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同步练习
1. 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2. 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3.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21教育网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4.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5.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21cnjy.com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6.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21·cn·jy·com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7. “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
8. 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9. 关于明朝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0.材料 《四库全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1) 材料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的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
(2) 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1)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B 6.D 7.D 8.B 9.A
10. (1)政策: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2)影响:破坏了文化,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读书人,甚至是皇帝,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你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创设怎样的环境?
你认为明清时期“读书人”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最期盼的事是什么事情?
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出任江西考官,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考题,这被说成是想去“雍正”二字之头。查嗣庭被 打监狱,在狱中病死,还被戮尸,家也也受到牵连被 流放。有人看到风吹得书页翻动,有感 而作“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讽讽清朝统治者没有文化而被处死。
1.请根据材料给文字狱下一个定义。
2.分析明清文字狱的原因。
3.文字狱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这是君权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加强的结果 。明清统治者为了树立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不满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圧。
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也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四库全书》是在清文化专制的产物。我们如何来正确认识?
《四库全书》包罗宏大,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在编纂过程中,清政府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大批文化精典被 销毁或篡改。
你认为好文章的标准应是怎样的?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言,不得有自己 的想法.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
明清时期怎样的文章才能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呢?
命题范围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答题文体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标准答案
《四书章句集注》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束股
后股
中股
起股
入手
起讲
破题
承题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什么是八股文
唐伯虎、郑板桥、林则徐、施耐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也出于此。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作为一名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功名梦,但毕竟成功的是少数人,绝大多数是梦断遭罪。所以才有了……
请列举几个具体事例。
蒲松龄在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
《范进中举》
有这样一篇八股文,题目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中写道“其或公鸡欤?抑或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阉鸡欤?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
材料说明了 什么?
八股文空洞无物
资料1 清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男主人公贾宝玉不愿参加考举考试,认为那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清朝时有人作歌讽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资料2 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大量热衷科举的文人。像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你怎样认识八股取士?
八股文一方面造成了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狡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八股文…它永久是中国文学──不,
简直可以大胆一点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
──周作人《论八股文》
“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吴敬梓《儒林外史》
对八股取士是怎样的态度
对八股文进行猛烈抨击批判
资料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百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观点1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择人才,在古代来说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在历史上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
观点2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
谈谈你对两种观点的理解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的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①使考试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②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命题内容狭窄,束缚了思想。
③只读四书五经,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败坏了学风,阻滞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