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四章 第二节 关税种类【教材版本】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和掌握关税各个主要分类。2. 掌握关税各个分类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3.掌握关税税额的计算。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件来理解国际经贸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税各个主要分类和各个分类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教学难点:进口附加税、名义关税与有效关税的辨析。【教学途径】1.通过日常生活中相关经济现象的讲解,缩短关税种类与学生的距离。2.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法。【课时安排】3课时(135分钟)。【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导入关税措施是任何国家、任何类型的贸易政策都会用到的一种外贸措施与手段。关税措施存在已久,由来已久,因此关税措施也是名目繁多的一种贸易壁垒,其种类很多。不同的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关税的使用进行选择。第二环节 新授课按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讲解](一)进口税进口税是指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国外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这种进口税在外国货物直接进入关境或国境时征收,或当外国货物由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等提出运往进口国的国内市场销售、办理海关手续时征收。进口税主要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二)出口税出口税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运往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征收出口税的目的,或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是为了保证本国的生产或本国市场的供应。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的出口税,税率一般不高。(三)过境税过境税又称通过税,是一国对通过本国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19世纪下半叶以后,各国相继取消了过境税。进口税 最惠国税:又称正常关税普通税:较高的关税税率(按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出口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出口商品都不征收出口税过境税:通过税,是一国对于通过其本国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一般各国都不征收[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的相关知识和数据。按征税目的分类[讲解](一)财政关税关税的征收,最初的目的多为获取财政收入。财政关税是关税产生的基本职能。财政关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的大小还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而变化,经济越是落后,关税的财政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二)保护关税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能否达到有效的保护目的,主要取决于关税税率。一般而言,税率越高,保护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保护关税是世界贸易组织确认的进口国唯一合法的经济保护手段,保护关税又可分为工业保护关税和农业保护关税。一般说来,财政关税税率较低,保护关税税率较高。(按征税目的分类)财政关税又称为收入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工业保护关税:对高度发展的垄断工业或处于衰退的工业征收保护关税农业保护关税:为保持国内农业发展征收的关税若进口税率高达100%以上,等于禁止进口,成了禁止关税。一般而言,保护关税的税率要高于财政关税,目前财政关税基本上被保护关税所代替。[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保护关税、财政关税的相关知识和数据。三、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一)进口附加税[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般试卷中出现的附加题有何特点?[讲解]进口附加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正常关税以外所加征的额外关税。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进口附加税又称特别关税。1.反补贴税[讲解]反补贴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加征的一种进口附加税。[思考]反补贴税税额一般按什么征收?答案:反补贴税税额一般按接受补贴数额征收。[讲解]反补贴税征收的目的在于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抵销其所享受的补贴金额,削弱其竞争力。征收反补贴税程序:①申诉和调查。②举证,即所有利害关系方提供书面证据。③当事双方磋商解决问题。④如果磋商后补贴方愿修改价格和作出其他价格承诺,补贴诉讼可暂停或终止。⑤如承诺无实际行动,可继续调查,算出补贴数额,征收反补贴税。⑥日落条款,即规定征收反补贴税期限不得超过五年,除非国家负责部门在审定的基础上认定,取消反补贴税将导致补贴和损害的继续和再现。[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反补贴税的相关知识。2.反倾销税[讲解]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1)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2)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反倾销税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思考]反倾销税税额一般按什么征收?答案:反倾销税的税额一般按倾销差额征收。倾销差额=正常价格—倾销价格[讲解]“正常价格”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是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注:对同一进口商品不得既征收反倾销税又征收反补贴税。[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反倾销税的相关知识。(二)差价税[讲解]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征收的关税称为差价税。[思考]差价税税额一般按什么征收?答案:差价税税额=国内价格—进口价格[讲解]由于差价税是随着国内外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它是一种滑动关税(Sliding Duty)。对于征收差价税的商品,有的规定按价格差额直接征收,有的规定在征收一般关税以外另行征收,这种差价税实际上属于进口附加税。[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差价税的相关知识。(三)特惠税[讲解]特惠税又称优惠税,它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税或免税待遇。