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6.2 密度(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6.2 密度(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6.2《密度》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几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mL=1cm3 1L=1dm3 1dm3=103cm3 1m3=106cm3 1kg=103g
知识点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思考:体积相同的铝块、铜块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体积又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请将表格中的数据描绘在右边的直角坐标系中,分析上表格中的数据和图像,我们可以得到:
1.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
2. 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知识点三:密度
1.概念: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用字母ρ表示。采用类似定义方法的物理量还有速度。
2.公式,变形公式求体积:,求质量:。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 ;克每立方厘米,符号g/cm3。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g/cm3=103Kg/m3。单位换算:ρ水=1g/cm3=1Kg/dm3=103Kg/m3=1t/m3。
4.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3Kg。
知识点四:密度表
(
由密度表,可得到的规律有:
①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一般情况,ρ

>ρ

>ρ



物质的密度与其状态有关;
④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
【典型例题选讲】
1.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小刘同学测量了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又测量了相同体积的几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_,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__,就此认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用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即我们学习的密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相同 不同
【详解】[1][2]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某种性质上存在差异,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水的密度为1×103kg/m3,物理意义是:_____。
【答案】 kg/m3 体积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详解】[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公式是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密度的常用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cm3。
[3]水的密度是1×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体积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3.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8∶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___________,如果将甲物体切去,将乙物体切去,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___________。
【答案】 16∶15 2∶3
【详解】[1]根据密度的公式可得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仍为2∶3。
4.关于对公式的理解,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
B.体积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越小
C.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有关
D.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常是不变的
【答案】D
【详解】A.由公式可得m=ρV,当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故A错误;
B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C错误;
D.同种物质,当状态不变时,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故D正确。
5.小李用天平和量杯测得某种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可以得出(  )
A.该液体的密度是3g/cm3 B.该液体的密度是1g/cm3
C.量杯的质量是60g D.量杯的质量是20g
【答案】B
【详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为
由可得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为
可得

②-①可得液体的密度为
将代入①解得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橡皮泥被捏成船型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答案】D
【详解】A.一块橡皮泥被捏成船型后,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改变,即质量不变;物质的状态不变,所以,密度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但是体积增大,则其密度将变小,故B错误;
C.一只粉笔用掉部分后,粉笔所含的物质减少,即其质量变小,但是其密度不变,故C错误;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改变,但体积变小,所以其密度变大,故D正确。
7.由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B.物体a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
C.a、b、c三个物体中,c的密度最大
D.体积为3cm3的a物体其质量为6g
【答案】AC
【详解】A.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由可知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故A正确;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故物体a的密度与其体积不成反比,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当三个物体的体积相等时,c的质量最大,由可知c的密度最大,故C正确;
D.由图可知a的密度
则体积为3cm3的a物体的质量
m′=ρV′=0.5g/cm3×3cm3=1.5g
故D错误。
8.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  )
A.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BC
【详解】A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着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油用掉一半后,密度大小不变,故AD不符合题意;
BC.由于食用油用掉了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质量减少了一半,体积变成原来的一半,故BC符合题意。
故选BC。
9.已知a、b两金属块都是质量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底面积分别为Sa、Sb,它们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Va=Vb,则ma:mb=4:1
B.若ma=mb,则Sa:Sb=1:4
C.若a、b取等质量制成实心混合物,则混合物的密度为0.8g/cm3
D.若a、b取等体积制成实心混合物,则混合物的密度为1.125g/cm3
【答案】BD
【详解】由图像可知,当a物质的质量ma=4g时,Va=2cm3,a物质的密度为
当b物质的质量mb=1g时,Vb=4cm3,b物质的密度为
A.由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则
故A错误;
B.由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则
因此边长之比为1:2,因为,所以底面积之比为
故B正确;
C.a、b两种物质等质量m混合时,则混合物的密度为
故C错误;
D.a、b两种物质等体积V混合,则混合物的密度
10.如图为甲、乙两种液体的mV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乙液体的密度为0.8kg/m
C.最多能装下15g乙液体的容器,也能装下25g甲液体
D.甲、乙两种液体均匀混合后,混合液体的mV图像应该在图中的Ⅱ区域内
【答案】AD
