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21《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七年级21《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飞来峰》一诗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三个:
1.感受景物特点并体会景物中作者浸透的情感;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会写景状物,寄托情思和感悟;
3.感受并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开拓视野,加深感悟。宋诗以理趣见长,本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此学习本诗旨在朗读和品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并依据诗意感悟哲理。诗歌内容不同于常见的借景抒情诗,描写细致情感细腻,诗中化用多个典故和传说来讲述哲理,这些是学生所欠缺和生疏的内容,因此教学本课时,需要适当进行补充。诗歌表现雄伟的气魄是本诗解读的重点,但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价值观引导,诗里的最高层并不是指名利的制高点,而是高远的雄心壮志和无畏困难的坚定信念。
【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困难:
1.只关注读和背忽略了诗意的理解;
2.对诗歌鉴赏没有入门,把诗歌等同于文言文,用翻译的方式来进行鉴赏;
3.无法走进诗歌与作者感同身受。
于是我在初一上学期就对学生进行了诗歌意象的指导鉴赏,让孩子们感受诗歌中景物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我就让学生去感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意象的特征,让学生化身为马致远,去想象:我孤身一人踱步在一条笔直望不到头的古道上,漫天的黄沙自顾自地飞舞着,丝毫不顾及我和那匹瘦骨嶙峋的马,夕阳已然在山尖悄悄退去,连那株枯老的树也与那聒噪了一天的乌鸦同眠了,时间仿佛静止了,可是小桥下的流水还在哗啦啦,桥的那一边人家的炊烟也正在冉冉升起,我甚至闻到了人家饭桌上的菜香,太像是妈妈做的菜的味道了。这一段依托于意象解读的想象,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多角度地让孩子们走近了诗人,走进了诗歌的意境。这样读诗的体验是他们之前不曾有过的。这样就激发起了他们对诗歌的朦胧的情感,但是对于个性的解读,学生功力尚浅,还是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和启迪才能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能背诵。学习诗歌朗读技巧,注意诗的节奏,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2. 感知诗中意象特点,通过想象诗歌意境,品味作者情感。
3. 引导学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胸怀大志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意象特点加深对诗歌理解
【教学难点】
运用想象,走近作者,读出自我
【教学流程】
导入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珠穆朗玛峰日出图片,然后谈一谈你的感受。(最好是四字短语的形式)
生:预设:1.大气磅礴2.气势如虹3.色彩迷人4.风景秀丽5.雄伟壮观
师:大家的感受很真切也非常地接近,都感受到了珠峰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气势磅礴、意境高远的北宋王安石的名作《登飞来峰》。(板书)
初读诗歌
1. 自由朗读
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指名朗读,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来分别朗读,女生先读。
评价女生朗读:这位同学读得很投入也很细腻,非常好。
评价男生朗读:这位同学声音宏亮,声势浩大,也很好。
师:全体评价:大家觉得哪一位同学的朗读更能表现出诗歌的气势呢?
生:预设(1),男同学的朗读更能表现诗歌的气势,因为他的声音宏亮。(此类回答可能会较多)
预设(2),女同学的朗读更有气势,因为她的朗读富有变化,更能表现诗人内心的雄心壮志。
2.朗读指导
师:其实诗歌朗读气势不仅来自于声音的宏亮还来自于语气、语调的变化和诗意的理解。展台出示诗歌朗读技巧:读出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五言诗的节奏可以划分为“二、三”式
举例: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七言诗的节奏可以划分为“二、二、三”式
举例:上学期学过李白的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只有读出了诗中的节奏,才能表达出李白对朋友那长长的牵绊和深切的同情。请1位同学再来来朗读本诗。
过渡:想要更深入、更具体地了解诗歌,读懂诗歌,那就需要我们走入诗歌的意境,去感知诗歌的意象。本单元所有的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在分析意象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只关注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思考作者想要通过景物表达的情感和志趣。
分析诗歌意象
1. 自由快速阅读诗歌,分别找出诗句中的意象(诗歌中能够表达作者情感或者蕴含某些哲理的具体事物即为意象)。
生:第一句:“山”、“塔” (板书)
第二句:“鸡”、“日” (板书)
第三句: “云” (板书)
第四句:这一句中并没有具体的意象
2. 精读诗歌,找出诗中意象的特点并进行感悟
师:山的特点是什么?
生:飞来(板书)
为什么是飞来呢?原因有二:
飞来峰的传说;“飞来”可以表现这座山的高
师:塔的特点是什么?
生:千寻(板书)
请大家查看书下第11个注释,何谓“寻”呢?
