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力与运动 训练课件(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 力与运动 训练课件(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知识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知1-讲
感悟新知
1
1. 实验设计 如图1 所示,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记录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最终停止的位置.
知1-讲
感悟新知
实验思考 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而后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
实验要点
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不同材料的水平面,小车所受的阻力不同,即控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改变阻力进行对比实验,是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知1-讲
感悟新知
2. 实验记录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阻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表面 较大 较近
棉布表面 较小 较远
木板表面 最小 最远
知1-讲
感悟新知
论证思考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路程和所受的阻力有什么关系?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到阻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
论证结果
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由此可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小车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感悟新知
知1-练
[中考·苏州]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例 1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本实验以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为基础,根据小车在不同材料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采用了转换法),然后由实验事实“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推理预测“假如没有阻力,小车的运动情况”.



感悟新知
知1-练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________ (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同一
感悟新知
知1-练
(2)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_________ .
解析:从实验现象可知,同一小车在越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则运动的小车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感悟新知
知1-练
(3)如图2 所示,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答: 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不需要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三次实
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说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不需要重新实验.
感悟新知
知1-练
(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 ________.
A. 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
B. 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C.A、B 选项均正确
B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感悟新知
知1-练
1.[中考·徐州] 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总会受到摩擦力,因为绝对光滑的平面是不存在的. 但有时不考虑摩擦,例如研究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运动规律时,把斜面当成光滑的,对于这种做法,
感悟新知
知1-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际不存在光滑平面,会得到虚假结论
B. 和实际情况不同,会得到错误结论
C. 有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到,结论会有较大偏差
D. 忽略次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可以突出本质特征
D
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理解的要点 (1)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关注“一切物体”“总”“或”的内涵.




知2-讲
感悟新知
深度思考 牛顿第一定律能否通过实验验证?为什么?
深度理解
自然界没有不受力的物体,即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只能由大量事实推理论证. 实验中是根据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推测假如没有阻力,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





感悟新知
知2-练
如图3 所示,用细绳悬挂在横木上的金属小球
从A 点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弧线可摆动至C 点. 若小球运动到B 点瞬间,细绳突然断裂且小球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了,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
A. 沿轨迹1 竖直下落
B. 沿轨迹2 曲线运动
C. 沿轨迹3 匀速直线运动
D. 沿轨迹4 曲线运动
例2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外力消失后,保持消失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的物体外力消失后,保持静止.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小球沿弧线摆动至B 点瞬间,小球有一定的速度,此时若小球不再受任何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即小球沿轨迹3 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2-练
2. 一个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 立即停止
B. 速度越来越快
C. 速度越来越慢
D. 速度保持不变
D
知识点
惯性
知3-讲
感悟新知
3
1. 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作惯性.
知3-讲
感悟新知
如图4 所示,快速击出下方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不会随着向前运动,说明静止
的棋子有惯性;箭离开
弓后,能飞行相当远的
距离,说明运动的箭具有惯性.
知3-讲
感悟新知
2. 要点
(1)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不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有惯性.
知3-讲
感悟新知
深度思考 物体惯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深度理解
惯性和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和速度无关,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是错误的说法.
感悟新知
知3-练
[中考·自贡] 小强和爷爷周末乘车到荣县双溪水库风
景区去游玩,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强和爷爷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例 3
感悟新知
知3-练
B. 汽车紧急刹车时,小强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驾驶员踩刹车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D. 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题秘方: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小强和爷爷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带来的伤害,但不能减小惯性;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刹车时,小强会向前倾,是由于人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驾驶员踩刹车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3-练
3.[中考· 宜昌]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赛中,我国选手从50 m 高的跳台由静止出发,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超高难度的162 度旋转,获得金牌.
感悟新知
知3-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她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
B. 她离开轨道末端时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她的惯性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
D. 她运动到最高点时仍具有惯性
D
知识点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知4-讲
感悟新知
4
1. 利用 利用惯性可以带来很多方便,如体育运动中的跳远、射击、球类比赛等都利用了惯性.
2. 防止 惯性有时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如车辆急拐弯时容易翻车,车速太快、车距太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知4-讲
感悟新知
知识链接
解释惯性现象时,千万不要出现下列语句:
(1) 物体在惯性(力) 的作用下.
(2) 物体受到惯性作用.
(3) 这时物体失去惯性.
(4) 惯性力大于阻力.
