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例名称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 生活与法律)
所属教材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 □《思想政治》(法律与生活) □其他(根据实际填写)
教材分析 (300字以内) 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法治教育”学习主题第1条“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5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2条“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认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几种法律类型,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
学情分析 (300字以内)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对法律的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 因此,本课要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带领他们发现法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不同门类的法律其实离自己很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对法律功能和作用的认知比较狭窄,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这一课教学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情境 改变学生认知的局限性,让学生理解法律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人们的生活,法律的存在让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设计情况(2500字以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培养法治意识。 2.通过探讨交流,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了解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 2.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掌握法律知识,学习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活动 热身导入:观看视频《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学生分享观看发现及感受。 设计意图:播放人从出生到成人到老年的视频,让学生理解法律与每个人的一生相伴。 活动一:生活法律我来寻 交流课前预习采访: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思考:你的发现是什么? 总结:个人、家庭、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都受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领域去发现法律的身影,感受法律与我们的关系。 活动二:法律学习共展示 小组合作:进行根据课本内容及学历案资料学习,写一写你对民法、刑法有哪些了解? 法律名称性质作用列举违法行为我知道更多刑法民法
2.补充行政法知识: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城市管理部门人员走进社区解答问题、园林环卫服务中心提供新型智能垃圾分类站、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等等,都是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为人民提供服务。 3.法律情景大闯关 学生根据闯关题目所出现的生活情景选择合适的法律,限时抢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刑法、民法的学习,再通过闯关题目的练习,加强对法律作用的理解。 活动三:运用法律解问题 案例1:2023年5月24日,四川广安武胜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暴力事件。一名13岁的初二男生卢某与两名同学产生口角,被两名同学手持棍棒追打,从校内逃到校外,最终晕倒在路边,经抢救无效死亡。 思考:如果你是小小法官,你会如何分析? 普法提示:与同学因琐事产生矛盾后,要通过合法途径理性处理,不能因为自己“哥们朋友”多就欺负同学、聚众滋事甚至抢夺抢劫,也不能觉得只是帮“哥们”撑撑腰、主持下正义,不是多大的事儿。结伙滋事、随意殴打他人会严重违反法律! 案例2:2022年12月15日11时许,黄某在某小区14楼朋友家中,酒后发泄情绪,将朋友家的玻璃烟灰缸、折叠椅、钢管等物先后从阳台扔向一楼草坪,其中两把折叠椅、一盘钢管就重达12公斤,此次高空抛物行为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但黄某任性的行为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思考:如果你是小小法官,你会如何分析? 普法提示:根据《民法典》第1254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尝试学会依据法律原则来解决有争议的问题。 活动四:合格“法官”齐上岗 根据评选标准进行合格“法官”评选,由合格“法官”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习语学习,增强法治意识。同学们齐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设计意图:通过小“法官”评选、习语学习,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自身成长相结合,学法、守法、用法,做文明好少年。 课堂小结: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共同维护我们的社会和谐,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设计 1.选择你所感兴趣的法,继续学习,制作学习小报,回家给父母讲一讲。 2.组建合唱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唱《民法典口诀歌》,在学校的法治宣传周中进行展示。
教学效果与特色(500字以内) 本节课注重以生为本,通过调查交流、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活动,学生理解了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对民法、刑法、行政法三部法律进行了初步学习,知道不同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本课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将法律常识的学习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紧密联系。法律原本就与生活息息相关,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法治教育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相联系就能让学生对抽象的法律认识具象化。首先展示人从出生到成人到老年的视频,让学生从纵向的生活领域里认识到法律与每个人的一生相伴,同时又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采访父母亲戚,了解到与他们职业和工作相关的法律,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生活也处处有法律。通过横看社会和纵看人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非常自然地感受到法律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借助案例引导学生去学习法律形成初步的法治思维。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问题的焦点,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先行判断,再出示相关法律条文让学生找到法律依据,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判断,得出最终判断结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碰到生活中一些有争议的事件,要善于去寻找法律依据,依据法律原则来解决有争议的问题。
教学反思(500字以内) 本课根据单元大情景“普法小卫士”评选活动,开展子任务“合格小法官”的评选,本课设计两个评价任务“不同法律齐学习”和“运用法律解问题”。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较少,在任务驱动下能够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感受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通过开展调查交流、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活动,更加深学生对不同法律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的理解,最终由课堂走向生活,知道法律是在规范我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并且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共同维护我们的社会和谐,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本节课中,仍有些许不足,首先是课堂语言不够精炼,对于课堂的指令不明确,有时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精备课,多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其次是智慧课堂的应用需要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希沃白板、文香学堂等软件是很好的教学工具,能够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在本届课闯关活动中运用了希沃白板自带工具,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加强多媒体工具的学习和应用,真正做到为生所用,让课堂“活”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