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高教版(第2版) 第二单元 美妙的歌声 第四节《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音乐】高教版(第2版) 第二单元 美妙的歌声 第四节《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律动训练
) (

青春舞曲

)
课题名称 《青春舞曲—律动训练》教学设计
课程 公共艺术 教学对象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二年级学生
授课类型 信息化课堂教学 课时 1课时 授课教师
一、课程简介 本课为《公共艺术》音乐篇中第二单元第四课《青春舞曲》。学生自主学习作品风格、创作背景,了解新疆的民族风情,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律动训练让学生亲身感受新疆音乐的节奏感和载歌载舞的音乐风格,结合奥尔夫多种打击乐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节奏节拍的感知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设计理念 学情分析 服装1501班20人,女生14人,男生6人。 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有一定的歌唱基础,但肢体律动、协调能力差。 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敏感性相对较弱。
教学困境 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对民族经典音乐兴趣度不高。 学生对音乐节奏节拍不敏感,后续无法养成固定节拍的音乐习惯。 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较弱,很难表现作品节奏感和整体美感。
教学突破 课前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本课知识性内容,收集、上传和本课有关的音乐视频、材料,提高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微课、音乐律动软件,将抽象律动形象化,吸引学生反复练习,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突破教学重点。 利用实体乐器建模的乐器库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丰富多彩的新疆打击乐器,并且融入肢体律动,强化4/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帮助学生提高节奏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策略 课前以青春舞曲背景知识,意境揣摩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制作完成课前PPT作业,上传教学平台;课上作品展示比拼,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学生熟悉的网络环境。 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作品展示,用微课让学生直观了解律动,通过音乐律动软件实现听、唱、肢体协调运动的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加入乐器、舞蹈等多种音乐元素进行编创体验。 课后学生继续运用音乐律动软件中的“乐曲库”“乐器库”模块进行进一步练习和编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4/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固定节奏感的训练,声势律动与歌唱的协调统一。
方法与过程 通过视听、律动训练、小组编创,用动作感知音乐,自主把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与热爱、传承与发展。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歌唱与肢体律动的协调统一。
教学难点 律动与打击乐器等多种音乐元素配合,强化4/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增强音乐表现力。
五、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
六、教学资源 音乐排演厅 一体机、可穿戴体感设备 打击乐器 民族服装服饰
七、教学过程 (
开始
自主学习、收集材料
找出区别
软件
展示
任务实施
动态音乐相册,分析作品
模仿、
练习、
编排、
微课、
F
lash