【详解】A.由图可知,当甲液体的质量时,甲液体的体积,则甲液体的密度为
故A正确;
B.当乙液体的质量时,乙液体的体积,则乙液体密度为
故B错误;
C.由可知,能装下15g乙液体的容器的容积为
容器装甲液体时,甲液体的体积,则装下甲液体的质量为
故C错误;
D.两种液体混合,混合的液体的密度处于两种液体密度值之间,所以,混合液体的mV图像应该在图中的Ⅱ区域内,故D正确。
1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做出了以下猜想,并将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猜想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猜想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表一:橡皮 表二:大理石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1 3.9 3 6 7.7 3
2 5.2 4 7 11.0 4
3 6.3 5 8 13.3 5
4 8.1 6 9 16.5 6
5 10.7 8 10 26.6 10
表三:橡皮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密度(克/厘米3) ___________
1 3.9 3 1.30 ___________
2 5.2 4 1.30
3 6.3 5 1.26
4 8.1 6 1.35
5 10.7 8 1.34
①为了验证猜想1,小组同学可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猜想2是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为了更直观地处理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建立了m-V图像的坐标系,将表一、表二中记录的每一组m、V值,在坐标系中标出它们所对应的坐标点。然后,观察这些点的位置,用平滑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12所示。在m-V图像中,通过观察两个图像的共同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③在后续的学习中,小组同学学习了什么是密度,并学会了测定物质的密度。发现与实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相比,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④小组同学想知道橡皮的密度是多少,将之前有关橡皮的实验数据找了出来。对表格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计算,请将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 1与6(或2与7、3与8、4与9) 正确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相同 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的规律 密度平均值(克/厘米3) 1.31
【详解】[1]控制体积相同,观察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所以选择表中数据1与6(或2与7、3与8、4与9)即可。
[2]由表中数据可知,体积增大,质量也在增大,所以可以得出猜想二是正确的。
[3]由图像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测量密度时,先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所以两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一样的。
[5]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两种,分别是得出普遍规律和减小误差,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6]在测量密度时,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表中需要测量密度平均值(克/厘米3),其值为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通过这个图像可知:
(1)体积为2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___________g,质量为3g的乙物质的体积为 ___________cm3;
(2)当甲、乙两物质体积相同时,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质量较大;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质的体积比为 ___________;
(3)同一状态下,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 ___________。
【答案】 4 6 甲 1∶4 大
【详解】(1)[1][2]由图可知,2cm3的甲的质量为4g;当质量为3g时,乙物质的体积为6cm3。
(2)[3][4]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由图可知,当甲乙的质量都为2g时,甲的体积为1cm3,乙的体积为4cm3,所以甲乙的体积之比为
(3)[5]由图可知,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质量越大的,相应的体积也越大。
【学科核心素养训练】
一、单选题
1.关于对公式的理解,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
B.体积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越小
C.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有关
D.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常是不变的
2.已知酒精的密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瓶酒精分装成两半后,瓶内酒精的密度也减半
B.能装1k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C.等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5:4
D.等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2:5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有质量,运动的物体没有质量
B.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
D.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
4.一瓶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
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D.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6.对于质量、密度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有关
C.某种物质的密度可通过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求得
D.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
7.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小
B.体积为6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8g
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
D.甲和乙两种液体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小于1g/cm3
8.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
B.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1∶2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2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3
9.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彪彪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5g/cm3
C.量杯质量为20g
D.8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100g
10.小明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容器的质量是40kg
B.甲液体的密度是2.5g/cm3
C.乙液体的密度是1.0g/cm3
D.密度为3.0g/cm3的液体的m﹣V图象应位于Ⅱ区域
11.小红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冰块,冰块质量是铝块的3倍
B.从表格中可以读出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C.把200g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不变
D.同质量铜、铝两种金属的实心立方体,铝的体积较大
12.根据所学知识和如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冰 煤油 空气 二氧化碳
密度/kg m-3 (常温常压下) 1.0×103 0.9×103 0.8×103 1.29 1.34
A.一个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为1kg,这个瓶子最多能装0.8kg酒精
B.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小
C.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密度一般会变化
