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劝学(节选)《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材料二:《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颇发愤自惩A艾B悔C前所为D而聪明E衰耗F殆不如G曩时H十一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绝江河”的“绝”,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意义不同,用法也不相同。B.“用心一也”的“一”,与“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一”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C.精骑,意思为指精锐的骑兵,文中秦观把自己精心挑选的有价值的文章称之为“精骑”。D.“如之何”可理解成一个固定词组,意为“如何、怎么办”,文中用来表达反问的语气。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第一段,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劝学》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勉励人们学习应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C.《〈精骑集〉序》中作者以对比的方式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读书感受,发人深省。D.《〈精骑集〉序》是一篇书序,序中交代了编选的因由、选本的内容和题名的意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5.秦观《〈精骑集〉序》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节选材料二: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6.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跬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D.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0.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 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 以为轮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假如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尝终日而思矣C.登高而招 D.蟹六跪而二鳌13.下列各项归类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列缺霹雳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1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B.作者用“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C.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D.第四段中作者用了引证法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劝学》)(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学记》)(三)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底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 槁:枯B.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C.又从而庸之 庸:归功D.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B.而寒于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取之于蓝 凌万顷之茫然19.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20.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不可以已。(2)此皆进学之道也。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睡觉闻子读书 陆游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注]奏九成。且要沉酣向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老病自怜难预此,夜窗常负短灯檠。【注】箫韶,相传为大舜所制音乐。2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听到孩子读书声时的喜悦之情。B.颔联中诗人告诫儿子:学习本身就很快乐,不一定要以求取功名为目的。C.“人人本性初何欠”与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表达意思相近。D.颈联中诗人叮嘱儿子:理解书中平易的字句不难,但努力实践才更加重要。22.有人评价最后一联“苦乐杂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三、选择题2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zhòng)绳 虽有槁(gǎo)暴(pù)B.假舟楫(jí)者 不积跬(kuǐ)步C.驽(nú)马十驾 锲(qì)而不舍D.金石可镂(lòu) 蛇鳝之穴(xué)2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òng) 槁暴(gǎo) 磨砺(lì) 锲而不舍(qì)B.须臾(yú) 跂望(qí) 靛青(diàn) 参省乎己(shěng)C.跬步(guǐ) 句读(dòu) 郯子(tán) 生非异也(xìng)D.老聃(dān) 阿谀(yú) 李蟠(pán) 六艺经传(zhuàn)四、填空题25.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构置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是必要的。甲: 乙: 丙:参考答案:1.BDF 2.D 3.A 4.(1)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2)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 5.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6.B 7.B 8.C 9.(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10.可以论证。①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②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读书时学时停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11.D 12.A 13.A 14.C 15.D 16.(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17.B 18.A 19.D 20.(1)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2)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21.D 22.(1)自己因年老多病不能继续享受夜读乐趣而感到遗憾;(2)不能为儿子做出勤学苦读表率感到惭愧;(3)对儿子能深夜勤学感到由衷欣慰;(4)对儿子寄予深切的期望。23.C24.D25. 甲:韩非子 乙:庄子 丙:荀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