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名称 《中国民歌》科目 公共艺术(音乐) 教学 对象 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课型 理实一体化 课时 1 授课 时长 1设计者 所属 学校一、教材内容分析所用教材: 使用刘五华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版 书号978-7-04-050226-8) 课题所属单元:《中国民歌》这一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第一节。 课题在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民歌》它是承接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的内容,在前述课程中,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及音乐情绪等相关理论知识。第二单元则通过不同类别的歌曲形式展现音乐的魅力,将上述理论知识感性的表现出来,是对第一单元阐述的知识的具体化,也为后续课程介绍乐器,舞蹈和戏曲做好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仍属于教材的起始阶段,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对整体课程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中职二年级的学生。 学习情况分析: 我们学生大部分音乐基础都比较差,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欣赏的内容、结构和难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知识与能力: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民歌,使学生了解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确立依据: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对教学而言尤为重要。掌握深入的音乐历史文化是职业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中国各地民歌受地域、语言、历史、文化、风俗的影响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学生通过了解民歌的形成、作用、体裁、特点等知识,感受各地民歌的魅力,激发起学习中国民歌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四、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重点: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辨别歌曲所属类别 确立依据:教材本节安排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故安排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是汉族民歌的部分:有劳动号子——《川江号子》,山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小调——江苏《茉莉花》。主要是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中国民歌的体裁、特点。掌握研究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课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赏析法、讨论法、体验法等六、创新点本节课我采用口传心授、图片资料、音响资料(音乐素材)相结合,以启发、讲述、演示、练习等方法进行教授。学生通过“听”和“唱”等要素,去感受本课的内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轻松愉快、宽松自主的。七、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图片等八、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让同学随着悠扬悦耳的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民歌大联唱 导入新课: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民歌,民歌的内容非常丰富,民歌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中国民歌。 聆听、感受音乐 民歌大联串视频 引导从身边的民歌开始认识中国民歌。新课知识 什么是民歌?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即兴创作的歌曲。它经过长时间的、广泛的集体加工和口头传唱而形成。它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我国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那么我国的民歌有哪些体裁,她又是如何分类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初步认识什么是民歌? 课件、多媒体 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民歌的概念,为之后的民歌的分类打下基础。2、民歌的分类: 我国的民歌按体裁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艺术形式。 (1)“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一种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如:船夫曲、打夯歌、采石歌、伐木歌等。 欣赏:《川江号子》 提问:你知道《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教师: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一领众和是它主要的演唱形式。 提问:号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老师:指挥劳动、协调劳动动作;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2)山 歌:指除劳动号子外,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地方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内容常表达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等。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牧歌。 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3)小 调:又称“小曲”。是指流行在城镇集市各种场合中的民间歌曲。也称为“巷里之曲”,也就是说小调的流传发展更多的与城镇相联系,多数小调是由城镇传往农村的。小调的题材非常广泛,从爱情、风土人情、自然常识、到历史故事、新闻杂谈、无所不包。 我们来欣赏一下《茉莉花》并说说“小调”的特点? 生讨论回答:一领众和是它主要的演唱形式。指挥劳动、协调劳动动作;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生讨论回答:音乐高亢、嘹亮,曲调悠长、气息宽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和拖腔。 生讨论回答: 结构规整 旋律优美 婉转曲折 表现力强 《川江号子》视频 《小河淌水》视频 《茉莉花》视频 (介绍本节课重点: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民歌的分类及特点。辨别分析加深理解 播放民歌片断,以抢答的方式进行:1、播放民歌片断,让学生聆听、思考、辨别它们所属类别 A、槐花几时开B、石工号子C、太湖美D、采茶舞曲 E、船工号子F、龙船调G、放马山歌 H、牧 歌 I、拔根芦柴花 学生聆听、思考、辨别它们的类别 9首民歌音频 学生通过练习,更深的理解民歌的特点和分类。课堂拓展 体验 (播放视频、指导学生完成划龙舟喊号子比赛)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在端午节都要举行赛龙舟比赛,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同学们就坐在龙舟上,随着龙舟号子的音乐,进行划龙舟喊号子比赛。 分组进行划龙舟喊号子比赛 《龙舟号子》视频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中国民歌及它的分类和特点。