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自由贸易政策(教案)《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自由贸易政策(教案)《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高教版 第5版)

资源简介

【课题】第三章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教材版本】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2. 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3. 了解和掌握管理贸易政策。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使学生能将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有机结合并进行分析。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类型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教学难点: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教学途径】
1.详细解释历史背景,并将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相结合。
2.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
自由贸易政策代表这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的方向,也是很多经济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今后贸易发展的方向。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自由贸易政策的相关知识,并了解它与国际贸易的具体关系。
第二环节 回顾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回顾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过程。
第三环节 新授课
[讲解]
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开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其后随着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开始接受并实施自由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后,自由贸易发展一度受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自由贸易又被重新推到前台,成为大多数国家一致推举的贸易政策与做法。
自由贸易政策理论起源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完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
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英国自由竞争政策产生背景的相关知识。
随着西欧尤其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重商主义学说已不能适应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外贸发展需要,自由贸易理论由此产生,这一时期主张自由贸易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一)“绝对成本”理论
[讲解]
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其代表作为《国富论》。他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
在亚当·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的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在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按照亚当·斯密以上的观点,若运用到国际贸易中会得到什么结论?
[讲解]
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值)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各国按照对各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内容为P54页的表格中的原始数据。
[分组讨论和填表]
根据P54页的原始数据,将表格进行完善。
表格答案:
表3-1 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利益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单位) (人/年)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单位) (人/年)
分工前 英国 1 120 1 70
葡萄牙 1 80 1 110
分工后 英国 2.7 190
葡萄牙 2.375 190
交换后 英国 1 1.7
葡萄牙 1.375 1
[填表巩固练习]
将习题集的表格一填制完成。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按照亚当·斯密以上的观点有没有局限性?
(二)“相对成本”理论
[讲解]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1817年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绝对成本”理论,并形成了“相对成本”理论。
李嘉图认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并把它们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两利取重,两劣取轻”的产品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增加产品总量,节约社会劳动和资本,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要实现比较利益,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分工,才能把资本和劳动力等用于最有利于本国利益的部门中去。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内容为表格中的原始数据。
[分组讨论和填表]
根据原始数据,将表格进行完善。
表格答案:
表3-2 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利益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单位) (人/年)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单位) (人/年)
分工前 英国 1 120 1 100
葡萄牙 1 80 1 90
分工后 英国 2.2 220
葡萄牙 2.125 170
交换后 英国 1 1.2
葡萄牙 1.125 1
[填表巩固练习]
将习题集的表格填制完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贸易自由化政策产生背景的相关知识。
1.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讲解]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大幅度削减关税。
第二,减少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第三,放宽外汇管制。
2.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与历史上的自由贸易政策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1)历史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倡导者是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是美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经济基础雄厚,贸易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
(3) 历史上的自由贸易代表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主要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工业品贸易、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
三、管理贸易政策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管理贸易政策产生背景的相关知识。
[讲解]
管理贸易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管理贸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的原则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
管理贸易政策的含义
[思考]
请学生思考管理贸易政策应属于保护贸易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
答案:
既不属于保护贸易政策也不属于自由贸易政策。
[讲解]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
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理贸易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二)对于管理贸易的影响
[讲解]
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管理贸易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和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3)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
【布置作业】
使用配套习题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五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