特惠税不适用于从非优惠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特惠税 互惠的特惠税:两国相互给予优惠非互惠的特惠税:一国给另一国优惠并不要求对方给予相同的优惠[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特惠税的相关知识。(四)普遍优惠制[讲解]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以扩大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所谓普遍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所谓非歧视的,是指应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不受歧视,无例外地享受普惠制待遇。所谓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普惠制目的是: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1. 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规定各个普惠制方案中都列有受惠国家或地区的名单。2. 对受惠产品范围的规定一般来讲,在公布的受惠商品清单中,农产品的受惠产品较少,工业品的受惠商品较多。少数敏感性产品,如石油产品、皮革制品等被排除在外。3. 对受惠减税幅度的规定受惠产品减税幅度的大小取决于最惠国税率和普惠制税率间的差额。4. 给惠国的保护措施的规定各给惠国一般都在基本方案中规定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普惠制的相关知识。[辨析]最惠国税、特惠税、普惠制三者的关系?答:三者的区别可以从给予的对象(包括产品和国家)以及是否互惠、是否有歧视性等方面来考虑。最惠国税的给予是非歧视的,可以是互惠或非互惠的。特惠税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但不适用于从非优惠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普惠制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四、按征税方法或征税标准分类(一)从量税[讲解]从量税是以商品的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量税额=商品数量×每单位从量税额各国征收从量税,大部分以商品的重量为单位来征收。在从量税确定的情况下,从量税额与商品数量的增减成正比关系,但与商品价格无直接关系。从量税与商品价格没有联系,所谓关税的保护作用的加强或减弱,是相对于从价税而言。[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从量税的相关知识。[习题巩固]使用配套习题要求学生完成。(二)从价税[讲解]从价税是指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比。:从价税额=商品总值×从价量税率从价税的优点:(1)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2)税率明确,便于比较。(3)税收负担公平。税额随商品价格与品质的高低而增减,较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4)在税率不变时,税额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既可增加财政收入,又可起到保护关税作用。但在征收从价税中,比较复杂的问题是确定进口商品的完税价格。各国采取的完税价格标准很不一致,大体上可概括为三种:一是以包括成本、运费、保险费在内的价格(CIF价格)作为征税的价格标准;二是以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格(FOB 价格) 为征税标准;三是以海关估价为征税标准。[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从价税的相关知识。[习题巩固]使用配套习题要求学生完成。(三)混合税[讲解]混合税又称复合税,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混合税额=从价税额+从量税额[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混合税的相关知识。[习题巩固]使用配套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四)选择税[讲解]选择税是对于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但征税时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选择税的方法比较灵活,进口国可以根据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动和国内经济情况的需要选择有利的课税方法,这样既能保证税款数量,又能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选择税的相关知识。[习题巩固]使用配套习题要求学生完成。五、按关税保护程度和有效性分类(一)名义关税[讲解]名义关税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税的关税税率。在其他条件相同或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关税税率越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也越高。[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名义关税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数据。(二)有效关税[讲解]有效关税是指对某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代表着进口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如果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都征收关税,关税的实际保护效果同名义保护效果可能是不同的。[演示]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有效关税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数据。[辨析]有效关税和名义关税的辨析。答: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表示对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保护程度。实际上一国关税的名义保护率等于该国商品征收进口关税的从价税率,因而名义关税税率越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越高。有效关税用来测定关税或其他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增值部分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又称有效保护率。因此,各种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的税率即使相同,但这些进口商品的有效保护率却可能不同。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的区别在于,名义保护率只考虑关税对某种成品价格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由于对成品征收进口关税而对成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物所提供的保护程度。有效保护率不但注意到征收进口关税对成品价格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对成品生产投入物由于征收进口关税而提供的保护和由此能增加的价格部分。【布置作业】使用配套习题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五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