[中考·牡丹江] 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助跑后跳远
B. 驾驶员开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C. 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灰尘
D. 推出去的冰壶,仍能在冰面上滑行
感悟新知
知4-练
例4
感悟新知
知4-练
解题秘方: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有的是利用惯性达到目的,有的是防止惯性造成危害.
感悟新知
知4-练
解析: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以提高成绩;驾驶员开车时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伤害;拍打窗帘,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使灰尘和窗帘分离,达到除尘的目的,这是利用惯性;推出去的冰壶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利用惯性.
答案:B
感悟新知
知4-练
4.[ 模拟·泰州姜堰区]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
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百米冲刺到终点时运动员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B. 篮球比赛时投篮是利用了惯性
C. 汽车上的安全带和座椅头枕是为了防止惯性的危害
D. 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
A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阻力
揭示
揭示
内容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运动
影响(共45张PPT)
第一节 二力平衡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知识点
二力平衡
知1-讲
感悟新知
1
1. 平衡状态
观察事例:如图1 所示,桌面上的花瓶、匀速行驶的列车.
知1-讲
感悟新知
分析思考 (1)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
分析结果
花瓶静止,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1-讲
感悟新知
(2)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分析结果
花瓶受重力和支持力;列车水平方向受牵引力和阻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
知1-讲
感悟新知
研究结论: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知1-讲
感悟新知
深度思考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还可以有哪两种表述?
深度理解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另外两种表述:一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二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知1-讲
感悟新知
2. 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知1-讲
感悟新知
图1 中匀速前进的列车受到两对平衡力作用: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和阻力平衡;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
平衡.
感悟新知
知1-练
图2 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物体 B. 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
C. 下落的苹果 D. 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例 1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解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什么状态是平衡
状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解析: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物体,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不处于平衡状态;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速度大小不断变化,不处于平衡状态;在空中下落的苹果,下落速度越来越快,不处于平衡状态;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D
感悟新知
知1-练
1.[中考·黑龙江] 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的是( )
A. 正在腾空而起的火箭
B. 自由竖直下落的石子
C.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木块
D.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
D
知识点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 实验设计 如图3 所示,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使卡片所受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知2-讲
感悟新知
(1)改变钩码的个数进行实验. 两边钩码个数相同时,卡片才能保持平衡.
(2)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松手时,卡片运动到图中状态才能保持平衡.
知2-讲
感悟新知
论证思考 (1)如果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不是相反的而是相同的,卡片能否保持静止?
论证结果
两个力方向相同,卡片不能保持静止.
知2-讲
感悟新知
(2)如果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从中间剪开,在剪开的瞬间卡片能否保持平衡?
论证结果
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从中间剪开,在剪开的瞬间卡片不能保持平衡.
知2-讲
感悟新知
2. 探究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知2-讲
感悟新知
发散思考 图3 中,卡片除受细线的拉力之外还受什么力作用?这个力对探究结论的可靠性有没有影响?
知2-讲
感悟新知
发散结果
图3 中卡片还受重力作用;由于卡片的重力远小于细线对卡片的拉力可以忽略,卡片的重力对探究结论的可靠性没有影响.忽略次要因素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感悟新知
知2-练
在如图4 所示的各种情景中,物体受到F1 与F2 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例2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平衡力. 这些条件中有一项不满足,两个力就不是平衡力.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图A 中,F1 与F2 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图B 中,F1 与F2 的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图C中,F1 与F2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图D 中,F1 与F2 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2-练
2. 新背景·体育赛事[中考·邵阳] 2023 年5 月5 日, 在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49 公斤级比赛项目中,我国选手包揽“ 抓挺总” 三金. 如图5 为我国运动员举杠铃保持静止时的情景,
感悟新知
知2-练
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和杠铃所受的重力
B. 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和杠铃受到的重力
C. 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D. 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和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A
感悟新知
知2-练
[期末·泰州兴化] 用如图6 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 3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选择轻质卡片,这样卡片的重力相对于钩码的重力而言很小可以忽略. 卡片越重,相应的钩码的重就需要越大,往往引起其他阻力增加而影响探究过程.
感悟新知
知2-练
(1)在制作卡片时,小明认为卡片的重力一定要很小,而小华则认为,卡片重力不一定要很小,可以通过增大钩码的重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你认为 想法_____是正确的.
小明
感悟新知
知2-练
(2)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 ,并通过调整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解析: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可使两个拉力的方向相
反,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相反
钩码数量
感悟新知
知2-练
(3)小明进行实验时,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你认为_____(填“能”或“不能”)用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
解析:左右两侧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照样可以完成探究实验.

