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专题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4高考一轮复习课前背书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3.为什么要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5.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要性+意义)8.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9.如何建设文化强国10.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11.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哲学与文化》基本结构哲学(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辩证唯物论(第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哲学文化活的灵魂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知识预览1.2.3.4.5.目 录高考风向——一览无余名词点击——击破抽象体系构建——一网打尽高频考点——核心突破走进高考——典例引路PART 01高考风向——一览无余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备考策略 以“文化创新靠什么”为议题,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结合伟大的抗疫精神,理解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备考指南 1.通过以周边外交思想、影视片的创作等为背景,考查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等2.通过以各类道德评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载体,设置一般情境,考查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等单元真题列表核心考点 考题 知识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2022山东T19(2);北京T7;辽宁T11;海南T12;浙江6月T23;2023湖南T10; 文化的作用2022辽宁T10; 2023 浙江1月T20; 2023新课标T10; 文化交流与发展2022浙江T25、26; 2023 浙江1月T21;2023新课标T7;2023湖北T20; 文化传承与发展2022辽宁T20(3) ;海南T24;浙江6月T24,2023 .浙江1月T22; 2023新课标T8;2023北京T17;2023浙江6月T20;2023山东T18;2023山东T11;2023湖北T16;2023湖南T20;2023湖南T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23北京T20;2023北京T4;2023北京T1;2023浙江6月T21;2023湖北T16;2023湖南T20;2023湖南T1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名词点击——击破抽象PART 02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孕育于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革命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智慧和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习惯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后文化: 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黄赌毒”文化等4、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名词点击体系构建——一网打尽PART 03知识体系第九课知识结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内容形成为什么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怎么样第二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目标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探索高频考点——核心突破PART 04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意义3. 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4.“三文化 ”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2.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3.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知识预览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指明文化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肩负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核心突破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2.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核心突破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决定因素 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积极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核心突破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拓展延伸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④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⑤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⑥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⑦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⑧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易混易错辨析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4.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7.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易混易错辨析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解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解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4.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解析】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解析】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7.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解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2.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1. 融合不同资源的要求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2. 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 文化作品要立足时代之基的原因2. 文化作品要回答时代问题的依据知识预览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突破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具体要求类别 原因 要求依靠人民 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为了人民 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核心突破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立足时代之基 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回答时代之问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核心突破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总体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具体表述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核心突破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拓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①“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②“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与遵循。要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面向未来”,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准确判断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传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同时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创造。易混易错辨析1.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 )2.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3.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 )4.文艺工作者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5.文艺工作者要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根本途径。( )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 )7.对待传统文化 需要先继承后发展。( )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易混易错辨析1.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解析】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解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3.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解析】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文艺工作者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析】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的职能。5.文艺工作者要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根本途径。【解析】满足人民的需求是文艺工作者根本追求,不是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解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7.对待传统文化 需要先继承后发展。【解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而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解析】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知识预览建设文化强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有文化自信的原因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要求要求 具体措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①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①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核心突破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2.坚定文化自信原因 作用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要求 ①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核心突破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知识整合1、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1.决定因素(必要性)2.意义(重要性)知识整合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4.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7.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8.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9.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10.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必须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易混易错辨析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 )5.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6.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8.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易混易错辨析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解析】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2.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解析】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确4.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解析】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5.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解析】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6.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解析】我们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才是远大理想。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解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8.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解析】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素养。LOGO热点透析: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文物“动”起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以下简称《追寻》)。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主线,汇集百位演播者倾情讲述,充分运用音乐、诗歌、戏曲、曲艺、微广播剧、影视剧片段、新闻采访等多种手法,丰富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大众获得“沉浸式”体验;运用音频、视频、海报等多种表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家国情怀。 红色家书尘封着岁月的记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和汗水,一封封浸透硝烟和热血的家书展现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一个个顽强拼搏与奋斗的故事彰显着共产党人的革命豪情。为了让主题性创作内涵开掘更深,从策划、录制、拍摄到推出,《追寻》历时一年多,主创团队走遍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重庆、贵州、广东、海南等地,深入到家书所处的历史人文环境之中,采访革命志士后人和党史专家,瞻仰英烈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带着情感和敬仰之心,用心感受每一封家书背后的力量源泉,为大众呈现更有深度和价值的作品。合作探究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红色家书为什么具有“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家国情怀”的作用。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红色文化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可或缺“动力源”的原因。LOGO答案提示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红色家书是承载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红色家书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③红色家书传承着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铸造的革命文化,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美德,能够引领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①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激励村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②红色文化蕴含革命优良传统等精神内涵,有助于涵育文明乡风,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③红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④红色遗迹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遗迹的保护利用能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红色家书是赓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珍贵精神遗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加以阐释。红色家书是革命文化的充分展现,承载着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饱含家国情怀,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浸润着爱党为民的深情大爱,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汇聚起强国复兴的磅礴伟力。走进高考——典例引路PART 05LOGO真题演练A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LOGO真题演练【答案】A【详解】①:铜镜上的“镜上足球赛",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竞技场景,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①正确。②: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②排除。③: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体现出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③正确。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铜镜文化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LOGO真题演练A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有趣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这一现象说明( )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②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LOGO真题演练【答案】A【详解】①②: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可看出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教育、人口迁徙等,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说法不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LOGO真题演练A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干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LOGO真题演练【答案】A【详解】①②:“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这说明“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②正确。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是结果,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③不符合题意。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目的,不是“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LOGO真题演练C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 )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 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LOGO真题演练【答案】C【详解】②③: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这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也说明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基础,立足时代之基,古代文献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④: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但不是其核心,④错误。故本题选C。LOGO真题演练D5.(2021·辽宁·高考真题)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长征途中,毛泽东登上六盘山豪迈作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表明,长城( )①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推动了革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③承载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④被赋予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LOGO真题演练【答案】D【详解】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①不选。②:材料并未涉及革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②不选。③④:“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表明,长城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承载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被赋予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高考,一起加油!卓越政治20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