D.泡沫灭火机喷出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会沉在下面将可燃物包围
13.2022 年 2 月,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滑雪运动对降雪量有些要求,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等面积的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2017 年 3 月 22 日,张家口下了一场大雪,小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 150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 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 138mm。则这场大雪的降雪量最接近于(  )
A.150mm B.138mm C.20mm D.11mm
14.小明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密度表
水 冰
酒精 铜
铁 铝
A.液体的密度可能比固体的密度大
B.一定质量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C.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是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铝,体积之比是
15.小字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首先用量杯测量了部分液体的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多次实验后,他通过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
①量杯质量为20g
②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③该液体密度为2g/cm3
④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5g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6.下列对于密度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D.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17.小明同学家住桃园小区,目前家中煤气灶仍以瓶装煤气作为燃料。他注意到冬天到煤气公司购买时价格是55元/瓶,而夏天价格则是51元/瓶。小明通过查找资料得知压缩煤气的密度:冬天为,而夏天为。如果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m3不变,则以质量来计算(  )
A.夏天的煤气价格更合算
B.冬天、夏天的价格一样
C.若冬天与夏天价格一样,那么冬天的煤气价格应为54元/瓶
D.若夏天与冬天价格一样,那么夏天的煤气价格应为50元/瓶
二、多选题
18.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  )
A.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19.如图为甲、乙两种液体的mV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乙液体的密度为0.8kg/m
C.最多能装下15g乙液体的容器,也能装下25g甲液体
D.甲、乙两种液体均匀混合后,混合液体的mV图像应该在图中的Ⅱ区域内
2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水银 13.6×103kg/m3 铜 8.9×103kg/m3
水 1.0×103kg/m3 铝 2.7×103kg/m3
酒精 0.8×103kg/m3 冰 0.9×103kg/m3
A.1m3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
B.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C.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不变
D.等质量的实心铝球和空心铜球,体积可能相同
2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铜 铁 铝 水 酒精
声速/m/s 3750 5200 5000 1500 1180
密度/kg·m﹣3 8.9×103 7.9×103 2.7×103 1.0×103 0.8×103
熔点℃ 1083 1535 660 ﹣﹣ ﹣﹣
A.最多能装下1kg酒精的瓶子,装不下1kg的水
B.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铁和铝制成合金,其密度为ρ,则ρ铁>ρ>ρ铝
C.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空心铝球和铁球,铝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之比大于79∶27
D.把等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装满水和酒精的杯中,溢出水和酒精质量之比为395∶356
三、填空题
22.甲、乙两种物体质量之比为2∶1,体积之比是4∶1,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将甲物体切除一半,乙物体切除三分之一,甲、乙物体余下的部分,其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
23.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液体体积为V,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当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70g时,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24.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___比木头大;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三分之一后,其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医院急诊室中容积为1.2m3的氧气瓶,氧气的密度为6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25.水的密度是,表示物理意义是_____。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_____;氧气瓶中的气体用掉一半后,剩余氧气的密度_____;水凝固成冰后密度_____,体积将_____。(以上四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平时我们习惯于讲水比油重,实际上指的是水的________比油大,平时我们也习惯于讲大人比小孩重,实际上指的是大人的______比小孩大。氧气瓶里氧气的密度是,质量用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
27.一个瓶子的质量是200 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700 g,装满牛奶时的总质量是720 g,则这种牛奶的密度是____kg/m 3 。喝了半瓶牛奶后剩下牛奶的密度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一瓶未开启的饮料,从超市带到家中饮料密度将_____,喝掉一半剩余的密度将_____ ;一瓶压缩氧气,用掉一半瓶内剩余的密度将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___________cm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 ___________kg/m3。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___________kg/m3。
30.C919型飞机为了减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飞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金属构成,已知甲、乙按质量比2∶1混合后的密度,与甲、乙按体积比3∶5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____ ,若该合金部件比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50%,则该合金部件中甲、乙的质量之比为____ 。
四、实验题
3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或丙)金属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
表一(甲金属)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1 10 27
2 20 54
3 30 81
表二(乙金属)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4 10 78
5 15 117
6 30 234
表三(丙金属)
实验序号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7 10 89
8 20 178
9 40 356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在体积相同时,不同金属的质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a)_________;
(b)_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_________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_________概念。
32.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步骤 分别测出铝块、松木的质量和体积,记入表格.