感悟新知
知2-练
(4)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出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当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卡片不能平衡. 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感悟新知
知2-练
3.[中考·聊城]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聪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7甲所示,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感悟新知
知2-练
(1)老师指出图乙的装置更科学, 原因是选用小车, 可以减小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判断小车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据是小车保持______ 状态.
摩擦力
静止
感悟新知
知2-练
(3)左右两盘放质量相等的砝码,小车保持静止. 将左盘中再添加砝码时,小车将运动,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______.
(4)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后, 保持F1 与F2 的大小不变,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将转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___________上.
相等
同一条直线
知识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知3-讲
感悟新知
3
1. 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可由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3-讲
感悟新知
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平衡.
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由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可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或者由两个力的三要素判断物体能否保持平衡.
知3-讲
感悟新知
逆向思考 (1)物体在重力和拉力作用下平衡,由重力的三要素能否判断拉力的三要素?
逆向结果
可以判断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拉力的大小等于重力,不能判断拉力的作用点,只能认定拉力的作用点在重力作用线上.
知3-讲
感悟新知
(2)静止的物体速度为零.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所受力是否一定为平衡力?
逆向结果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所受的力可能不是平衡力.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虽然在最高点的速度为零,但此时不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力不是平衡力.
感悟新知
知3-练
如图8 所示,用细绳将重力为5 N 的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小球与无人机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则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______N,方向_________.
5
例4
竖直向上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小球随无人机匀速上升,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所以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G=5 N,拉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
感悟新知
知3-练
4.[中考·黑龙江] 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力小于摩擦力
B. 推力大于摩擦力
C. 推力等于摩擦力
D. 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C
感悟新知
知3-练
[中考·济南] 图9 各种动作中,在水平地面上无法保持的是( )
例 5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题秘方:由于健身者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在没有其他辅助的情况下,健身者要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某种姿势,这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图B 中,健身者受到重力和地面对脚的
支持力作用,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线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即这两个力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图C 中可将人和球视为整体(整体法),只要人的姿势合理,这个整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从而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理图A、D 中, 只要人的姿势合理,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从而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感悟新知
知3-练
方法点拨:整体法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分析这个整体所受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的作用力. 本题没有分析球和人之间的作用,仅分析整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答案:B
感悟新知
知3-练
5. 如图10 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 并保持静止状态. 下列对羽毛受到的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对它的支持力的大小
B.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 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 点
D. 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 点
D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条件
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
应用
平衡
不平衡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共21张PPT)
第三节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知识点
力的作用效果
知1-讲
感悟新知
1
1. 探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事例:如图1 所示,火箭发射时,由静止变为运动,且越来越快;进站的列车运动得越来越慢直到停止;空中的篮
球沿曲线而不
是沿直线奔向篮筐.
知1-讲
感悟新知
分析思考 图中几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各是什么?根据这些现象可以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知1-讲
感悟新知
分析结果
火箭受到燃气对它向上的推力作用而越来越快;列车受到向后的阻力作用而越来越慢;篮球因重力作用而沿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慢,都是速度大小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是运动方向改变,即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则根据这些现象可以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1-讲
感悟新知
研究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1-讲
感悟新知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不仅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运动状态改变的三种情况 一是只有物体速度的大小改变;二是只有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改变;三是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改变. 例如,图1 中空中的篮球,不仅运动的方向在变化,运动速度的大小也在变化.
知1-讲
感悟新知
逆向思考 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否一定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能否判定它受到力的作用?
逆向结果
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不变,如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而且不是平衡力.
感悟新知
知1-练
[中考·东营] 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B. 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 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例 1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速度大小变化和运动方向变化都称为运动状态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选项中物体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形状发生变化.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速度越来
越快,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用力将实心球掷出,实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则选项A、B、C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项D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D
感悟新知
知1-练
1.[期中·泰州靖江]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①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树上的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B
知识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 物体受到平衡力(或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2-讲
感悟新知
2.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1)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的物体,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大于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小于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物体做减速运动.
(2)运动方向的改变:扔出手的铅球受到的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铅球做曲线运动.
知2-讲
感悟新知
3. 综上所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2-讲
感悟新知
易错点拨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但两个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仍然存在.
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时刻在改变,即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感悟新知
知2-练
[中考·巴中] 下列有关力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用水平力推着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大于摩擦力
C.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 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才具有惯性
例2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不平衡力作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箱子没有被推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推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推着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推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感悟新知
知1-练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2-练
2.[模拟·泰安]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作用
效果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