游戏
重难点
突破
视频
任务分析
引入新课
教学
平台
任务准备
编排展演、
评比

总结
)
教学 任务 时间 分配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 信息化 手段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布置 背景知识 课前 一周 基础知识、趣味视频 资料上传 2、布置任务 任务一:小组收集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视频,上传分享。 任务二:预习《青春舞曲》基础知识,通过多媒体形式课上展示所学知识,分析作品。 1、完成分组 2、小组收集上传 视频分别选择杯子歌、morning歌、双节棍等歌曲MV; 3、利用PPT软件完成课前作业上传平台。 1、网络教学平台 2、初页App、PPT等多媒体软件 1、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资料、布置任务。时间充裕、内容丰富。 2、学生小组合作,信息化成果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应用能力。
任务 准备 课程导入 3分钟以内 案例引入:学生收集视频分享,《杯子歌》。 播放学生收集上传的视频《杯子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音乐特点,讨论引出新课。 上传视频的学生,回答问题,指出《杯子歌》的特点,引入新课。 网络资源收集、整理。 登陆教学平台,上传小组收集的资料,与班级同学分享。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以学生收集的趣味音乐视频引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自主找出作品区别,教师引入新课。
任务 实施 理论知识 5分钟 青春舞曲知识性内容学习 教师课前将青春舞曲、新疆民歌核心知识整理分块上传网络平台,以作品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 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利用PPT软件制作演示稿。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分享音乐感悟。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引入律动教学。 完成课前作业 推选两个小组上台展示 DoDo组 讲解民族风情 ReRe组 介绍音乐风格 网络教学平台课前预习。 网络资源收集。 多媒体软件活学活用。 1、通过教学平台学习基础知识,降低课上难度,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较准确把握新疆歌舞的风格特征。 2、小组合作,通过多类型APP软件,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意境领悟。
任务 实施 教学重点 7分钟 声势律动练习 教师讲解声势律动的概念,如:跺脚、拍手、捻指等,并播放微课“四分屏律动练习”。 学生观看教师动作视频,感知节奏和肢体的配合。 学生领悟知识要点,模仿教师律动形态。 发现问题——肢体动作不能和歌唱相协调。 四分屏微课 四分屏微课,每个屏幕不同动作,同一音乐节奏不同动作展示,达到了动作分解的直观性展示。
14分钟 《青春舞曲》律动教学 1、讲解律动练习软件和“智能手表”的打开方式,分组练习,分组指导。 2、引导进入软件“创编”环节。分析本节歌曲《青春舞曲》,并进行节奏律动创编。 3、学生展示, 教师点评并渗透讲解知识点。 分组练习 2、分组创编 3、学生展示 1、律动练习软件,在拍点上闪烁,学生同步做出相应动作,跟着游戏反复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从易到难,难度逐渐加深将抽象、难懂的节奏变化练习,形象化,灵活化。 2、可穿戴设备配合体感游戏渗透律动教学,客观量化评价肢体动作、节奏节拍是否准确到位。 1、增强趣味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能力主动做律动。 2、解决了教师授课“大锅饭”模式,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消化不良的情况。 3、可穿戴设备解决了节奏节拍无法客观量化评价的难题,更好的让学生感受拍点和律动。
教学任务 时间 分配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 信息化 手段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 务 拓展 施 教学难点 4分钟 打击乐融入《青春舞曲》声势律动中 根据4/4拍强弱规律安排恰当的打击乐器。 依照闯关难度(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给每组(碰铃、木质梆子、沙响、手鼓)相应难度的节奏型。 教师评价 每组用各自乐器快速练习各组的节奏型。 3D乐器库中可发声乐器,拓宽学生创编思维。 打击乐的加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律动知识,提高编排表演综合能力。
4分钟以内 《青春舞曲》综合创编练习 舞蹈特长的同学(在旁边去掉)进行舞蹈即兴创编。 不同乐器组推选一位同学做打击乐器声部。 其余同学作为合唱律动声部,选择初级组的一个手脚协调律动动作加入歌唱。 评价与总结 合唱律动声部与打击乐器声部 先跟音乐做练习。 加入舞蹈,集体表演。 录制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分享传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作品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学生自身成就感。 1、教师把复杂的编创环节,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开启学生综合编创求知欲。 2、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亲身感受综合艺术带来的无限魅力。
任务评价 总结评价 2分钟 总结 民歌并非枯燥无味,我们要把我国经典的传统音乐加入新鲜血液继续传承下去。 2、把课堂上这种热情延续到课下。充分运用“软件”(在课下进行继续学习。删掉),利用“乐曲库”“乐器库”的不同音乐、乐器,把歌唱、律动、舞蹈、乐器甚至更多元素融入作品当中进行小组练习和编创。 3、下节课我们将以音乐会形式对大家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展示! 下课。 聆听与感悟 练习与提高 律动软件中的“乐曲库”、“乐器库”为学生课下继续练习创造了条件。 从全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本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视和热爱。 如何把传统音乐穿上“新衣裳”,既让学生接受了传统音乐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作业 根据整首作品不同段落特点,运用各种音乐元素进行小组编创活动。 (歌唱、声势、舞蹈、乐器等元素)
教 学反 思 本节课的设计,将歌唱、节奏律动、打击乐器、舞蹈统一在一起,运用“新教学法体系”中的“柯达伊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 重点解决音乐教学中,学生“演唱”与“律动”不能协调统一这一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排斥,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以及编创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兴趣,要敢于传承,大胆创新。加入律动能够有效地提升音乐作品的趣味性和综合表演效果。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可以尝试各种音乐元素,大胆将它们加入歌曲中去,敢于创新,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小结:
本课是中职公共艺术课,针对学生的实际音乐素养,以任务驱动、游戏升级、作品比拼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动员所有学生参与到声势与律动学习活动中,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或有知识、或有技能、或有情感的提高。通过信息化辅助音乐教学,多种手段,层层推进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拓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的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表现、团队协作获得认同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懂得音乐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聆听、嘴巴歌唱,还可以让整个人都跟着动起来!以律动基础知识,配合信息化手段,将中国民族音乐以更加炫酷、多样、有趣的形式融入学生学习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