭容器,壁厚忽略不计。其底部是边长为 5 cm 的正方形,容器中装有高度为 8 cm 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________Pa。将容器倒置并使其在水中竖直漂浮,如图乙所示,容器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 2 cm,该容器的质量为______ g。( 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 g 取 10N/kg)
800
50
点拨:容器中装有高度为 8 cm 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 水 gh=1.0× 103 kg/m3× 10 N/kg×8× 10-2 m=800 Pa。容器排开水的体积 V 排=V 水+V 空=Sh+SΔ h=5cm×5cm×8cm+5cm×5cm×2cm=250cm3=2.5×10-4m3,容器所受的浮力 F浮=
ρ 水gV 排=1.0×103kg/m3× 10 N/kg×2.5×10-4m3=2.5N,容器和水受到的重力 G 总=F浮=2.5N,容器和水的总质量 m总= =
=0.25kg,水的质量 m 水=ρ 水 V 水=1.0×103kg/m3×0.05m×0.05m×0.08m=0.2kg, m 容=m总-m 水=0.25kg-0.2kg=0.05kg=50g。
3. [2023·随州]实验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量盐水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 密度用 ρ 水表示)、金属块 A、盐水以及不吸水的细线等器材完成了图中实验。
(1) 要测量金属块 A 浸没在水中的浮力,合理的测量顺序是__________ (填“①→②”或 “②→①”)。
(2) 计算金属块 A 浸没在水中的浮力F= _______N。
(3) 完成图中各项实验后分析可知:金属块 A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 (填“液体密度”或 “金属密度”) 有关。
(4) 请推导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ρ 盐水= _____________( 用 F1、 F2、 F3、 ρ 水表示)。
①→②
1.3
液体密度
点拨:在水中金属块 A 受到的浮力为 F=F1-F2,在盐水中金属块 A 受到的浮力为 F 浮盐水 =F1-F3,因为金属块 A 都是浸没在两种液体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金属块 A 的体积相同,即VA=
V 排,根据公式 F 浮 =ρ 液 gV 排可知, = ,则盐水的密度为 ρ 盐水 = 。
4. [2023·鄂州] 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把质量为 300 g的木块浸入水中,木块静止时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20 cm,已知容器底面积为 300 cm2,容器重 3 N, g 取10 N/ kg。
解: 由题意可知,木块静止时漂浮,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 F 浮等于木块的重力 G 木,
即F浮=G 木=m 木g=300×10-3kg×10N/kg=3N。
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解:由 F 浮=ρ 液gV 排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V 排== =3×10-4m3,则木块的体积为 V 木= ==5× 10-4m3,由 ρ= mV 可得, 木块的密度为 ρ 木= ==0.6×103kg/m3。
(2)木块的密度;
解:由题意可知,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V 水=300×10-4m2× 20×10-2m-3×10-4m3=5.7×10-3m3,由 ρ= mV 可得,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m 水=ρ 水V 水=1×103kg/m3×
5.7×10-3 m3=5.7kg,则容器中水的重力为 G 水 =
m 水 g=5.7kg×10 N/kg=57N,由受力分析可知,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压等于容器、 水与木块的重力之和,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即 F 压 =G 木 +G 水 +G 容 =3N+57N+3N=63N,
由 p= 可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 = =2 100Pa。
5. [2023·陕西]如图,是我国 055 型万吨级驱逐舰“延安号”。该舰满载时,排水量约12 000 t,吃水深度 6.6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排水量指的是舰船满载时排开水的重力
B. “延安号” 漂浮在海面上, 所受重力小于浮力
C. “延安号” 漂浮在海面上, 所受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D. “延安号” 不能与其他舰船近距离并排航行, 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 压强越大
C
6. [2023·泰州]用硬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不计进排气管体积),然后将模型放入水中,使其上浮或下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 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 向瓶中充气时, 瓶内气体压强变大, 模型将下沉
C. 从瓶中抽气时, 模型会下沉, 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 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 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
D
7. [2023·新疆]某薄壁玻璃管粗细均匀、一端开口。早晨在室外将该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缓慢插入水中,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如图所示,放手后玻璃管在某位置保持漂浮状态,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 1.0 cm。中午时,由于管内空气升温膨胀,玻璃管内封闭的空气柱的长度增加了 1.5 cm,此时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  )
A. 1.0 cm B. 1.5 cm
C. 2.0 cm D. 2.5 cm
点拨:设玻璃管长为 L,早晨玻璃管内的水高度为 h,玻璃管横截面积为 S,中午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 h′,根据题意,无论早晨还是中午,玻璃管都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受到的浮力等于玻璃管和管内水的重力之和,则早晨时存在等式 F 浮=G 管内水+G 管,
即ρ水gS(L-1.0 cm)=ρ水gSh+G管①,中午时存在等式F浮′ =
G 管内水′ +G 管,即 ρ 水 gS(L-h′) =ρ 水 gS(h-1.5 cm) +G 管②;
① - ②并化简得 h′=2.5 cm。
答案: D
8. [中考·江西]如图所示,在家庭小实验中,某同学想让沉底的鸡蛋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向杯子中加盐
