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部分 集合与简易逻辑与不等式(学案)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最好将集合都表示成区间)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 集合元素具有 性、无序性和 3.注意补集思想、数形结合:借助 、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4.对集合,“极端”情况: ;“极端”情况: ;5.四种命题:⑴原命题:若p则q; 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p则q;⑷逆否命题:若q则p注:1。原命题与 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常常借助判断其 的真假。2.命题的否定是“P命题的非P命题,也就是‘ 不变,仅否定 ’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 ,又否定原命题的 ”6.充要条件的判断:(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2)集合解释,满足条件满足条件,若 ;则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若 ;则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若 ;则是的充要条件 ;若 ;则是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7.判断命题的真假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8.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 表示;全称p:;全称p的否定p: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 表;特称p:;特称p否定p: ;9.不等式的性质:(1)若,则 (2)若,则(3)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若,,取倒数则 ;若,,取倒数则 。10. 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1)作差;(2)作商;(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 (8)图象法。11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要“一 二 三 ,和定积最 ,积定和最 ”)12.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标根法:其步骤是:(1)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并注意奇穿过偶弹回;(3)根据曲线显现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1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同号或有;异号或有.复数:向量:14.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也可抓住所给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数形结合法1).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 ;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等价于。2).能成立问题若在区间上存在实数使不等式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若在区间上存在实数使不等式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的 .3).恰成立问题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的解集为.15.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Ax+By+C=0,坐标平面内的点P(x0,y0)B>0时,①Ax0+By0+C>0,则点P(x0,y0)在直线的 ;②Ax0+By0+C<0,则点P(x0,y0)在直线的 对于任意的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无论B为正值还是负值,我们都可以把y项的系数变形为正数当B>0时,①Ax+By+C>0表示直线Ax+By+C=0 的区域;②Ax+By+C<0表示直线Ax+By+C=0 的区域注意:当两个点位于直线Ax+By+C=0的两侧,则满足 16.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 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其步骤如下:(1)设出变量x、y; (2)找线性约束条件;(3)确定目标函数z=f(x,y); (4)画出可行域;(5)利用线性目标函数作平行直线系f(x,y)=t(t为参数);(6)观察图形,找到直线f(x,y)=t在可行域上使t取得欲求最值的位置,以确定最优解[自测题]1.A、B是非空集合,定义,若,,则= .2:设集合,则等于( )(A) (B) (C) (D) 3:在上存在的值,求的取值范围 4:若集合,,,则实数= 5:函数的定义域是 6:命题“”的否命题是 7. 命题“,有”的否定是 8.下列四个命题:①; ②;③;④.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9. 已知命题与命题都是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0. 已知函数f (x)= 在区间[-1,2 ]上函数值恒为非正数,那么b+c最大值 11. 如果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小值为 .12: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13. 若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则的值为 14.已知复数,那么的最大值是 15.设集合A=,B=,若,求实数的范围。16.关于的方程的两根满足,求的范围17.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正实数集,则字母a的取值范围。 18.若存在a∈[1,3],使得不等式ax2+(a-2)x-2>0成立,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19.已知,的定义域是Q,若,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20.已知函数。若,对于任意的,恒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21.已知函数,当时,恒有,求m的取值范围.22.已知向量,向量.已知常数满足≤≤2,求使不等式≥成立的的解集;求使不等式≥对于一切恒成立的实数取值集合.23. 知.(1)若,求的单调区间;(2)若当时,恒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第一部分集合与简易逻辑与不等式(教案)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最好将集合都表示成区间)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 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3.注意补集思想、数形结合: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4.对集合,“极端”情况:或;“极端”情况:;求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四种命题: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常常借助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2.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6.充要条件的判断:(1)定义法(2)从集合角度解释,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若,则A是B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充要条件。7.判断命题的真假 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8.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p:;全称p的否定p: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特称p:;特称p否定p:;9.