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5《光的色散》【知识点梳理】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简记:145)。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3.物体对光的作用①白色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电影银幕要用白色;②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所以黑色的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③无色透明的物体:透过所有色光,所以为了室内明亮,窗户采用无色玻璃;④有色透明的物体: 透过同色光吸收异色光,照明灯的灯泡壁是红色,看起来就是红光灯;⑤有色不透明的物体:反射同色光吸收异色光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绿色光。3、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②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色光决定;4.看不见的光(1)光谱上,红光外侧的区域为红外线,紫光外侧的区域为紫外线,均为不可见光。(2)红外线的特点:热作用强,应用【典型例题选讲】1.(多选题)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 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5km/sC.验钞机能够发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答案】AB【详解】A.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一块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可以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故A正确;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5km/s=3×108m/s,这个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故B正确;C.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故C错误;D.大厦的玻璃幕墙表面光滑,使太阳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故D错误。2.(单选题)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B.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C.人们利用紫外线的热效应消毒杀菌D.验钞机利用红处线辨别钞票的真伪【答案】B【详解】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A错误;B.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故B正确;C.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所以人们利用紫处线消毒杀菌,故C错误;D.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3.(单选题)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 )A.区域①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B.区域②既能升温,又能识币C.区域①能升温,区域③能识币 D.区域③能升温,区域①能识币【答案】C【详解】BD.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上到下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即在①区域,故BD不符合题意;AC.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③区域,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4.(单选题)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紫外线脉冲来控制电视机【答案】A【详解】A.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池水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故A正确;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平行光线在玻璃墙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仍然是平行光,所以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镜面反射引起的,故C错误;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靠发出红外线,遥控指挥电视机的,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杀菌,故D错误。5.如图甲光的色散实验时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分辨不清,可以适当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区域1应标___________色。【答案】 增大 蓝【详解】[1]由甲图可知光屏距三棱镜越近彩色光带越密集,不易分辨,故可以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彩色光带越宽,易分辨。[2]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故区域1应标蓝色。6.LED光源是利用红、___________、蓝三原色,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任意混合,即可形成不同色光的组合变化,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身体发出的 ___________,医院病房里定期会使用 ___________灯给病房杀菌消毒(后两个空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答案】 绿 红外线 紫外线【详解】[1]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2] 夜视仪原理就是将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微光或红外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并把电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光信号,故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3] 紫外线的最常见功能是杀菌,故医院病房里会定期使用紫外线灯杀菌消毒。7.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说明光具有_______;(2)图甲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用白色光屏的目的是_______,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_______光,说明_______光的偏折角度大;(3)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的温度,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的区域是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下同),能消毒杀菌的区域是_______;(4)图乙中在三棱镜和光屏之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光屏呈现的光的颜色为_______色;(5)拓展: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纸上面有一个_______色的“光”字;(6)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一个水槽盛上水,旁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调整装置角度,就可以在白色墙壁上观察到彩色光带,敲动水槽,使它做微小振动,又可在墙壁上观察到 _______光。【答案】 电 能量 色散 呈现彩色光带 红 紫 ① ③ 蓝 红 黑 白【详解】(1)[1][2]根据能量的转化可知,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表明光具有能量。(2)[3][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在白色光屏上呈现一条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5][6]从图甲可知,最下面的色光经过三棱镜偏折最强,因此是紫光。A为红光,其偏折角度小。(3)[7]在红光之外称为红外线,其热效应最显著,因此让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的区域是①。[8]紫色光之外称为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区域是③。(4)[9]在三棱镜和白色光屏之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由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因此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故光屏呈现的光的颜色为蓝光。(5)[10][11]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红光照射时,则白纸能反射红光呈红色;绿字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因此绿字呈黑色。(6)[12]如图所示的装置相当于三棱镜,用该装置来进行太阳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七色光,因此在白色的墙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当盘子做微小的振动时,水面不再是平面,光在不平的水面上会发生漫反射,使得各种颜色的光复合成白光。【学科核心素养训练】一、单选题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最早通过三棱镜观察发现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宙生 D.富兰克林2.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图所示,关于太阳光的色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实验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B.我们看到光屏上的最下面是紫光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色散的原因是因为光经过三棱镜时发生了光的折射3.古诗词中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经过大气发生反射而成的像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阴浓”是光的色散形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彩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单色光B.