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一、核心素养目标:时空观念:知道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观念。历史解释: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意义,能学会正确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认识历史事件的作用。史料实证:阅读新文化运动中的相关作品,获取历史信息,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唯物史观: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联系近代化探索过程,清楚认识新文化运动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改变国民观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家国情怀: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讲授新课: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注:新疆省在二十二行省中)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材料:1912年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 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1914年9月28日 ,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 12月23日,袁世凯再度换上离奇古怪的衣冠,登天坛祭天,一切仪礼完全模仿封建帝王。材料反映了哪一问题?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材料: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的影响,尤其有领袖地位的陈独秀。陈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源自法国思想家卢梭。——《图说新文化运动》思考: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如何才能挽救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陈独秀(1879-1942) 《青年杂志》封面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材料:“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之有效,尚不持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蔡元培的这种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3、主要阵地:材料:北京大学 :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 。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 蔡元培在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4、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热情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材料: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材料:丽春之日,丈夫夭折。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嫁给了何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中死去了…… ——鲁迅《祝福》(节选)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阅读材料,说一说鲁迅在批判什么?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新文化运动提提倡民主与科学: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分析以上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民主与科学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科学: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有位朋友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去。请帮我写一则复电,看看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干不了,谢谢。”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chú]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胡适: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蝶》李商隐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sūn]。《蝴蝶》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你能说一说白话文的优点吗?为什么要推广白话文呢?白话文的优点:通俗易懂;缺点:粗浅,不文雅;有更多的人能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材料: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哪方面的意义?材料: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美】莫里斯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材料:青年学生的思想有何变化?说明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层面有什么重要影响?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人民接受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材料: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鲁迅:“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刘半农:“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三)、课堂小结: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抨击尊孔复古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了便于大家记忆,编成如下歌诀:新旧思潮冲突激,青年杂志运动起。四代表胡鲁陈李,民主科学摇大旗。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籍。(四)、课堂练习:1、“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 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C )A.《 新民丛报》 B.《民报》C.《新青年》 D.《新华日报》2、1916年5月,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B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4、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D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科技,反对旧科技C.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板书设计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2、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3、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3、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新文化运动提提倡民主与科学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