不等式的性质:(1)若,则 (2)若,则(3)若,,取倒数;若,,则。10. 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1)作差;(2)作商;(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 (8)图象法。11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要“一正二定三相等,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12.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标根法:1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同号或有;异号或有.复数:向量:14.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也可抓住所给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数形结合法1).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2).能成立问题若在区间上存在实数使不等式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若在区间上存在实数使不等式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的.3).恰成立问题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的解集为.15.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Ax+By+C=0,坐标平面内的点P(x0,y0)B>0时,①Ax0+By0+C>0,则点P(x0,y0)在直线的上方;②Ax0+By0+C<0,则点P(x0,y0)在直线的下方对于任意的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无论B为正值还是负值,我们都可以把y项的系数变形为正数当B>0时,①Ax+By+C>0表示直线Ax+By+C=0上方的区域;②Ax+By+C<0表示直线Ax+By+C=0下方的区域16.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最优解 [自测题]1:答案:。解析:,。,。所以=。2:解析:正确理解集合P和集合Q的意义,数集不是点集..前者是指函数的值域,后者指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答案:(D)3:错解:,则。的取值范围。错因分析:上述解法中把问题当成:“在上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而本题仅仅是存在的值,能使得成立,,的取值范围。4:-1(0舍去);5: 不是 ;6: ;7. 8.④;9. ;10. 解析:,两式相加,得,。答案:有最大值-11.答案:5。;12:(答:);13. 14.答案:。应用几何意义:15.正确答案:。忽视B=16.解;,可行域如图AED,的几何意义相当于点到AED内的任意连线的斜率,等价于点A、D在直线的两侧,解得。17.解:,若该不等式的解集是,则 即恒成立,。所以,18.解析:“存在”不同于“任意”, 存在a∈[1,3],使得关于的一次不等式能够成立,或。19.解:若,不等式在上不成立,即不等式在上恒立,分离参数,在上恒立。令,,则。所以,字母的取值范围。20.已知函数。若,对于任意的,恒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解析:(法一)任意的,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也即恒成立,从而问题转化为求在上的最小值,。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法二)任意的,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等价于的图象在上总是在的上方覆盖,只需求出直线与曲线相切时的斜率即可。于是,问题进一步转化成求过点(0,0)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容易求出此时,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21.已知函数,当时,恒有,求m的取值范围.解:。当即时,当即时,.综上得:或.22.已知向量,向量.(1)已知常数满足≤≤2,求使不等式≥成立的的解集;(2)求使不等式≥对于一切恒成立的实数取值集合.解:∵,,∴∴(1)∵,则∴恒成立.∴∴所求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函数有最小值2.要使恒成立恒成立,所以.∴的取值集合为.23. 知.(1)若,求的单调区间;(2)若当时,恒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1)当,单调递增区间和,单调递减区间(2)(i)当时,显然成立;(ii)当时,由,可得,令,则有.由单调递增,可知.又是单调减函数,故,故所求的取值范围是.第一部分 集合与简易逻辑与不等式(备用)[自测题]1:答案:。解析:,。,。所以=。2:解析:正确理解集合P和集合Q的意义,数集不是点集..前者是指函数的值域,后者指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答案:(D)3:在上存在的值,求的取值范围。错解:,则。的取值范围。错因分析:上述解法中把问题当成:“在上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而本题仅仅是存在的值,能使得成立,,的取值范围。4: 集合,,若,则实数的值-1(0舍去)5:函数的定义域是不是 6: 7. 命题“,有”的否定是 . 8.④9. 已知命题与命题都是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0. 已知函数f (x)= 在区间[-1,2 ]上函数值恒为非正数,那么b+c最大值解析:,两式相加,得,。答案:有最大值-11. 如果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5。12: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答:);13. 若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则的值为 14.已知复数,那么的最大值是 答案:。应用几何意义:15. 设集合A=,B=,若,求实数的范围。正确答案:。忽视B=16.关于的方程的两根满足,求的范围解;,,可行域如图AED,的几何意义相当于点到AED内的任意连线的斜率,等价于点A、D在直线的两侧,解得。17.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正实数集,则字母a的取值范围。 解:,若该不等式的解集是,则 即恒成立,。所以,18.若存在a∈[1,3],使得不等式ax2+(a-2)x-2>0成立,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解析:“存在”不同于“任意”, 存在a∈[1,3],使得关于的一次不等式能够成立,或。19.已知,的定义域是Q,若,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解:若,不等式在上不成立,即不等式在上恒立,分离参数,在上恒立。令,,则。所以,字母的取值范围。20.已知函数。若,对于任意的,恒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解析:(法一)任意的,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也即恒成立,从而问题转化为求在上的最小值,。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法二)任意的,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等价于的图象在上总是在的上方覆盖,只需求出直线与曲线相切时的斜率即可。于是,问题进一步转化成求过点(0,0)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容易求出此时,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21.已知函数,当时,恒有,求m的取值范围.解:。当即时,当即时,.综上得:或.22.已知向量,向量.(1)已知常数满足≤≤2,求使不等式≥成立的的解集;(2)求使不等式≥对于一切恒成立的实数取值集合.解:∵,,∴∴(1)∵,则∴恒成立.∴∴所求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函数有最小值2.要使恒成立恒成立,所以.∴的取值集合为.23. 知.(1)若,求的单调区间;(2)若当时,恒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1)当,单调递增区间和,单调递减区间(2)(i)当时,显然成立;(ii)当时,由,可得,令,则有.由单调递增,可知.又是单调减函数,故,故所求的取值范围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