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解析与规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整体解析与规划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三年级 单元 五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安排: 单元导语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上部分“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引用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话语,点明单元主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下部分文字则提示了单元的语文的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是著名作家、诗人郭风的散文,从儿童视角进行观察,非常具有一种童趣。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用力摇船的船夫,也观察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语言平实更不乏生动细节描写,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变化情况和变化的原因。 两篇习作例文都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所写,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浓浓的情感。《我家的小狗》是捷克作家博·日哈《我家的小小动物园》中的一篇,作者抓住小狗“王子”的叫声写出它的调皮可爱;《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中国作家王鲁彦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杨梅从抽枝长叶到果子成熟的过程,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在编排上,以课后题与旁批的形式,提示学生要有细致观察和调动多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 “交流平台”重在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习作例文”则进一步感知方法,在习作中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记录日常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学习课文的方法能把事物变化写清楚,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程标准要求: 识字与写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读本单元生字,正确匀称地书写生字,主动积累好词好句。 阅读:1.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并梳理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注意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 4.初步了解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观察事物以及事物的变化,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表达:1.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 2.能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展示习作,交流评议,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或心得。 写作要求: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或场景,写写自己的新发现。 选择素材1.利用一段时间持续观察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的所得。 2.延续“初试身手”时的观察对象,在试写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升。 3.在课本中选择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并写下来。 4.选择与课本插图中同类的场景,根据以往自己的观察积累写下来。恰当表述1.注意表达的条理性: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 2.注意表达的丰富性:既可以表述自己对事物不同方面的观察所得,又可以写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除了写观察所得,还可以写自己观察时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分析。交流分享1.评议交流:重点围绕“观察是否细致”和“观察的方法”进行评价交流。 2.分享感受:可以是对观察对象的发现,也可以是观察中的点滴心得;只要是自己真切的感受,就要进行鼓励。
单元主要内容: 课题单元主要内容观察所得主旨感悟写作亮点搭船的鸟我和母亲去外祖父家的时候,发现一只站在船头的翠鸟。我自信观察了翠鸟。 旅途中的雨声很动听;翠鸟是一只彩色的小鸟,很漂亮;翠鸟捕鱼时动作敏捷。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观察亮点抓住事物特点 (静态观察) 金色的草地 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早晨和傍晚,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瓣张开了,草地就是金色的了。发现了一天中不同时段草地的颜色变化,通过细致观察,明白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对蒲公英有了更多的了解。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有些事物在不同的时间或者不同的成长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时序变化)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体悟到的观察方法,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结合生活经验试写 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我家的小狗 我家的小狗“王子”既淘气又可爱。加深了对“王子”的了解:它学“狗”的时候,叫得最欢;用不同的叫声表达不同的意思;喜欢跟火车赛跑。 抓住特点 巧妙推测 层次分明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四季常绿,杨梅圆圆的,在成熟过程中,刺和颜色不断变化,熟透的杨梅甜津津的。了解了杨梅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外形方面,刺渐渐变得平滑、柔软;颜色由淡红变为深红;味道由酸甜变为甜味儿掩盖了酸味儿。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 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五感多角细致观察 选取典型事例
人文主题 留心观察,细致观察
语文要素 1.要素单元分布: 课文关注语文要素的横向联系搭船的鸟感受作者对翠鸟外貌的描写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金色的草地体会作者对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的观察我家的小狗关注小狗的不同表现,作者在观察时的所思所想我爱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多角度观察的好处。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体悟到的观察方法,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梳理单元语文要素和其他学段的纵向联系: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在三年级年的基础上引导我们学习连续观察,养成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目标
重难点 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并梳理留心观察的好处。 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 4.能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一般年龄在9-10岁,处于“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对事物的特征与变化具有特别的敏锐感,这时候进行不失时机的观察训练,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与“表达力”。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以“观察”为主题,特别符合学情。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习作应该以“观察”为训练重点,课前布置预习,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学生就有了支架。 三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了,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独特感受 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对话,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思路(分大任务小任务,每个小任务由布置活动去完成,注意设置真实情境活动) 学习主题: 细致观察 计划(5-7 )课时
大任务: 多彩生活纪录片展播
任务一 搜集多彩素材 (1)课时
活动1 明确纪录片素材要求(习作)
任务二 掌握纪录片拍摄方式 (4-5)课时
活动1 生字聚光灯---纪录片的钥匙
活动2 细节放大镜---纪录片的感官(《搭船的鸟》《我爱故乡的杨梅》)
活动3 动作减速器——纪录片的动作《搭船的鸟》《我家的小狗》
活动4 时光留影机——纪录片的变化《金色的草地》《我爱故乡的杨梅》
任务三 纪录片展播 (2)课时
活动1 纪录片发布
活动2 纪录片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