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我国某地流传的“古笛”是一种用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古笛”的是()A.青蛙B老鹰C.猫D.乌龟12.十二生肖中子鼠,丑牛、巴蛇、酉鸡中,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①体温恒定②体内有脊柱③用肺呼吸④产卵生殖⑤用乳汁哺育后代⑥用四肢行走A.①③B.②③c.③④D.⑤⑥13.我国特有的中华鲟和白鳍豚终生生活在水中。中华鲟用鳃呼吸,卵生;白鳍豚用肺呼吸,胎生。它们分别属(A.鱼类、鱼类B.哺乳类、鱼类C鱼类、哺乳类D.哺乳类、哺乳类14.下列连线能正确表示生物及其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一项是(①河蚌—鳃②蝗虫一气门③鲫鱼一鳃④青蛙一肺⑤蛇一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④⑤15.如图是家鸽的形态和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C.有门齿和白齿的分化D.家鸽的呼吸方式与飞行生活相适应16.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河蚌的鳃—呼吸B.蝉的外骨骼—呼吸C蜥蜴的鳞片—保护D,家鸽的正羽—飞行17.以下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提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蛛丝马迹B.鸡犬不宁C.鹬蚌相争D.虎头蛇尾18.鸟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与提供能量没有关系的是A.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B.鸟的呼吸旺盛,供氧能力强C,鸟的心跳频率快D,骨骼轻、薄、有龙骨突、长骨中空中19.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与它的哪种运动方式相适应(A.奔跑B.跳跃C.倒退D.爬行20.胎生、哺乳相对于其它生殖发育方式的优势在于()A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B.使后代的数量大大增加C.使后代的体质得到加强D.减轻了母体的负担地理、生物试卷第6页(共8页)2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鲫鱼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C,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D.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22.当你行队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是(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23.下列表示运动系统三个组成结构的关系模式图中,正确的是()A.=B.C.D.24.生物老师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诙谐地说是伤了“支点”,老师所说的“支点”是指(A.骨B.骨骼肌C.神经D.关节25.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划桨动作包括: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5分)》26.(8分,每空1分)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D(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在同一组的动物有(用字母表示)。若根据生殖方式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同在一组的是(用字母表示)。(2)图中动物适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有明显区别,如图中适于陆地生活的C用呼吸,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A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需要借助辅助呼吸。适于空中生活的D有与肺相连通的辅助呼吸。(3)从运动方式来看,图中的C与运动有关的器官有,D适于飞行的外部特点有(写一点即可),为E游泳提供动力的是的左右摆动。地理、生物试卷第7页(共8页)八上生物参考答案1.C2.C3.A4.A5.B6.C7.C8.A9.D10.C11.B12.B13.C14.C15.D16.B17.B18.D19.B20.A21.D22.A23.C24.D25.C26.(1)BDE CDE(2)气管皮肤气囊(3)翅和足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言之有理即可)尾部和躯干部27.(1)骨肌腱(2)②关节囊⑤关节软骨(3)①肱二头肌肌肉/骨骼肌(4)④关节窝(5)神经消化28.(1)呼吸毛细血管(2)环带刚毛快(3)土壤湿度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八上地理参考答案1.C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级上空看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南极上空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以上四个图中,只有C图表示的南极上空看到顺时针方向是正确的,A、B、D的方向都相反,故选C.2.C 【解析】旭日东升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A错误.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B错误.寒来暑往指的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C正确.高出不胜寒指的是海拔高气温低,与地球公转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C.3.C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区要比位置偏西的地区早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乌鲁木齐位置偏西,北京(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位置偏东,所以在北京登机时大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故选C.4.B 【解析】根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即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B正确.故选B.5.B 【解析】图中显示的这一天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上,其正午影子是最短的.其中②位于北回归线上,影子最短.③④此时为黑夜,无太阳光照,故排除,①纬度比②高,故排除,故选B.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180°划为六等分,故③地方时为4时,凌晨;②地方时为8时,早晨;①④位于同经线,地方时相同,为10时,白天.故选B.7.A 【解析】读图可知,①与④位于同一条经线,A正确;②地位于北回归线,位于北温带,B错误;③地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C错误;④地位于南极圈,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 A.8.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经纬度是(30°S,40°W),乙地经纬度是(30°N,40E),甲、乙经度不同,不在同一条经线,A错误.甲乙纬度不同,也不在同一条纬线,B错误.甲地经纬度是(30S,40°W),C错误.乙地经纬度是(30°N,40°E),D正确.故选D.9.A 【解析】甲地经纬度是(30°S,40°W),乙地经纬度是(30°N,40°E),甲位于乙的西南方,A 正确.