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梳理】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 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特点: 吸热、温度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凝固: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熔液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非晶体熔液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晶体熔液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 非晶体代表物质 冰、海波、各种金属 蜡、松香、玻璃、沥青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不变 吸热、温度上升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不变 放热、温度下降熔化图像凝固图像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热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放热【典型例题选讲】【例题一】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A.铁、食盐、松香 B.铝、冰、海波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答案】B【详解】A.铁和食盐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铝、冰、海波都是晶体,故B符合题意;C.金和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D.冰和石英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题二】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5℃,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答案】A【详解】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此可知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分别为﹣117℃、﹣30℃、﹣38.5℃,﹣89.2℃低于煤油、水银的凝固点﹣30℃、﹣38.5℃,此时煤油和水银都变为固态,无法完成温度的测量,而﹣89.2℃高于﹣117℃,此时酒精还是液体,能完成温度的测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题三】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答案】C【详解】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45℃,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C.t=2min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D.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D错误。故选C。【例题四】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熔点 沸点/℃酒精 ﹣117 78水银 ﹣39 357铅 328 1740铁 1535 2750A.80℃的酒精是液态 B.用酒精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可以测量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铅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答案】B【详解】A.酒精的沸点78℃,80℃的酒精是气态,故A错误;B.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在这个范围内,故B正确;C.水银的熔点是﹣39℃,﹣39℃的水银吸热熔化,但温度不升高,故C错误;D.铁的熔点1535℃,铁水的温度至少是1535℃,铅的熔点是328℃,铜球放在铁水中会熔化,故D错误。故选B。【例题五】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答案】C【详解】烧杯里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要让小瓶里的水结冰,小瓶里的水在达到零度后还必须能放出热量,由于小瓶外面的水也是0℃,小瓶中的水不能放热,所以不结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学科核心素养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蜡 玻璃 沥青 B.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海波、玻璃 B.沥青、蜂蜡 C.金属、松香 D.冰、海波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春天,湖面上的冰越来越薄C.火炉中铁块变为铁水 D.夏天,柏油路面变软4.镓是一种稀有的蓝白色金属。将一小块金属镓放到手心后,它很快就会变成一颗晶莹的液滴,在手心滚来滚去。其原因是( )A.金属镓的沸点低于37℃ B.金属镓在手中发生了熔化C.金属镓的这一变化需要释放热量 D.固态金属镓的温度高于手的温度5.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的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晶体的凝固点是45℃ B.在AB段物质处于液态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7.5min D.在BC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6.属于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对应的图像是( )A.B.C. D.7.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应当是(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A.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液态C.该物质在第4分钟至第8分钟的时间段内不需要吸热D.该物质在第6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态8.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逐渐增加D.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量会逐渐增加9.固态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下图中的( )A. B. C. D.二、填空题10.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固体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它们的共同点是在熔化时都要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1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丙的状态为______,由丙到甲的物态变化是______,乙到丙的物态变化是______。12.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则该晶体物质发生______现象。13.根据表中所列水银和酒精的熔点和沸点,可知通常情况下,酒精在﹣110℃时是______态。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应该使用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物质名称 水银 酒精熔点/℃ ﹣39 ﹣117沸点/℃ 357 7814.对某固体物质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5min时,该物体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图像BC段过程中物体___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15.如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下面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加热(选填“内焰”或“外焰”),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如果烧杯和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16.如图所示是某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______(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______吸收热量(需要/不需要),该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______min。17.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_态。在北方的冬天,人们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在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三、实验题18.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_℃;(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此固体属于 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 ___________(填“AB”、“BC”或“CD”)段,其熔点为 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 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此物质的温度为48℃时,物质的状态是 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前三种都有可能”)。19.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甲图的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 _____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试管的目的是 _____。(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_____℃。(3)实验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 _____min。20.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____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____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化经历了 _____分钟;(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3)图象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__________℃,熔化用了__________min,处于固液共存态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2.在“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有A、B两种物质,实验装置如图甲:(1)在实验时甲图中搅拌器的作用是 _____,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2)如图乙、丙所示,是小明绘制的A和B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物质 _____(填“A”或“B”)是晶体,判断的依据是 _____;(3)根据A和B的熔化图像分析可知,两种物质在熔化时都需要不断 _____(填“吸”或“放”)热,在5min时A物质处于 _____状态;(4)如果第5min时把装有A物质的试管从烧杯中取出,擦干上面的水,放到0℃的环境中,试管中A物质将 _____(填“继续熔化”、“发生凝固”或“保持不变”);(5)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_____原理制成的。23.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蜡的温/℃ 42 44 46 48 49 50 51 52(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___________℃;蜡熔化过程中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过程温度变化特点 ___________;该过程 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你认为图甲和图丁两种方式,___________方式熔化冰更利于实验观察。24.图是小陈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陈应按照_________(“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3)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水的沸点是_______℃,由此可知当地的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通过这个实验,小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________(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参考答案:1.C【详解】A.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C.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C符合题意;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和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晶体有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以及各种金属,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A【详解】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是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故A符合题意;B.