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10.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巫医乐师A百工之人B君子不齿C今其智D乃反不能及E其可F怪也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B.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C.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 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在对待“从师”问题的态度上竟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文学常识填空。
韩愈是我国代 著名文学家,字退之,他和柳宗元一起发起的文学运动叫 。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则耻师焉,惑矣
(3)术业有专攻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小学而大遗
C.则群聚而笑之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指出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 )( )
A.句读之不知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不拘于时 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9.分析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材料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不自是也”与“由是感激”(《出师表》)中的“是”字意思不同。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非独见病”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中的“见”字意思相同。
D.童子,指幼儿,与此用法相同的还有《论语˙侍坐》中的“童子六七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中立想要拜柳宗元为师,柳宗元谦称自己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没有答应韦中立的请求。
B.柳宗元认为,韩愈就是因为做了人师而遭人攻击的,如果自己答应韦中立的请求,不仅会使自己遭人攻击,就连韦中立也会遭人攻击。
C.圣人愈发圣明,愚人愈发愚蠢,都是缘于是否有从师学习的愿望;圣人圣明,还要向老师学习;愚人愚蠢,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D.所谓的士大夫,虽然不屑于与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同列,但他们的智慧是比不上后者的,这并不奇怪,原因在于他们不拜师求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4.对于那些嘲笑从师行为的人们,柳宗元是怎样讽刺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经,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春日花间偶集示门生①
[明] 王阳明
闲来聊与二三子,单夹②初成行暮春。
改课讲题非我事,研机悟道是何人。
阶前细草雨还碧,檐下小桃晴更新。
坐起咏歌俱实学,毫厘须遣认教真。
[注]①本诗创作于王阳明被贬贵州,居住在农场镇时。②单夹:即夹衣,比棉衣薄的衣服。
1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颔联表现的诗人形象与韩愈《师说》中倡导的“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是基本一致的。
B.诗中写道“阶前细草”和“檐下小桃”及标题中揭示的花木,都表现了面对春末盎然生机所产生的欣喜。
C.诗中最后说,授课时学生应正襟危坐,即使是细如毫厘的小事,也要认真探寻。
D.全诗借景、借事抒情,表现了师生积极求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0.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三、选择类
2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D.则群聚而笑之 官盛则近谀
四、非选择类
23.用现代汉语翻译《劝学》《师说》中的句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参考答案:
1.BCE 2.C 3.B 4.(1)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2)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5. 唐 古文运动 6. 庸:怎么、哪里。 惑:形容词活用动词,感到糊涂。 攻:钻研。 传:解释经文的著作。 7.C 8.CD 9.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范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10.C 11.D 12.C 13.(1)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之地,竟幸运地被您取法。
(2)对于他们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14.柳宗元采用了比喻的方法。他把韩愈比喻为蜀之日,把自己比喻为越之雪,而把嘲笑从师行为的人们比喻为犬,字里行间流露出鄙视轻蔑之意。
15.B 16.B 17.C 18.①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②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因为心思专--啊。
19.C 20.①对天气转暖的喜悦。“单夹”指换上轻便的衣服,感受到天气的变暖;颈联中细草的碧、小桃的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②对研机悟道的推崇。“改课讲题非我事”表现他希望带领弟子,做研究事物规律、参悟大道的人。③对弟子满怀期待。希望其认真严谨,“细草”“小桃”语意双关,弟子们充满生机和希望;尾联表达了对待学问要认真严谨,细微之处可能有深刻的认识的告诫。
21.D
22.D
23.①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②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