表格 次数物体m/gV/cm31铝块154202铝块2108403松木110204松木2108216
结论 比较发现:同种物质__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由此我们引入了“密度”这一物理量,其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__________.
33.某学习小组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做出了以下猜想,并将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猜想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猜想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表一:橡皮 表二:大理石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1 3.9 3 6 7.7 3
2 5.2 4 7 11.0 4
3 6.3 5 8 13.3 5
4 8.1 6 9 16.5 6
5 10.7 8 10 26.6 10
表三:橡皮
序号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密度(克/厘米3) ___________
1 3.9 3 1.30 ___________
2 5.2 4 1.30
3 6.3 5 1.26
4 8.1 6 1.35
5 10.7 8 1.34
①为了验证猜想1,小组同学可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猜想2是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为了更直观地处理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建立了m-V图像的坐标系,将表一、表二中记录的每一组m、V值,在坐标系中标出它们所对应的坐标点。然后,观察这些点的位置,用平滑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12所示。在m-V图像中,通过观察两个图像的共同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③在后续的学习中,小组同学学习了什么是密度,并学会了测定物质的密度。发现与实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相比,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④小组同学想知道橡皮的密度是多少,将之前有关橡皮的实验数据找了出来。对表格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计算,请将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34.学习了“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一节后,小明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为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如表中:
橡皮泥的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体 碎块
橡皮泥的质量/g 28 28 28 28
(1)实验时,小明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材料,我们是利用了它的_____这一物理属性(选填“弹性”或“塑性”);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你还可以用橡皮泥探究哪些物理问题?答:_____。
35.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10cm3)的质量,如图甲,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如表空白处。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了如表格的记录;
铝块 m/g V/cm3
1 ______ 10
2 54 20
3 81 30
(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他们的图象______。由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3)该铝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36.如表是小明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体积关系”实验时所得数据。
m/g V/cm3
蜡1 9 10
蜡2 18 20
干松木1 5.1 10
干松木2 10 20
(1)分析分析实验数学可以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①相同体积的蜡块和干松木,___________(选填“蜡块”或“干松木”)的质量大;
②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__________(选填“不相等”或“相等”);
(2)物理学中用 _____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来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
①它的定义式为:___________;
②蜡块和干松木相比较这个物理量,___________(选填“蜡块”或“干松木”)大。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由公式可得m=ρV,当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故A错误;
B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C错误;
D.同种物质,当状态不变时,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还跟物质的状态、物体的温度有关,气体的密度还与气体的压强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一瓶酒精分装成两半后,瓶内酒精的密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C.依密度公式可知。同样的瓶子,装水和酒精体积相同,则水与酒精的质量之为
水的质量1kg,可求得酒精的质量
故B错误,C正确;
D.依密度公式可知。若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则两者的体积之比
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而变化,静止的物体有质量,运动的物体也有质量,故A错误;
B.水银常温下是液体,但密度大于铁铝等很多固体,因而固体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
C.水的密度大于冰,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由可知,体积会变小,故C正确;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质量表示,1kg铁和1kg棉花质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将减半。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表示酒精的某种特性,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酒精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所以,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一块砖切成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变,故A错误;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表示同体积的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故B错误;
