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3.1《温度》【知识点梳理】一、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知识拓展: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273.15℃=0K,这个温度是温度下限,目前人类科技还不能达到这个温度,只能接近。这个温度称之为绝对零度。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酒精、水银、煤油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 1℃ 1℃ 0.1℃所用液体 酒精、煤油(红)、甲苯等等 水银(银白色)特殊构造 无 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缩口使用方法 玻璃泡全部浸没、不要碰底或壁 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液面相平。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用之前要用力向下甩特点 示数随被测温度而变化 不使用外力时,示数知只升不降。几点说明 ①当被测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时,温度计里的液体会胀破温度计; ②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温度计中液体的温度与被测温度相同; ③人体不同部位温度不同,一般认为,人体温度为37℃左右。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就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典型例题选讲】【例题一】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B.“20℃”正确的读数是“摄氏20度”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D.温度计是根据玻璃泡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答案】C【详解】A.体温计毛细管有一个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故A错误;B.“20℃”正确的读数是“20摄氏度”,故B错误;C.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故C正确;D.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不是玻璃泡,故D错误。故选C。【例题二】在疫情期间,学校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B.体温计的量程是35 oC~42 oC,分度值是1oC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49 oC,该同学体温正常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答案】C【详解】A.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A错误;B.体温计测量的范围(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故B错误;C.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7℃左右,体温是36.49℃属于正常体温,故C正确;D.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水的沸点高于体温计的量程,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不能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故D错误。故选C。【例题三】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计内有一处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B.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oC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答案】B【详解】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一处细弯管,叫缩口,它的作用是让玻璃泡内的汞在温度升高时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所以使用前要用力甩动几下,使管内的汞回到35oC以下,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温度计没有细弯管,在温度升高时测温物质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在温度降低时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读数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使用前不用甩,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例题四】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答案】A【详解】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所以三支温度计相信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甲最长,乙次之、丙最短,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例题五】学习了温度计,请完成下列问题:(1)原理:它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2)使用要点:①使用之前: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②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或_____;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________,待温度计的________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________,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相平。【答案】 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全部浸入 容器底 容器壁 稍等一会 示数稳定 被测液体中 液面【详解】(1)[1]大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内部的测温物质为液体,所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它是根据温度计内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①[2][3]为了不超过量程和便于读数。使用之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 [4][5][6]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为了测量的更准确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7][8]热传递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所以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9]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若要离开被测液体,则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故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被测液体中。[10]俯视测量偏大,仰视测量偏小。所以正确方法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例题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下列步骤顺序是:_____(填字母);A.选取合适的温度计并观察温度计的量程;B.待示数稳定后并读数;C.估计被测液体温度;D.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答案】 CAEBD ④【详解】[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可知,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正确的步骤顺序是:CAEBD。[2]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图乙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④。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四种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2.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计内有一处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B.体温计与实验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oC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3.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B.“20℃”正确的读数是“摄氏20度”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D.温度计是根据玻璃泡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4.某体温计示数为38℃,若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8.5℃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38.5℃ B.38℃、38.5oC C.37℃、38℃ D.37℃、37℃5.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水银一样多,但毛细管内径粗细不同。现将两温度计同时插入同杯热水中,示数稳定后( )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相同 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相同C.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不同 D.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不同6.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 B.18.1℃ C.19℃ D.20℃7.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四种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9.有两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都是37.2℃,再用它分别测甲、乙二人的体温,结果甲的体温计示数为37.2℃,乙的示数为37.4℃,那么这二人的体温( )A.甲的体温一定是37.2℃,乙的体温是37.4℃ B.甲的体温小于37.2℃,乙的体温小于37.4℃C.甲的体温可能小于37.2℃,乙的体温是37.4℃ D.二人的体温都无法确定10.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11.用一支甩好的体温计连续依次测量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不甩),最后结果都是39.5℃,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乙的体温一定是39.5℃C.丙的体温一定是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一定是39.5℃1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兰考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3.关于中学生身边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体温约为37℃ B.人耳听声范围约为20Hz﹣20000 HzC.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14.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5.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二、填空题16.物理学中,把物体的________程度叫做温度。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为100℃。为节能环保,建议商场等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________℃。体温计测量体温后,________离开人体读数(选填“可以”或“不可以”)。17.(1)生活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的原理来测温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oC。小强同学分别利用它们测了室温(如图甲所示)和自己的体温(如图乙所示),甲图示数为______oC,乙图示数为______oC。请说出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在结构和使用上有何不同:______(写一个即可),不能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的原因是______;(2)接着小强把上述体温计正确消毒后,没有甩就分别测量小明和小红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oC、37.5oC,而经此体温计测量:小明的读数是______oC;小红的读数是______oC。18.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下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和____℃。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图是体温计,它的量程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甲示数为______℃,乙示数为______℃。20.2019年12月,我国湖北武汉出现了 “新型冠状病毒”病例之后,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现要求各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检查中我们常用体温计。