它们不仅朴实、简洁,更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多去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了解发现更更多更美的民歌,从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课件多媒体 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知识点。课后作业 1、比一比,哪个小组会唱的民歌多。 2、根据演唱场合、形式和目的完成下列表格 体裁 区别劳动 号子山歌小调演唱场合演唱风格演唱形式演唱目的课后练习 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加深对中国民歌的认识教学流程图: 讲授新课知识的相关概念及分类——辨别分析加深理解——课堂拓展体验——课堂小结——作业九、教学评价十、反思与总结十一、帮助与其他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 二、引用及学习网址: 三、参考资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分析表所用教材 公共艺术(音乐篇) 所属单元 第二单元 所用课时 7一、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本单元为美妙的歌声,主要包括中国民歌、外国民歌、艺术歌曲、合唱艺术、通俗歌曲五大内容。 中国民歌与合唱艺术各2个课时,其他为1个课时,共7个课时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二、单元总目标目标概述: 了解中外民歌、艺术歌曲、合唱歌曲及通俗歌曲的概念与类别,感受不同风格题材类型歌曲的魅力,感知声乐之美;通过欣赏、演唱等多维方式感知歌曲之美,在中外歌曲的对比中开拓视野,发现民族音乐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三、单元重难点重点: 聆听欣赏各类歌曲,了解各类歌曲的形成、作用及特点。 难点: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变化,体验歌曲的基本风格及特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版权声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4006379991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名称 中国民歌科目 公共艺术(音乐) 教学 对象 中职一年级学生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 时长 40分钟设计者 所属 学校一、教材内容分析所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课题所属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在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为第二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节的象征。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增进其思想交流、完善品格、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初步具备了区分音乐表现形式、感知音乐情绪的能力,目前中职生对中国民歌的了解认识水平令人堪忧,不少学生对中国民歌具有厌烦、漠视的心理。"新课标"表明,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美育。职中音乐民歌教学应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树立生本观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与演唱中深刻感知歌曲特点与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确立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标准确立,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方法。四、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重点: 聆听欣赏中国各地民歌,了解民歌的形成、作用、特点,感受风格特点。 难点: 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确立依据: 以教学大纲与教学标准为依据,从学情与社会现象出发,既要逐本溯源还要抓紧时代脉搏。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启发引导法 (2)视听法 (3)积极评价法六、创新点结合新时代的音乐类节目,发掘民歌的音乐软件,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一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七、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八、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导入 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它是什么体裁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PPT课件 学生对民歌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 1、播放《川江号子》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 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与共性:“号令”。 4、引导学生思考: 在劳动过程中唱带有号令性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总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1、播放《小河淌水》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 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 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的场景。 倾听节奏与旋律的变化,感受号子特点 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 学生思考讨论 分析总结 聆听体验感受歌声带来的意境 思考回答 PPT课件 通过听赏认识劳动号子,并在一系列互动中加深对劳动号子音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在听赏、分析、歌唱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云南民歌的音色特点。交流与小结 归纳总结 什么是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二、我和中国民歌 一、交流讨论 二、从电视节目、环境背景音乐、软件交流等方面去交流“我和中国民歌”。 PPT课件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从生活中发现中国民歌,从而引发思考与讨论。作业 1.欣赏不同演唱版本的民歌《绣荷包》,把握它的演唱风格。 2.找出三首你喜欢的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与同学分享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完成作业 PPT课件 通过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交流与讨论。教学流程图:九、教学评价交流讨论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寓教于乐。 作业反馈情况:学生基本掌握各类民歌演唱的风格,有效掌握课程内容。十、反思与总结本课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角度去进行探究讨论,容易引起共鸣,讨论热烈。 课后可以多进行歌曲分享与交流,把音乐作为师生交流的桥梁。 歌曲版本的选择尽量贴近时代。例如《领航新时代》、《勿忘初心》等十一、帮助与其他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 PPT课件、网易云音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docx 第二单元 美妙的歌声 单元分析表.docx 第二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歌》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