B. 向杯子中加水
C. 倒出少量的水
D. 轻轻摇晃杯子
A
9. [中考·淄博]小明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 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C. 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D. 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B
10. [2023·烟台]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1) 实验过程中,利用哪些步骤能够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_____________。利用哪些步骤能够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____________ 。(均用图中的序号表示)
②和③
①和④
点拨:由称重法测浮力可知,要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需要测出物体的重力和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由②和③能够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小桶和排开液体的总重力减去空桶的重力,因此由①和④能够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2)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_________
相等
点拨:由称重法测浮力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G-F 拉=2.0 N-1.5 N=0.5 N,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G 排=G 桶 + 液-G 桶=1.0 N-0.5 N=0.5 N,则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3)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该小组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用不同的液体和物体多次实验
点拨: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该小组还应该换用不同的液体和物体多次实验。
(4) 另外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后,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不相等,在排除误差因素的情况下,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的液体没有装满
点拨: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不相等,可能是排开液体的重力与溢出液体的重力不同,因此可能是烧杯中的液体没有装满,还有可能是物体碰到烧杯壁,导致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11. [2023·枣庄]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长方体金属 块,沿竖直方向缓慢浸入盛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平底薄壁容器中,直至完全浸没(水未溢出),如图甲所示。通过实验得出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 h 与其排开水的体积 V 排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0.4 kg,容器的底面积与金属块的底面积之比为 5 ∶ 1, ρ 水 =1.0×103 kg/m3, g 取 10 N/kg。
求: (1) 金属块所受的重力;
解: 由题意可得,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 G=mg= 0.4kg×10N/kg=4N。
(2) 金属块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2 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由题图乙可知, 当 h=2cm 时,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20cm3=20×10-6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ρ 水 gV 排 =1.0× 103kg/m3×10N/kg×20×10-6m3=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拉 =G-F 浮 =4N-0.2N=3.8N。
(3) 金属块刚浸没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解:由题图乙可知,当 h=5cm 时,金属块刚好浸没,即金属块的高度为 5cm,此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 水 gh=1.0×103kg/m3×10N/kg×5×10-2m=500Pa。
(4) 金属块浸没后与金属块浸入之前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解:金属块的底面积为 S 金 = = =10cm2,
容器的底面积为 S=5S 金 =5×10cm2=50cm2,
增加的压力等于水对金属块的浮力,则 Δ F=F浮′=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50×10-6m3=0.5N;
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为 Δ p= ==100Pa。
12. [新视角·项目探究题]小霞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 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2) 观察 A、B、C、D 四幅图,可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有关。
(3) 由 D、E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 有关。
1
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密度
(4) 小明还想用如图乙所示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① 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逐渐调高升降台时,小明发现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小,此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会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它们的变化量相等,则证明F浮 =G 排;
变大
点拨:如题图乙,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小明逐渐调高升降台时,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 F 浮=ρ 液gV 排可知,重物受到的浮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 F′=G 重-F 浮变小;又因为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时,溢出水的体积变大、溢出水的质量变大、溢出水受到的重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变大;