它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如图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温度计:_________℃,乙温度计:_________℃。三、实验题21.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除热水外,还需要________;(2)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甲(0~100oC);乙(-30~55oC);丙(35~42oC),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最适合;(3)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依次排列顺序为________。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稍后,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E.取出温度计F.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读取示数2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使用温度计测量容器中液体的温度时具体做法如下:(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___________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____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___________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___。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___________,或者读不出温度。参考答案:1.D【详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B错误;C.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故选D。2.B【详解】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一处细弯管,叫缩口,它的作用是让玻璃泡内的汞在温度升高时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所以使用前要用力甩动几下,使管内的汞回到35oC以下,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温度计没有细弯管,在温度升高时测温物质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在温度降低时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读数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使用前不用甩,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3.C【详解】A.体温计毛细管有一个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故A错误;B.“20℃”正确的读数是“20摄氏度”,故B错误;C.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故C正确;D.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不是玻璃泡,故D错误。故选C。4.B【详解】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动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自动下降。所以使用前要甩动几下,使水银回到35℃以下。不甩直接,用这支体温计测37℃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8.5℃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8.5℃,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ABCD.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假设室温的实际温度是t℃,由题意得解得:t=20℃。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所以三支温度计相信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甲最长,乙次之、丙最短,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8.D【详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9.C【详解】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原来的示数都是37.2℃,拿去测甲的体温后显示仍是37.2℃,说明甲的体温不高于37.2℃。而拿去测乙的体温显示为37.4℃,即体温计示数上升了,说明乙的体温就是37.4℃。故选C。10.C【详解】因为体温计有“缩口”这一结构决定了体温计有“随高不随低”的特点,用示数为37.8℃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为37.8℃,说明乙的体温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7.8℃,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故选C。11.A【详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如果体温不高于39.5℃,结果都会显示为39.5℃,所以其体温可能等于或小于39.5℃。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A【详解】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符合题意;B.兰考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在-10℃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C【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较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8cm左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4.A【详解】A.实验室温度计没有体温计那样的缩口,液泡的温度随时会影响显示的温度,所以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待测液体,故A正确;B.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在玻璃泡和细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从缩口处断开,细管内的水银无法回流,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C.普通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能够达到100℃,远远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将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会损坏体温计,故C错误;D.普通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低于体温计的最低量程,故体温计不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A。15.C【详解】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16. 冷热 沸水 26 可以【详解】[1]物理学中,物体的冷热程度用物理量温度来表示。[2]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3]26摄氏度是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且为了节约用电,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4]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弯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以离开人体读数。17. 热胀冷缩 0.1 36 36.6 量程不同 沸水的温度远高于体温计的量程 36.6 37.5【详解】(1)[1][2]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测温液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制成的,即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如图乙是体温计,将1℃平均分成的10等分,故分度值为0.1℃。[3][4]如图甲,为温度计,分度值为1℃,刻度从下到上一次变大,故是零上,故读数为36℃;如图乙,为体温计,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6.6℃。[5][6]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在结构上量程不同,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使用前需要甩一甩;体温计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为42℃,超过42℃,体温计会涨破,而水的沸点远高于42℃,故体温计不能用沸水消毒。(2)[7][8]由于小明的真实体温是36.5℃,低于此时温度计的示数36.6℃,小明的体温比较低,水银的膨胀程度比较小,故水银不足以将缩口处的水银补齐,水银柱也不会上升,故温度保持在36.6℃;而小红的真实体温是37.5℃,小红的体温比较高,水银的膨胀程度较大,不仅仅可以补齐缩口处水银,还可以接着上升,故最终读数为37.5℃。18. 热胀冷缩 甲 38.9 -2【详解】[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时体积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来测量温度的。[2]由图中可知,甲的分度值为0.1℃,乙的分度值为1℃,所以甲图是体温计。[3][4]由图中可知,甲的分度值为0.1℃,所以甲的示数为38.9℃,乙的分度值为1℃,且乙的示数在0以下,故可知乙的示数为-2℃。19. 热胀冷缩 甲 35~42℃ 0.1℃ 38.5 【详解】[1]温度的高低不易直接测量,但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体的体积的变化,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2][3][4][5]由图可知,甲的每大格为1℃,平均分成了10小格,分度值是0.1℃,乙的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了10小格,分度值是1℃,所以甲图是体温计,由于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6.5~37℃,变化范围很小,它的量程是35~42℃;甲图的示数为38.5℃。[6]乙图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示数是。20. 液体的热胀冷缩 0.1 -4 34【详解】[1][2]体温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它的分度值是0.1摄氏度。[3]由图示知,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摄氏度,玻璃泡在左侧,刻度值由左往右变小,所以是零下,示数为-4摄氏度。[4]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摄氏度,玻璃泡在右侧,刻度值由右往左变大,所以是零上,示数为34摄氏度。21. 温度计 甲 BADCFE【详解】(1)[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需要的器材除热水外,还需要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2]我们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在常温常压下,热水的温度一般在50℃~100℃之间,超出乙、丙的量程,在甲温度计的量程之内,故应选用甲温度计最适合。(3)[3]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应该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根据估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在测量的时候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且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最后取出温度计。故正确的步骤为:B、A、D、C、F、E。22. 分度值 量程 全部浸入 容器底 容器壁 稍待一会儿 稳定后 留在 相平 胀破【详解】[1][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看清楚该温度计测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温度计的量程;同时还要看清楚温度计每小格的示数,也就是它的分度值。(1)[3][4][5]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充分与被测液体接触,如果玻璃只有一部分受热,受热不均匀会导致示数不准确;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因为容器内壁温度与被测物体温度不同,避免测量结果不准确。(2)[6][7]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玻璃泡里的液体与被测液体之间需要时间达到热平衡,液体膨胀需要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方可读数,只有热平衡时的温度计读数才是准确的。(3)[8]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离开被测液体后,玻璃泡的温度马上变化,示数也变了,读出示数的就不准确了;[9]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仰视温度计读数会使结果偏小,俯视温度计读数会使结果偏大;[10]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待测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量程,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因热胀冷缩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