哦,原来它是一个长度单位,一寻如果为八尺的话,那千寻得有多高呢?
生:1000*(0.33*8)=2640(米)
这是一种数学计算的方式,我们按照文学的方式理解试试。
资料辅助: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大家能体会千寻的高了吗?当然这些数字都是虚指,不过,我们从这两个意象中感知到了飞来峰和千寻塔的高也感知到了诗歌雄伟的气势,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凌云壮志。
师:鸡的特点是什么?
生:鸣(板书)
这是一般的鸡鸣吗?什么样的鸡鸣更让人心潮澎湃呢?
辅助资料:李贺《致酒行》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胜天下白”和毛泽东诗句《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tián)”。
生:原来这里的鸡鸣指的是雄鸡高亢的叫声。
师:日的特点是什么?
生:升(板书)
师:在古代的诗歌当中有很多意象被赋予了一些固定而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这里的“日”,一般象征什么呢?
生:象征了光明、希望、信仰、美好等等。
师:如果说,这几个意象中有哪一个和大家格格不入的话,那一定是“云”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云的特点是什么?
生:浮(板书
资料辅助:唐代骆宾王在《咏鹅》中写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前几年流行的网络用语“神马都是浮云”。
生:白毛浮绿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鹅的悠闲,从视觉上呈现出了鹅的轻盈。神马都是浮云指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轻视,任何困难和挫折打击都不必放在心上,要从心理上战胜它们。 总之,我们看到了浮云的轻,以及作者对浮云对障碍的轻视。
资料辅助:“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还运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师:其实这一句中除了意象及其特点需要我们细致分析之外,还应该关注到另外一个词,因为它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待“浮云”,对待人生的态度,它就是?
生:不畏。
师:如何理解“不畏”呢?
辅助资料:
1.唐代李白在《行路难 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明代于谦在《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清代诗人郑燮(xiè)《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不畏就是积极乐观(“有时”可见一斑,困难都是暂时的,希望就在前方)
不畏就是不怕牺牲(“谁无死”,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是为了信仰,值得)
不畏就是清白正直(“清白”一词就是于谦一生最好的写照)
不畏就是坚忍不拔(“坚韧”一词表现了竹子扎根石缝,不畏艰难的品质)
师:读了这些充满无畏精神的作品,真是让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正所谓,见贤思齐,古仁人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的尊敬和学习。
师:诗歌的第四句虽然没有具体的意象出现,却是我们了解作者,理解全诗的关键,这句诗中你认为那个字,或者那些词是理解的关键词呢?
生:最高
过渡语:如果前面的意象是指“托物言志”中的物,那么这里的“最高”指的就是作者的志趣了。不过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最高指的并不是金钱和权力的最高层,而是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追求。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近诗人,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试着化身为诗人去感受他的感受。
知人论诗,感同身受
1. 走近王安石图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1050年写下了《登飞来峰》 。
过渡语:王安石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三十岁,此时的他正值壮年,并没有站上宰相的高位,但却心怀壮志,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同是心怀壮志的杜甫《望岳》中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大家一起背诵一下如何?
生:集体背诵《望岳》
师评价:大家能将能温故知新,非常好。
2.身临其境
过渡语:意象特点的分析和创作背景的辅助让我们对诗歌的内容和主题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幅飞来峰的图片,大家认真观察的同时展开想象,试着让自己走进图画,走入诗中去感受王安石的心境。有所感悟之后试着整合意象从整体去感知诗歌,并试着用文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生:认真观察图画,尝试图文结合,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描绘诗歌的意境。
3.创设情境
师:不止是同学们有创作的欲望,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走人了诗中,走近了作者。
课堂即兴生成,紧“孤”、“早”、“静”、“明”、“远”等词语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情境,引领学生走入诗歌意境,利用第三人称来描述。
相信大家也读懂了王安石,读出了属于自己的理解,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生:课堂生成。
师:(预设评价)细腻的语言,精致的描写,真挚的情感,好一个少年壮志。不止如此,这位同学使用的人称和老师所用也不相同,他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更有利于直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课堂总结
结语: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面对“浮云”,我们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既然选择了登高,那就要站得笔直,行得端正,看得高远。山高人为峰(板书勾勒“人”字),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需要登上的高塔,每一代人也都有需要攀登的山峰,中国登山队2020年再次发起了对珠穆朗玛峰山巅的挑战。同学们,只要你高瞻远瞩、坚定信念、不畏困难也定能登上属于你自己的“珠穆朗玛”。
让我们齐读这首气势磅礴的古诗来结束这一课。
师生齐读《登飞来峰》
作业
比较阅读《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