甲位于南温带,乙位于北温带,B错误.甲位于西半球,乙位于东半球,C错误.甲乙都位于中低纬度的分界线上纬度是30°,D错误.故选 A.10.A 【解析】由图可知,①处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②处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③处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春分日次年3月21日前后之间,④处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9月13日日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①处位置.故选 A.11.C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当夏至日时,北半球的黄石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当冬至日时,黄石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1{#{QQABKYKUggCgAhAAAAgCUwFiCAAQkAAACCoOAEAMIAAAgANABAA=}#}在此日前五个月,应为4月13日.黄石市某中学正午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先变长再变短.C对,ABD错;故选C.12.D 【解析】根据陆地轮廓来看,①为南美洲,②为非洲,③为南极洲,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①南美洲东岸凸出部分与②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说明两个大陆本来应该连接在一起,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受此启发,提出了大陆的漂移说,A正确,B、C、D选项均无法说明该现象,均错误.故选 A.14.C 【解析】我国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是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隆起,海洋变陆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C 【解析】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C正确;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底扩张论,AB错误;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理论和海底扩张论都属于地质构造学说,D错误.故选C.16.B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B 【解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澳门的国际机场完全建在填海造成的陆地上,这属于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D 【解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正确;潮汐、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19.D 【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白天砂石升温快,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夜晚砂石降温快,气温比水低,故最有可能是14°C,D正确;20℃、24℃、18℃均高于水的温度,ABC错误.故选D.20.C 【解析】由图中实验可知,砂石在白天太阳照射的情况下,高于水的气温,而在晚上散热情况下,会低于水的气温,说明了砂石的温差大,由此可以证明在同纬度地区,内陆的气温差异比沿海地区更大,C正确;同纬度地带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A错误;同纬度地带冬季时陆地气温则低于海洋,B错误;该模拟实验不能说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D错误.故选C.21.A 【解析】由图可知,从图中所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故选 A.22.A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其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一般分布在较干旱地区,荒漠分布在干旱地区,冰川分布在寒冷地区,故选 A.23.A 【解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A正确.夏季时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冬季时则高于陆地,故B错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故C错误.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故D错误.故选 A.24.A 【解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季风气候显著,中部青藏高原有高原山地气候,大部分地区离海远,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西部临地中海,海域面积小,所以不具备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 A.25.C 【解析】减缓工业发展、只使用新能源、禁止私家车出行与实际不符,ABD错误;增加森林蓄积量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环境,C正确.故选C.2{#{QQABKYKUggCgAhAAAAgCUwFiCAAQkAAACCoOAEAMIAAAgANABAA=}#}26.(1)自西向东 一年 (2)③ 北回归线 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 (3)C27.(1)A ① (2)北冰欧 (3)欧 非 (4)巴拿马 苏伊士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 A表示的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B表示的是位于西半球北部的北美洲,C表示的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非洲,D表示的是西半球南部的南美洲;①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②是位于美洲东部的大西洋,③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2)由题目可知,某大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终年冰封,说明该大洋是北冰洋;该大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围,三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欧洲.(3)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穿过的大洲是欧洲和非洲.(4)D表示的是南美洲和B表示的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A表示的亚洲和C表示的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28.(1)亚欧板块 陆地 太平洋板块 海洋 (2)稳定 活跃 非洲板块 挤压 缩小 环太平洋3{#{QQABKYKUggCgAhAAAAgCUwFiCAAQkAAACCoOAEAMIAAAgA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地理答案.pdf 八上生物答案.pdf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生物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