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复习:第三章光现象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色彩、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点,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 2、知道光的反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一、知识梳理 1、光源:自身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月亮、电视机的荧光屏 (是/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用 将白光可分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 。是英国的物理学家 ___最早研究并发现的。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4、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这三种色光按等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 色的光。 5、人眼看不见的光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_能使被照的物体发热,具有 效应;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6、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在可见光中,____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7、光在 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 造成的。光在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v= m/s= km/s。光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法),表示光传播的 和 的线。 8、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角 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 9、镜面反射: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___________反射出去,即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漫反射:粗糙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 反射出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 。在光现象中,光路具有 性。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 反射。 10、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 。二、典型例题 【例1】为改变过度依赖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种植状态,江南农科所着手研究利用夜间光照促进植物生长的技术.对于绿色植物而言,下列颜色的灯光照明中,效能晟低的是( ) A. 红光 B.绿光 C. 蓝光 D.黄光 【拓展变式】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例2】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____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______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来辨别真伪。 【例3】如图所示,福州市上空出现“带食日落”的日食奇观,一轮“金钩”状的太阳十分壮丽。这个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例4】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例5】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它在湖中的像是 (实/虚)像。小鸟距湖面6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 是 m。 【例6】如图所示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C.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D.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 【例7】在图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例8】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例9】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一支相同的蜡烛B,如图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 【拓展变式】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像(实/虚),放在图中B处“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会/不会)。操作中某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三、效果反馈 1.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影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B.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立竿见影的“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花瓣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反射了其它色光 3.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4.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7.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距岸边2m的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柳树”和“水草”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水中“画眉鸟”距离水面1m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距离肯定小于1m D.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8.一束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若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 ) A.00 B.300 C.450 D.900 9. 红、绿、_____三种色光可以合成白光;阳光下看树叶是绿色的,因为树叶反射____光。雨过天晴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相同/不同)的。 10. 平静的湖水“水清可鉴”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_________(镜面/漫)反射,能形成物体的_________(实像/虚像)。春日的公园分外妖娆、绿柳成荫,“柳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形成的。 11.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 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 12.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色,裙子是_____色。 13.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虚/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镜面/漫)反射。 14.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 m,像与人的距离为 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则像以m/s的速度(靠近/远离)人,2s后,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m。 15.如图所示,有两块相交成60°的平面镜,一束光线AO射到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要使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Q夹角应当等于_______。 16.请你在图中用光学知识画图解释“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17.试在图中画出钟表面指针的位置。 18.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题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19.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 (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 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在观察像时,发现了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5)如图是他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