我们在电影院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说明屏幕是光源C.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D.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5.下列事例中属于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镜花水月 B.一叶障目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6.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水面形成倒影 B. 游戏中的“手影”C.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D.铅笔水中“折断”7.如下图所示的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杆的影子 B.雨后彩虹C.汽车观后镜 D.水中倒影8.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B.光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D.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猴子捞月,空喜一场C.雨后天空,彩虹架桥 D.岸边树木,水中倒立10.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于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折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对光的偏折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绝对平行C.白糖水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11.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A.红、黄、紫 B.红、绿、紫 C.红、绿、蓝 D.红、黄、蓝12.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C.雨后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3.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14.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D.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色散和光的漫反射实质是一样的B.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D.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而反射其它色光二、多选题16.下列四幅图片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小孔成像实验中,适当增大孔的大小,可以使像变大一些B.夜晚,当有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其原理是利用了光的反射C. 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D.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17.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照射到粗糙的黑板上发生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D.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18.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时,发现光路是可逆的B.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D.利用三棱镜对光的色散进行深入的探究,发现“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三、填空题19.彩色电视机的显示器能呈现彩色图像,运用了红、______、蓝三原色光混合的原理,电视遥控器是靠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20.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将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而是指向其它不同方向有时也能实现遥控,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21.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 ___________;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___________;如果把红色玻璃拿掉,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___________。2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_。说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23.太阳光是白色光,牛顿发现透过三棱镜后的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_____现象,小孩看到路边黄颜色的花是因为花瓣反射了太阳光中 _____色的光;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的光。(1)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由图可知三棱镜对 _____(选填“A”或“B”)光的偏折能力更强;(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发现,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 _____(选填“A”或“B”)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3)人们发现,将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_____光和蓝光。24.物理学家______发现了色散现象。白光是一种______光,经三棱镜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其中一种色光经三棱镜不再发生色散,这种色光叫做_________。25.响尾蛇可以靠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____________;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对眼睛造成害。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温度传感器,一会儿后,传感器的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能使纸币上的荧光防伪标志发光;电视遥控器通过发射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27.(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①②③,区域______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可识别钞票真伪;(2)如图乙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3)人们把红、绿、______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丙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______光。28.冬天,太阳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说明光具有 ___________;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光的 ___________。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①②③,其中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___________(①/②/③,下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是 ___________。29.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人看到:“绿树”是因为绿叶能 ___________绿光(填“反射”、“折射”、“吸收”);若戴上红色镜片看绿叶,则将感觉该叶子为 ___________色。30.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_____。又看见花丛中红色的鲜花,爸爸告诉小华,这是花______(选填“吸收”“反射”或“折射”)红光造成的;走出森林,小华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四、实验题31.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一个三棱镜的侧面上用光屏接受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的光线。(1)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图示位置时从光屏上可以观察到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______;光屏上A、B是光带上的边缘色光,其中B为____色光;(2)屏上出现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区域是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更加灵敏,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______色;(3)如果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是______。A.①处 B.②处 C.③ D.①②③均可发光32.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1)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说明______;范围为ab,位于光屏a点处的色光颜色为______色(红/紫);(2)光屏应选择______色,理由是______;(3)这个实验现象叫做______,举一个与此现象相同的生活事例:______;(4)若三棱镜摔坏了后,把三棱镜的顶角摔掉了,______(能/不能)完成以上实验;(5)小雨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______;(6)如果光屏上彩色光带分布过于密集,可以适当_______(增大/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7)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色;(8)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主轴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焦距较小的光线是______光(选填“红”或“蓝”)。33.