春天,湖面上的冰越来越薄,是固态的冰熔化为液态的水,故B不符合题意;C.火炉中铁块变为铁水,是固态的铁块熔化为液态的铁水,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柏油路面变软,是固态的沥青熔化变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A.晶体熔化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镓”放在手心,能够熔化,说明该物质熔点低于手掌的温度,而“镓”液滴并没有沸腾,说明金属镓的沸点不低于37℃,故A不符合题意;B.将一块金属放在手心,金属很快熔化成了一颗液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B符合题意;C.金属熔化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固态金属镓可以从手心吸收热量,说明固态金属镓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A.此凝固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变的,故此物质是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图示凝固点为50℃,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在AB段物质还没有凝固,处于液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12.5min﹣5min=7.5mi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BC段物质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A【详解】A.图像中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符合题意;B.图像中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故B不符合题意;C.图像中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D.图像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详解】A.如表格数据,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据图表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所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53℃时,即温度高于熔点,所以此时是液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在第4分钟至第8分钟的时间段恰好是熔化过程,所以需要吸收热量,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D.该物质在第6分钟时处于熔化状态,为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详解】A.由图像甲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甲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约-1.8℃;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因为还处于然后过程中,所以温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A【详解】AC.沥青是非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BD.图像中均存在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属于晶体熔化或凝固的图像,沥青是非晶体,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 固态 液态 气态 晶体 非晶体 吸收【详解】[1][2][3]自然界的物质都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我们将三种状态统称为物态。[4][5][6]自然界中的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它们的相同点是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11. 固态 熔化 凝华【详解】[1][2][3]物态变化中:固态到液态吸热、液态到气态吸热、固态到气态吸热;液态到固态放热、气态到液态放热、气态到固态放热。由图知道,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甲为液态,丙到甲为熔化现象;乙为气态,甲到乙为汽化现象;丙为固态,乙到丙为凝华现象。12.凝华【详解】对于晶体,低于熔点时是固态,高于熔点而低于沸点时是液态,高于沸点时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该物质对应的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该晶体物质发生凝华现象。13. 液 水银【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熔点是-117℃,故通常情况下,酒精在-110℃是液态。[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水银的沸点高于100℃,故测量其温度应该使用水银温度计。14. 晶体 液态 吸热【详解】[1]对某固体物质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从1~4min该物质的温度保持在0℃不变,此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说明该物体属于晶体。[2]由图可知,第5min时,该物体熔化结束,处于液态。[3]图像的BC段,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物体需要持续吸热。15. 外焰 不会 不会【详解】[1]因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2]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3]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16. 晶体 需要 15【详解】[1][2]从图中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3]由图可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结束,熔化过程共持续15min。17. 液 凝固 放【详解】[1]晶体在熔点(凝固点)时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高于熔点(凝固点)时是液态,低于熔点(凝固点)时是固态,酒精的凝固点是﹣117℃,﹣115℃高于﹣117℃,所以此时酒精处于液态。[2][3]在北方的冬天,人们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凝固成冰,凝固过程放热,菜窖内温度不至于很低,菜就不容易冻坏。18. 46 晶体 BC 48 吸收 前三种都有可能【详解】(1)[1]由图乙知道,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46℃。(2)[2]由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知道,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2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此物质属于晶体。[3][4][5]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熔化过程对应BC段,且熔点为48℃,海波熔化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3)[6]此物质的熔点为48℃,故温度为48℃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19. 从下到上 物质均匀受热 2 晶体 不变 4【详解】(1)[1]为了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及合理布置温度计位置,铁架台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2]水浴法加热试管的好处是物质均匀受热。(2)[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刻度线以上,所以图中温度计示数为2℃。(3)[4][5][6]由图可知,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该物体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从2分钟开始熔化,6分钟熔化完毕,经历4分钟。20. 受热均匀 B 42 吸热 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6 升高【详解】(1)[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蜂蜡、海波受热均匀。(2)[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B正确。[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2℃。(3)[4][5][6]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图丙从第6至第12分钟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第10min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据图能看出,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4)[7]图丁中蜂蜡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21. 使试管中的固体碎末均匀受热 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 0 4 BC 吸收 不变【详解】(1)[1]将装有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碎末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2][3]图中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3)[4]由图像知,BC段物体处于熔化状态,所对应的纵轴的温度为0℃,这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5]观察BC段对应的横轴可看出,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结束,共持续4min。[6][7][8]该图是固体的熔化图象,处于固液混合状态的是图中BC段,在熔化的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因此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22. 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8 A A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吸 固液共存 保持不变 液体的热胀冷缩【详解】(1)[1]如图甲,实验时通过搅拌器的不断搅拌,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如图[2]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温度计的读数是﹣8℃。(2)[3][4]如图乙、丙所示,是小明绘制的A和B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A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B熔化时温度在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A物质是晶体,B是非晶体。(3)[5]两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被加热,两中物质在熔化时都需要不断吸收热量。[6]A是晶体,第5min在其熔化过程中,故A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4)[7]晶体熔化要达到熔点,且不断吸热。由图乙可知,A在熔化时保持0℃不变,即A的熔点是0℃,第5min时物质温度是0℃,试管从烧杯中取出,放到0℃的环境中,则试管内A物质与周围环境没有温差,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A物质将保持不变。(5)[8]实验中使用的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3. 39 非晶体 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 图丁【详解】(1)[1][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2)[3][4]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冰在熔化时需要持续吸收热量。(3)[5]冰熔点较低,加热会导致冰熔化速率较快,而使冰在空气中放置,用空气对其加热,冰熔化的较慢,便于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因此图丁方式更佳。24. -4 从下到上 晶体 98 小于 调为小火【详解】(1)[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示数为-4℃。(2)[2]组装实验仪器的原则: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要先放酒精灯,根据外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高度;再放烧杯,确定试管的高度,最后放入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3)[3]如图丙所示,冰在时间段熔化,冰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冰是晶体。[4]如图丙,A点是冰,AB段吸热,从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结束,CD为液态,继续吸热,到D点沸腾,沸腾后温度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5]液体的沸点与当地的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知当地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6]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故不论是大火还是小火,温度都不会升高,选用小火更节约燃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