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光的现象,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折射规律;(2)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探究的能力三、教学分析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室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稍作铺垫就直奔主题,带领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本节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少的多,叉鱼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学生见过的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见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见闻,因此折射现象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发学习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为以后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游戏引入 “叉鱼”游戏 邀请学生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叉鱼”游戏 两位同学演示叉鱼游戏,其余同学观看 趣味引入,激发兴趣活动一:认识光的折射提出问题: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演示光的折射现象么 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分别实验光在斜射和垂直入射时的情况。提问:各位同学是不是都看到了光的折射现象 有没有不发生折射的情况 你能为我们大家展示不发生折射的情况么 利用手中工具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小组展示“垂直入射”时不发生折射的情况 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掌握折射的条件。 利用实验使学生明确折射的条件:“斜射”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的介质时,传播路径发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折射。活动二:认识“三线”“两角”“一点”类比“光的反射”,认识折射现象中的各个名词 完成学案活动二,标注“三线”“两角”和“一点”活动三: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一: “三线”关系之一引导学生按照学案内容完成关于“三线”关系的探究 播放课件,观察在玻璃中的折射情况 提问学生并总结结论 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 板书:“两线分两边”探究二: “三线”关系之二展示实验仪器(铁架台、激光灯、玻璃砖、可折转光屏),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按照学案内容完成关于“三线”关系的探究 结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板书:“三线共一面”探究三: “两角”关系之一 引导学生按照学案内容完成关于“两角”关系的探究, 播放课件,观察在玻璃中的折射现象。 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相等;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板书:“两角不相等” “折随入改变”探究四: “两角”关系之二 引导学生按照学案内容完成关于“两角”关系的探究, 播放课件,观察图片:将学生实验中的水换成玻璃,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结论: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空气中或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反之,则远离。板书:“空气角最大”探究五:光路的可逆性 播放课件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得出结论结论: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拓展探究: 要求学生改变入射光线所处的介质,观察折射现象的不同;播放课件相关图片,结合前面实验现象及图片,分析对比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活动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一、 学以致用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画出从水面上方看到鱼的光路图二、 生活经验1、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折射所引起的光学现像 2、播放课件: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解释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