C.物理学中,密度在数值上等于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故C正确;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可以相同,如2kg的铁和水,密度不同,但是质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物质的密度可通过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求得。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由m-V图像可知,V甲=40cm3时,m甲=50g,V乙=50cm3时,m乙=40g,则甲和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比较可知,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大,故A错误;
B.体积为6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
m乙′=ρ乙V乙′=0.8g/cm3×60cm3=48g
故B正确;
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
故C错误;
D.甲、乙两种液体等体积V混合时,由可得,两液体的质量分别为
m甲″=ρ甲V,m乙″=ρ乙V
混合液的密度
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由图像知,设甲的体积为V甲=4V,质量m甲=12m根据得
设乙的体积为V乙=2V,质量m乙=4m根据得
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根据得,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若体积相同,甲、乙两种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3∶2;
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
若质量相同,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等于2∶ 3。
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BC.由题意知,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等于液体的质量加量杯的质量,则有
m=m杯+m液
由得
m=m杯+ρ液V
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80cm3时,总质量为100g,则有
100g=m杯+ρ液80cm3①
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总质量为40g,则有
40g=m杯+ρ液20cm3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
ρ液=1g/cm3,m杯=20g
故AB错误,C正确;
D.8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m1=ρ液V1=1g/cm3×80cm3=80g
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液体体积为零时质量应为零,由图象知液体体积为零时对应质量为,该质量为容器故容器的质量是,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知甲液体体积
此时甲液体的质量
所以甲液体的密度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知乙液体体积
此时乙液体的质量
所以乙液体的密度
故C符合题意;
D.因密度是3.0g/cm3 的液体的密度比甲的密度还大,根据 可知,质量相同时,该液体的体积小于甲的体积,故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应该在I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从表格中可以读出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把200g酒精倒掉100g,这种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剩下酒精的密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质量铜、铝两种金属的实心立方体,由于铝的密度较小所以铝的体积较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一个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为1kg,则所装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那么这个瓶子能装的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0.8×103kg/m3×10-3m3=0.8kg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知,水和冰的质量相等,则有
1.0×103kg/m3 V水=0.9kg/m3 V冰
即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表格知,水和冰的密度不同,所以同种物质其状态改变,密度一般会变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出现火情时,用泡沫灭火机喷出二氧化碳来灭火,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二氧化碳喷出后,会沉在下面将可燃物包围,达到灭火目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因为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刚降下的雪非常松软,里面的空隙较大,踏实后,雪坑的深度为138mm,说明踏实后雪的实际高度为
150mm 138mm=12mm
此时,雪的密度更接近水的密度,故这场大雪的降雪量约为12m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A.液体的密度可能比固体的要大,比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故一定质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不符合题意;
C.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
符合题意;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铝球,体积之比为:
不符合题意.
15.C
【详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根据 可得m=ρV,则有:ρ×20cm3+m杯=40g 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 ②由②-①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代入①得m杯=20g,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故①④正确,C为答案.
