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教案)-高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教案)-高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简介

【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教材版本】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2. 掌握国际贸易的产生。
3. 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知道如何采用大量观察法进行研究。
情感目标:
提高分析能力,培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国际贸易的产生应具备的条件和了解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情况,尤其是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
国际贸易的产生应具备的条件和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
【教学途径】
1.用身边的事例引出国际贸易的经济现象。
2.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
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国内贸易在条件成熟后就会跨越国家界限进行发展,就会形成国际贸易。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国内贸易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以及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环节 新授课
一、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贸易的产生
[讲解]
贸易,广义上是指商品交换或商品买卖的行为。贸易的产生,一般地说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贸易产生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是在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上出现的。
(二)贸易的发展
[讲解]
两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以后,商品交换即贸易便诞生了。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
[讲解]
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开展的商品交换活动。
[思考]
请学生参考贸易产生的条件,思考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答案: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二是社会条件,即开始出现各自为政的国家实体。
[分组讨论]
根据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请学生分组讨论国际贸易产生的时间。
[讲解]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商品流通超出国界产生了国际贸易。
三、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讲解]
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而不是交换。此外,由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简陋的交通工具极大地限制了各个国家国际贸易的范围。商品交换只是在少数商业发达的民族或国家进行,只是一种局部现象。
由于国际贸易主要是为满足奴隶主阶级的需要,因此,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奢侈消费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讲解]
封建社会的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与奴隶社会相比,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国际贸易也进一步增长。
国际贸易中心也随着各种运输工具的改进和各种“贸易之路”的开辟而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发展还是很有限的,并且带有明显的地区性,而不具世界性特征。
贸易商品的范围也由早先的少数几种奢侈品扩大到丝绸、毛纺织品等。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
(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讲解]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在国际贸易额增长的同时,国际贸易的商品品种也迅速增加,由原来的少量奢侈品贸易向大量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转化。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面向世界市场而生产的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向别国进口本国不能或不愿意生产的产品。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
(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进入了全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继续进行传统的国际工农业分工的同时,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积极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国际工业分工。“水平型分工”已取代传统的“垂直型分工”而占据主导地位。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知识。
[思考]
请学生思考大规模的、世界性的国际贸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讲解]
1.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当代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相关知识和数据。
2. 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展卖等方式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方式,如补偿贸易、加工装配贸易、对等贸易和租赁贸易等。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贸易方式多样化的相关知识和数据。
3.贸易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无形商品的贸易量迅猛增加。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比重已超过初级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和数据。
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当事人。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当代跨国公司的相关知识和数据。
5.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大大增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和GATT的重大贡献。
【布置作业】
使用配套习题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五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