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m/s;(2)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说明光具有_______;(3)图甲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_______光;(4)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的温度,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的区域是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下同),能消毒杀菌的区域是_______;(5)图乙中,在三棱镜和白色光屏之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光屏呈现的光的颜色为_______色。34.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图所示是小雨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的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雨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发光。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______发光;(2)如图乙所示,小雨把一块石英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石英玻璃照射,看到钞票上的“10”字样再次发光。如图丙所示,她将图乙中的石英玻璃换为普通玻璃重复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小雨做这两个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3)如图丁所示是一个消毒柜,紫外线从紫外线灯的密封透明灯管内射出,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请你判断:柜门透明部分的材料应选______,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______。(均选填“石英玻璃”或“普通玻璃”)参考答案:1.A【详解】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详解】AB.光色散时,色光依次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布,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所以白屏上最上方的光是红光,最下面是紫光,而且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包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于是分解成了各种单色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A【详解】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A正确;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错误;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故C错误;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A。4.D【详解】A.太阳发出的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所以白光是复色光,故A错误;B.在电影院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屏幕反射的投影机的光,屏幕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C.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故C错误;D.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玻璃纸是透明物体,所以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其他光被吸收,故D正确。故选D。5.B【详解】A.镜中花水中月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详解】A.城堡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游戏中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A【详解】沙画表演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A.杆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射到小水珠组成的三棱镜上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的,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汽车观后镜成像属于凸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详解】A.小孔所成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像,只是因为光无法到达而形成的暗区,故C错误;D.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时的折射程度不同,从而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因此,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9.A【详解】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BD.猴子捞月、空喜一场和岸边树木、水中倒立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现象,故BD不符合题意;C.雨后天空、彩虹架桥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详解】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激光是单色光,不能发生色散。A.由于玻璃缸的折射,光线只能在空气和玻璃缸的界面上传播路径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是平行的,故B不符合题意;C.白糖水放置久了后,就变的不均匀了;由图可知,光的传播路径会向下弯曲,这表明光线是从密度大的糖水射向密度小的糖水,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所以越深密度越大,故C符合题意;D.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不能发生色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详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B【详解】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漫反射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A【详解】林间疏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潭影映人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①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②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②符合题意;③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和②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C【详解】A.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B.光的色散就是光经过折射,复色光分解为各单色光的现象,白光色散后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故B错误;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是3×108m/s,故C正确;D.光照在电影银幕上,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所以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故D错误。故选C。15.B【详解】A.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漫反射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食物的,故B正确;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发生了漫反射,屏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D.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B。16.BD【详解】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物距与像距都有关,与孔的大小无关,增大孔的大小,不会改变像的大小,故A错误;B.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夜晚,当有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时发生反射,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故B正确;C.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D.光的色散实验中,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故D正确。故选BD。17.CD【详解】A.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不会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光照射到粗糙的黑板上发生的是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电视机接收红外线,实现无线控制,故C正确;D.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合成任意一种色光,所以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合成的,故D正确。故选CD。18.ACD【详解】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时,光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入射,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即光路是可逆的,故A正确;B.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D.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中颜色的色带,故D正确。故选ACD。19. 绿 红外线【详解】[1][2]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显示器能呈现彩色图像,运用了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的原理;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可以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20. 