16.C
【详解】AB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故ABD错误;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一定,体积越大,质量越大,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故选C.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
17.D
【详解】AB.设煤气瓶的容积V,由可得,冬天一瓶煤气的质量为
夏天一瓶煤气的质量为
冬天煤气价格为
夏天煤气价格为
所以,夏天价格高,故AB不符合题意;
C.若冬天与夏天价格一样,即冬天价格应为4.25元/kg,则冬天每瓶标价应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夏天与冬天价格一样,即夏天价格应为4.17元/kg,则夏天每瓶标价应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BC
【详解】A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着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油用掉一半后,密度大小不变,故AD不符合题意;
BC.由于食用油用掉了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质量减少了一半,体积变成原来的一半,故BC符合题意。
故选BC。
19.AD
【详解】A.由图可知,当甲液体的质量时,甲液体的体积,则甲液体的密度为
故A正确;
B.当乙液体的质量时,乙液体的体积,则乙液体密度为
故B错误;
C.由可知,能装下15g乙液体的容器的容积为
容器装甲液体时,甲液体的体积,则装下甲液体的质量为
故C错误;
D.两种液体混合,混合的液体的密度处于两种液体密度值之间,所以,混合液体的mV图像应该在图中的Ⅱ区域内,故D正确。
故选AD。
20.AD
【详解】A.1m3水银的质量是
故A正确;
B.由表格可知,水银的密度大于铜、铝和冰等固体的密度,故B错误;
C.由表格可知,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根据公式可得水结成冰体积变大,故C错误;
D.根据表格,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等质量的实心铝球和空心铜球,它们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AD。
21.BD
【详解】A.根据密度公式有
因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故1kg水的体积小于等质量酒精的体积,故最多能装下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水,故A错误;
B.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铁和铝制成合金,设所用铁和铝的体积比为k∶1(k可能大于1,或等于1,或小于1),即
所以
V铁=kV铝
则合金的密度
若k值远大于1,则

所以ρ接近ρ铁,但小于ρ铁;若k值远小于1,则

所以ρ接近ρ铝,但大于ρ铝;由此可知
ρ铁>ρ>ρ铝
故B正确;
C.已知空心铝球和铁球的质量和体积均相等,设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的体积均为V,
由密度公式可得,两球实心部分的体积分别为

则两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分别为
(密度单位为g/cm3,为便于比较,没有带单位)
铝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之比为

所以
故C错误;
D.已知实心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相等,设其质量均为m′,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实心铜块和铁块的体积分别为

把它们分别浸没在装满水和酒精的杯中,则溢出液体的体积等于各自金属块的体积,所以溢出水的质量
溢出酒精的质量
则溢出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BD。
22. 1∶2 3∶2 1∶2
【详解】[1] 因为

可得
[2]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三分之一,则
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体积和质量无关,所以密度之比
23. 40 1×103 30
【详解】[1]从图中的二维坐标可看到,当液体体积为0时,这个质量为40g,这个质量为烧杯的质量。
[2]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60g,烧杯的质量为40g,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
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20g,液体体积为20cm3,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
[3]烧杯的质量为40g,当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70g时,这些液体的质量
这些液体的质量为30g,该液体的密度为1×103kg/m3=1g/cm3,这些液体的体积
24. 密度 不变 3
【详解】[1]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铅笔芯,用去三分之一后,其密度是不变的。
[3]一瓶氧气的密度为6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
25. 1m3水的质量是 不变 变小 变小 变大
【详解】[1]水的密度是,表示物理意义是1m3水的质量是。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3]氧气瓶中的气体用掉一半后,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而体积还是不变,那么根据,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4][5]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质量不变,根据可知,体积变大。
26. 密度 质量 2
【详解】[1]平时我们习惯于讲水比油重,这是指相同体积的水和油,水的质量较大,根据可知,水的密度比油大。
[2]平时我们也习惯于讲大人比小孩重,实际上指的是大人的质量比小孩大。
[3]设没使用前,氧气瓶里氧气的质量是m,体积是V,其密度大小是
质量用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27. 1.04×103 不变
【详解】[1]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
由可得,瓶子的容积为
装满牛奶时牛奶的质量为
牛奶的体积

牛奶的密度1.04×103 kg/m 3。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喝了半瓶牛奶后剩下牛奶的密度不变。
28. 不变 不变 变小
【详解】[1]一瓶未开启的饮料,从超市带到家中,物质质量和体积没有改变,所以饮料密度将不变;
[2]喝掉一半后余下半瓶,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物质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3]一只钢瓶内储存有压缩气体,用掉一半,瓶内剩余气体的质量减小,但体积不变,根据公式可得,瓶内气体的密度将变小。
29. 250 0.8×103 4
【详解】[1]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