② 在图乙中,已知重物是底面积为 100 cm2,高为 8 cm, 重为 10 N 的实心长方体,从重物刚接触水面开始,将升降台缓慢上升 6 cm,则重物最终浸入的深度为______cm(弹簧测力计每 1 N 的刻度线间距为 0.5 cm)。
4
点拨:升降台上升后,由于重物受浮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减小,且弹簧测力计每 1 N 的刻度线间距为 0.5 cm,设重物静止时弹簧缩短了 h cm, 此时重物浸入水中的深度为(6-h) cm,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G 重-× h cm, 即 F=G 重 -2 N/cm×
h cm, 此 时弹簧测力计拉力、浮力与重物重力平衡,所以
F+F 浮 =G重,即(10 N-2 N/cm× h cm) +1.0× 103 kg/m3×
10 N/kg×100× 10-4 m2× (6-h)× 10-2 m=10 N,解得 h=2;所以重物最终浸入的深度为 6 cm-2 cm=4 cm。(共32张PPT)
第1课时 压强 液体的压强
第四部分 压强 浮力
1. [2023·仙桃,多选] 如图,质量、底面积相同的薄壁容器甲、乙、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为圆柱形,乙、丙为圆台形,分别装有 A、B、 C 三种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液体的密度 ρA > ρB > ρC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B > pA > pC
C.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B < FA < FC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甲=F 乙=F 丙
BD
2. [2023·恩施州]如图,利用微小压强计,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用手按压橡皮膜,U 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是因为橡皮管内的气压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外界大气压。
大于
(2) 将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丙、丁所示,这是比较同一液体内相同深度_________的压强大小,实验结论是同一液体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方向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2023·青海]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品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钉子很尖 B. 书包带很宽
C. 菜刀磨得锋利 D. 木头橛子很尖
B
C
4. [2023·乐山]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在打拳过程中出现甲、乙所示的两种站姿,在保持这两种姿态静止时,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 和 F 乙、 p 甲 和 p 乙,则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B. F 甲 >F 乙, p 甲

C.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D. F 甲 =F 乙, p 甲

5. [中考·郴州]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沿图中虚线将其分割成体积相等的 a、 b 两部分,并取走 a 部分。剩下的 b 部分(未倾倒) 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
D
6. [中考·济南]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中装的都是水,与乙等高的丙容器中装的是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是 0.8×103 kg/m3,则 (  )
A. 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B. 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C. 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D. 三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A
7. [2023·岳阳]一个装满书的箱子,用图示三种不同方式提起并保持静止。甲图中绳子对手的拉力为 F 甲,乙图中绳子对手的拉力为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F甲>F 乙
B. F甲C. 比较乙、 丙两图, 乙图中绳子对手的勒痕更深一些
D. 比较乙、 丙两图, 丙图中绳子对手的勒痕更深一些
C
8. [2023·株洲]在一个不带瓶盖的塑料瓶侧壁打一个小孔, a、 b 为瓶中小孔下方位置不同的两点,用手堵住小孔,在瓶中装满某种液体。如图,松手后,在液体喷出的过程中 (  )
A. 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 s 变大
B. 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 s 不变
C. a、 b 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变小
D. a、 b 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不变
D
9. [2023·郴州]如图是某拦河大坝的截面示意图。则 A 点受到水的压强是( g 取 10 N/kg) (  )
A. 4× 105 Pa
B. 3× 105 Pa
C. 5× 105 Pa
D. 1× 105 Pa
B
10. [2023·黑龙江]小明向前行走时,他发现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_______(填“前”或“后”)的。他还发现盲道上有凸起,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减小受力面积
11. [中考·陕西]位于陕西泾阳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如图是郑国渠跨路面两侧的截面示意图,两侧水渠和中间的涵洞可以看成是一个 __________。当水不流动时, 水对 A 点的压强_________水对B 点的压强。
连通器
小于
12. [2023·安徽] “奋斗者”号深潜器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当“奋斗者”号潜至海面下 10 000 m 深处时,其外部 0.1 m2 的水平舱面上所受的海水压力约为 _________N。 ( 海水密度近似为 1×103 kg/m3, g 取 10 N/kg)
1× 107
13. [2023·南充]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甲、乙、丙内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甲、 F 乙、F丙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 甲、 p 乙、 p 丙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F 甲 >F 丙 >F 乙