红外线 反射【详解】[1][2]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不能穿透不透明物体,所以将不透明物品遮档在遥控器前,就不能实现遥控,如果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反射现象。21. 光的色散 红光 绿光【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如果在白色光屏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看到红光。[3]把红色玻璃拿掉,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绿色纸板只能反射绿光,其他光线被它吸收,所以我们不能看到七彩光带,只能看见绿光。22. 色散 各种色光【详解】[1]太阳光经过棱镜时,在光屏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色带,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2]太阳光能分解成七种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23. 色散 黄 B A 绿【详解】[1]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看到路边黄颜色的花是因为花瓣反射了太阳光中的黄光。(1)[3]由图可知,光屏上A处的光偏折能力最弱,B处的光偏折能力更强。(2)[4]A的外侧有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因此,用温度计测试时发现,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A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3)[5]将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称为光的三原色。24. 牛顿 复色 单色光【详解】[1]由物理学史可知,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色散现象。[2][3]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一条七彩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白光是一种复色光;如果让其中一种色彩的光再经过三棱镜,它不能再发生色散,这种色光叫单色光。25. 红外线 紫外线 变大【详解】[1]响尾蛇也是通过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的特点来跟踪食物,进行捕食。[2]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眼睛造成伤害。[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温度传感器,一会儿后,传感器的示数将变大。26. 绿 紫外线 红外线【详解】[1]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2]紫外线具有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验钞。[3]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电视遥控器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脉冲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27. ③ 同一直线 光的直线传播 不是 蓝 白【详解】(1)[1]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在紫光以外的光线是紫外线,故③区域的光线可以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可识别钞票真伪。(2)[2][3][4]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只有人眼、小孔和烛焰在同一条直线上,人才能通过小孔看到烛焰;从小孔看到的是烛焰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眼成的像,是实物本身,而小孔成像是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因此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3)[5][6]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三种色的叠加形成的是白色。28. 能量 色散 ① ③【详解】[1]太阳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说明光具有能量,能够将内能传递给人类。[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3][4]①是红外线,②是橙、黄、绿、青、蓝外线,③是紫外线,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即在①区域;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③区域。29. 反射 黑【详解】[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诗人看到:“绿树”是因为绿叶能反射绿光。[2]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反射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若戴上红色镜片看绿叶,镜片会将绿光反射出去,则人眼接收不到任何光,感觉该叶子为黑色。30.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 紫外线【详解】[1]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太阳光照射到红色的鲜花上,红花把太阳光的红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们看到鲜花是红色的,其他的色光被鲜花吸收。[3]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鉴别钞票。31. 色散现象 紫 ① 黑 C【详解】(1)[1]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七种色光被称作色散现象。[2]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2)[3]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它们在②区域,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即在①区域。[4]因为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所以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更灵敏,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3)[5]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应该是③区域,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 太阳光是复色光 紫 白 白色光屏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光的色散 彩虹的形成 能 见详解 增大 绿 蓝 黑 蓝【详解】(1)[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2]由于三棱镜倒放,且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因此,位于光屏a点处的是紫色光。(2)[3][4]白色光屏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因此,光屏应选择白色。(3)[5][6]这个实验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生活中彩虹的形成也是光的色散现象。(4)[7]三棱镜的顶角摔掉了,折射能力不变,仍能完成以上实验。(5)[8]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若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可以先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红色透明塑料纸只让红光透过,再照射到三棱镜上,若发生色散则说明红光是复色光,若不发生色散则说明红光为单色光。(6)[9]如果光屏上彩色光带分布过于密集,可以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7)[10][11][12]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白上衣可以反射蓝光,所以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不能反射蓝光,所以呈黑色。(8)[13]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主轴照射凸透镜,由于红光的偏折能力弱,蓝光的偏折能力强,因此,焦距较小的是蓝光。33. 3×108 能量 色散 紫 ① ③ 蓝【详解】(1)[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大约为3×108m/s。(2)[2]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从太阳吸收能量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说明太阳光具有能量。(3)[3][4]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故图中B为紫光。(4)[5][6]图中A处应该是红光,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因此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①区域时,热效应最显著;紫色光之外称为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区域是③。(5)[7]在三棱镜和白色光屏之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由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因此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光屏呈现的光的颜色为蓝光。34. 荧光物质 紫外线能否透过不同种类的玻璃 普通玻璃 石英玻璃【详解】(1)[1]钞票上的100字样上有荧光物质,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发光,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2]控制其他因素不变,通过改变玻璃的材质观察紫外线能否穿过玻璃照射到钞票上,这是在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不同种类的玻璃。(3)[3][4]紫外线灯要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所以透明灯管应选用紫外线可以透过的石英玻璃。由于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应避免紫外线透过消毒柜,柜门透明部分应选用紫外线无法透过的普通玻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