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课题】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年级: 八 科目: 物理 【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热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一步能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将贵穿整个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区分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学生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掌握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 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学习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的特点与区别 【学习过程】 学习准备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沸水的温度定为 ℃;0℃和100℃之间分成 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如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读做 。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②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③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而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 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的液面 。 学习探究 探究点一 物态变化 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又融化成水;扫地时在地面上洒一些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又变成云,云又会形成雨降下来如秋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露,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蒸气也能变成冰,如寒冷的冬天,早晨出现的霜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固态的“冰”。 归纳总结:综上所述,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即 、 、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 探究点二 熔化和凝固 概念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 。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 【选材】选用什么物质作为被熔化的材料好呢? 选择比较容易熔化的,且在熔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我们选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来做固体的熔化实验。实验时要采用小颗粒固体好处是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 【安装】实验时我们选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按照 的方向组装器材。 石棉网的作用是 。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固体放在试管中,试管再放进装水的烧杯里面。其实就是先让酒精灯加热烧杯内的水,水再去加热试管内的固体。这种加热方法我们叫做 加热法,是为了使 。 烧杯中适量水的目的是:让晶体受热均匀,既要让晶体完全浸入水中,水又不能太多而导致实验时间过长。 安装时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2)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3)用外焰加热。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把海波和石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与论证】 【数据分析】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 海波: AB段——海波是 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 . BC段——海波是 状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但温度 . CD段——海波是 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 . 石蜡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为液态,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一直 ,没有一个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 探究点三 熔点和凝固点 自主学习教材第55页“熔点和凝固点”回答下列问题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 ,如 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 ,如 等。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小资料】我们来观察一些晶体的熔点:(看课本56页表格)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 不同的晶体熔点 ,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我们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图像,总结分析出凝固的规律。 海波的凝固图象 石蜡的凝固图象 【总结】 1.凝固放热. 2.晶体凝固时 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 确定的温度. 3.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 熔点. 4.晶体凝固条件:(1) ;(2) . 探究点四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阅读教材第56页“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部分内容,并思考: 固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实例?(2)液体凝固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归纳:固体熔化过程必须吸热,比如夏天喝饮料时加入了冰块,应用了熔化吸热的原理;液体凝固必须放热,比如北方冬天的菜窖内为防止蔬菜冻坏放入几桶水,应用了水凝固放热的原理。 【学习评价】 一、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的学习目标是否到达了?哪些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 二、学习测评 1.下列各组固体中,都具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组是( ) A.石蜡、玻璃、塑料 B.松香、铝、玻璃 C.冰、石墨、钻石 D.冰、铁、石蜡 2.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熔点不断升高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3. 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变成“冻豆腐”.这个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暑假里,王星同学正在洗手,妈妈让他把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拿出来,当他送到厨房里时,发现手和冻肉粘在一起了,王星正要用力把手与冻肉撕开,有经验的妈妈说,赶紧放水里,一会儿就会分开了.手与冻肉粘在一起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分开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