p 甲 =p 乙 =p 丙
点拨:由图可知,容器中水的深度关系为 h 甲>h 丙>h 乙,根据 p=ρgh 知,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关系为 p 甲′ >p 丙′ >p 乙′,因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则根据 F=pS 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 F 甲>F 丙>F 乙。由题知,三个容器的质量相同、所装水的质量也相同,所以容器和水的总质量相同,由 G=mg 可知,它们的总重力相同,因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已知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所以根据 p= 可知,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p 甲=p 乙=p 丙。
14. [2023·深圳]如图所示,琴琴同学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1) 谁受到的压力大:_________ ;谁的受力面积大: ____________。(均填“海绵的大”“沙坑的大”或“两个相等”)
(2) 改进这两个实验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个相等
海绵的大
都选择海绵(或沙坑)做实验
(3) 对比甲图,应选择下面的_______ 对比探究压强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A
15. [2023·北京]小京利用同一个微小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进行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
(1) 实验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通过微小压强计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
(2) 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__________有关;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____________有关。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液体的深度
液体的密度
16. [2023·广东] C919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大型客机,已完成商业首航。假设某架飞机总质量为 8×104 kg,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时,其轮胎与跑道接触的总面积约为 1 m2, g 取 10 N/kg。
求该飞机:
(1)受到的重力;
解:飞机受到的重力G=mg=
8×104kg×10N/kg=8×105N。
(2)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强;
解:飞机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力 F=G=8×105N,
对水平跑道的压强 p= ==8×105Pa。
(3) 以 800 km/h 匀速直线飞行 18 min 所通过的距离。
以 800km/h 匀速直线飞行 18min=0.3h,由 v= 知,
所通过的距离 s=vt=800km/h×0.3h=240km。
17. [母题 人教八下 P38T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容器( S 甲 >S 乙),将质量相等的水分别倒入其中,水均不溢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p 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 F 甲、F乙, 则 p 甲 _______p 乙, F 甲 _______F 乙。 (均填“>”“<”或“=”)
<
<
点拨:水和容器的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根据压力 F=G 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底面积不等, S 甲>S 乙,根据 p= 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 甲

18. [新视角·模型探究题]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亮同学取四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其中 B、C、D 三个粗细相同),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如图所示向 A、B、C 瓶中装入水, D 瓶中装入盐水。
(1) 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转换法
点拨:通过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2) 根据 A、B 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
(3) 根据 B、C 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______有关。
无关
深度
点拨: A 瓶中水的质量一定大于 B 瓶,但二者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点拨: B、 C 两瓶子装的液体种类相同,液体的深度越深,橡皮膜鼓起的程度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4) 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_______ 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D
点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所装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故 C、D 两瓶符合题意,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 瓶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大,通过比较 C、D两瓶上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结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 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 E 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_________ (填“底部”或“侧壁”) 有压强。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 F 所示,则此液体密度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水的密度。
侧壁
小于
点拨: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如图 F所示,水对橡皮膜有向右的压强,液体对橡皮膜有向左的压强,两侧压强相等时,橡皮膜不发生凸起,即ρ 水gh 水=ρ 液gh 液,因 h 液>h 水,所以 ρ 液<ρ 水,故此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