m水=m总1﹣m瓶=400g﹣150g=250g
瓶子的容积为
V=V水=m水ρ水=250g1g/cm3=250cm3
[2]瓶子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
m液=m总2﹣m瓶=350g﹣150g=200g
液体的体积为
V液=V=250cm3
则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ρ液==0.8g/cm3=0.8×103kg/m3
[3]设钢瓶的容积为V,原来氧气的质量为
m=ρV=6kg/m3×V
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
m剩=(1﹣)m=m=×6kg/m3×V=4kg/m3×V
因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ρ剩===4kg/m3
30. 10∶3 4∶3
【详解】[1]由题意可知,甲、乙按质量比2∶1混合时,即m甲=2m乙,由可得,混合后的密度为
甲、乙按体积比3∶5混合时,即
故由可得,混合后的密度为
因两种方式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即
解得
ρ甲∶ρ乙=10∶3

ρ甲∶ρ乙=1∶1
由题意可知,甲、乙的密度不同,故第二种情况应舍去,即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ρ甲∶ρ乙=10∶3
[2]由[1]中可得
合金部件比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50%,即
使用合金和传统上使用甲制作该部件的体积应相等,即
V合=V甲
故由可得
由有
化简解得
m甲∶m乙=4∶3
31.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4、7或2、8或3、6 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
【详解】(1)[1]分析表一、二、三可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2]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8或3、6可得: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3][4]分析表一、二、三知,各表中的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分别为27、78、89,所以可得出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6][7]由以上分析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32. 质量和体积 单位体积的质量
【详解】[1][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
= = 2.7g/cm3
= = 2.7g/cm3
= = 0.5g/cm3
= = 0.5g/cm3
得出: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可以物理研究中引入“密度”这一物理概念,其反应的是同一物质单位体积内质量的多少,即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33. 1与6(或2与7、3与8、4与9) 正确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相同 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的规律 密度平均值(克/厘米3) 1.31
【详解】[1]控制体积相同,观察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所以选择表中数据1与6(或2与7、3与8、4与9)即可。
[2]由表中数据可知,体积增大,质量也在增大,所以可以得出猜想二是正确的。
[3]由图像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测量密度时,先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所以两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一样的。
[5]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两种,分别是得出普遍规律和减小误差,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6]在测量密度时,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表中需要测量密度平均值(克/厘米3),其值为
34. 塑性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见解析
【详解】(1)[1]橡皮泥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力消失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为塑性形变。故实验时,小明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材料,我们是利用了它的塑性这一物理属性。
(2)[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未变化;故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
(3)[3]利用橡皮泥可探究很多物理问题,如:
①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说明力可发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将橡皮泥捏成空心或实心,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③将橡皮泥接入电路进行导电实验,证实其能否导电。
④借助弹簧测力计探究橡皮泥在水中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排开液体的体积、浸没的深度)有关。
⑤将橡皮泥向上抛出后,橡皮泥会落向地面,说明力(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 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27 正比 2.7
【详解】(1)[1]由图甲知,在加减砝码时,不能用手拿取,应用镊子夹取。
[2]由图乙知,铝块1的质量
m1=20g+5g+2g=27g
(2)[3]在图丙中,以m为纵坐标,坐标纸上每两格表示27g,V为横坐标,坐标纸上每两格为10cm3,对应的单位为g和cm3,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作图如下:
[4]由图像知,m与V的关系图线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3)[5]由表格数据知,铝块的密度
36. 蜡块 相等 密度 蜡块
【详解】(1)①[1]比较1、3两组或2、4两组数据,蜡块和干松木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蜡块的质量大。
②[2]比较前两组或后两组数据,同种物质,质量增加的倍数与体积增加的倍数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所以结论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2)[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在物理学中用密度描述这一特性。
①[4]它的定义式为:
②[5]由表格可知,蜡块密度
干松木密度
由此可知,蜡块和干松木相比较,蜡块的这个比值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